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舜帝的《南風歌》



  文/羅甸甸

  南風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

  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古詩源》收録該詩時,引述《孔子家語》:“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文選·琴賦注》則引述《尸子》言:“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是舜歌也。”這首《南風歌》,應是舜帝南巡之時所咏。 

  史載,舜就帝位後,每隔五年都要往東、南、西、北巡狩一次,並在在東嶽、南岳、西岳、北岳接見四方諸侯,檢查他們的政績。當他在位二十九年之時,雖然年事已高,仍堅持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司馬遷《史記·五帝》)。

  一首古詩隱隱約約地揭開了古百越的面紗,廣闊的百越大地遠離了戰火和權力的煎熬,一幅幅青山緑水的山水畫,一曲曲甜蜜的山歌,一個個真樸的笑臉,一縷縷青煙悠然飄盪,伴隨着温和的南風傳遍了整個百越。南巡的舜帝也許樂不思蜀,最終選擇在南風的吹拂下,手撫五弦琴,高聲歌唱着《南風歌》,安然離世。

  縱觀我國歷代帝王的詩作,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風”:劉邦高歌“大風起兮雲飛揚”,是爲了表現其“威加海内”(《大風歌》);趙佶低吟“暖風摇曳,香氣藹輕氛”,是爲了粉飾所謂“太平春”(《滿庭芳》)。舜的《南風歌》則不然,他之所以頌揚南風,是感受到南風的和煦,能化解人民心中的“愠”(不滿);南風適時,能增加人民所需的“財”。值得注意的是,作爲最高統治者,他没有粉飾太平,而是直言指出人民心中的不滿;作爲德教的鼻祖,他也十分重視人民群衆的經濟利益。因此,詩中那可以“解吾民之愠”、“阜吾民之財”的南風,也就不僅僅是自然界的南風,而包含了舜在南方感受到並一貫推崇的“神人以和”的文化精神。

  相傳當年舜彈唱《南風歌》的地方,就是今天廣東連州市的南風坳。

  (作者單位:《珠江文化》編輯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