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適者生存
初三(2)班 陳翠錦
“黄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回想起王之涣寫的《凉州詞》,黄河的伸延,孤城的露角,我國古代西北的邊塞雄偉壯觀盡入眼裏。如今,人們又賦予了它新的含義。
黄河+土地=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黄河在奔流着,遠遠地好像與白雲相接。黄河的浩浩盪盪,滔滔翻滚,成爲人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如果有一天,黄河不再適應滋潤兩岸人民,而且放棄了肥沃的土地的追求,那我們的母親河就會從此消失,中華民族的繁衍也不知所向。
孤城+萬仞山=安全的居所
一座孤城聳立於高山峻嶺之間,令人望而生畏,但如果一味地逃避,就會錯過無限風光,孤城的居高臨下,前進的險峻坎坷,也注定了孤城成爲安全的居所,因爲有了對險礙的適應,才會有安全的居所。
適應更多的險峻,纔可以藐視更多的困難,纔可以更好地適應曲折的人生路。
羌笛+楊柳=失望的開始
羌笛吹着悲傷的《折楊柳》曲,好像在怨恨這荒凉嚴重的邊地春光來得遲。其實在這荒凉之地,又何須吹這首曲子呢,既然身處此地,就得學會適應,依然迎接遲來的春色,那也别有一般滋味。怨恨只會繼續失望,悲傷只會繼續消極。
春風+玉門關=淘汰
其實又何必呢?春風是不到玉門關來的。因爲春風的不到,而放棄其他美好的事物嗎?我們需要適應大自然,適應人生的種種困難,即使没有春風的到來,我們依然笑迎人生,守候心中的春風,一味固執地守候春風,而不到玉門關以外的地方尋覓,最終只會成爲淘汰的對象。
適應生存,能者居之,本來就是社會的要求。面對曲折的人生路,也需要我們去不斷適應。要做一個勝利者,適應是我們的首要條件。
(指導老師 歐陽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