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守護天邊那一片絳紫
高三(10)班 談藴瑜
我揮揮手與她作别,恬淡而凝重。爲了一種靈性,一種獨特。——題記
我獨自漫步於灰闇的校道上,昏黄的燈光柔柔地照着,淡淡的憂鬱和着天邊僅剩一片絳紫,隱約現出大洋那邊的一張熟悉的臉。
此刻我有一種衝動想把她的故事寫下,但我又捨不得,我怕筆尖流淌出一片蒼白無力,我怕没有人認同這個故事,因爲在很多人心目中她曾是一個“异類”。所以我只想把它埋於心底,保護記憶在我心中將漸隱退的印象,像她有能耐而不去炫耀,有痛苦而不去呻吟。她就是這樣一個“傳奇女孩”叫K。
校園裏,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她的名字。每當提起她,許多同學都會從書堆中抬起頭,“深惡痛絶”地數落她。她奇怪的矯作的言行舉止多被惡毒的言語填塞茶餘飯後的空虚。她走在路上,前前後後總有人指指戳戳搜刮着比黑魔法更有殺傷力的話來刺激已變得“麻木”的她。而她也習慣於穿行在冰冷如刀的目光中,漠然地對待着每一個靠近她又如避瘟疫般跑開的人。她的背影總是那麽孤獨而瘦長……
我試圖從大家的臉上找出一絲廉價的同情,可惜僅有一臉的鄙夷和“强烈”的抗拒。在一片怨聲載道中,我也成了對她避之則吉的一員。文理分班時,聽説她報物理班,所有的“準物理班生”都人人自危。“與她一班”成了當時令人“萬劫不復”的惡咒。而我却成了“不幸中的大不幸”的人——成了她的同桌。我賺取了大片同情後,殘酷的現實在身邊巋然不動。無言,無奈……
日子在苦熬。我在無聲中刻意逃避着某些解不開的結。但我却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女孩。從一個陌生人的眼中,她絶對是一個才華横溢的女孩,她小學就到新西蘭留學,初中時代表新西蘭國家隊參加國際奥林匹克數學競賽。初三時回到中國,猛攻三、四個月後順利考上市里最好的重點高中,並説要挑戰中國高考制度。她博覽群書,出口成章,引經據典,令我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自愧不如。她一口流利的英語,令我目瞪口呆。
她文如其人,字裏行間總透着率直,坦白,骨子裏有一種與世俗不相容的反叛氣。讀她的文章有能引起共鳴處,真暢快淋漓,每個毛孔都舒坦。我佩服她的敢怒敢言敢挑戰陳規的勇氣。
她的字典裏没有“依賴”二字。可能因爲她從小生長在外國的緣故,她會一口流利專業的英語。她會利用業餘時間爲企業翻譯文件,甚至在廣交會上做翻譯和許多不敢妄想的高級工作。盡管家中很富裕,但她堅持以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她有着同齡人缺少的甚至不能理解的成熟,能幹、獨立。
而我們只像一群電子,繞着世俗這原子核不停地轉來轉去,没有了稜角,没有了靈氣。
可能因爲她涉足過社會這個大染缸,所以她有了一份對現實更深刻的瞭解,所以帶上了一種另類個性體現於同齡中。她面對别人的惡語,往往一笑置之。而一次當我因犯錯遭到别人責駡時,她却挺身而出幫我擋開了“槍林彈雨”。他自己負了責任,還安慰我説:“没事啦,我呢反正也不介意被多責駡一次。”我的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一次作業,我字迹太淺,老師很難辨認,退了回來。但考試臨近,作業也關係到期末考試,我不知如何是好。傍晚放學後,我發現,我那同桌正用墨水筆一筆一劃地描繪作業上的字。我不好意思,讓她走,我自己做。可當我回來晚修時,我仍看見她趴在桌上,一筆一劃地描,她没有回家,手邊攤着打開的餅乾。我發現眼前瘦弱的身影模糊了,白日燈格外刺眼……
一天傍晚,我疲倦地踏着燈光回宿舍,她從後追上我,熱情地説跟我一起走。頓時周圍來來往往無數陌生或熟悉的目光淹没了我,針扎一樣刺激着我,我馬上跑開,留下路旁茫然的她。回到宿舍,她依舊若無其事地幫我收拾東西,甚至忍痛幫我把鎖撬開。此刻,我寧願她打我,駡我,不理我,以冷淡報復我的不可理喻。然而此刻的我被寬容所傷,就如誰傷害了良心都會受到良心的傷害一樣。我想一種靈性正把我長期築起的堤壩侵蝕、推倒。
我感激這種美麗,包容一切的量度。我開始用同樣方式對待她。我怕惡語只圖添我的渺小狹隘,會傷害那真誠的靈性。我慢慢理解體會這種大氣、寬容的個性。身邊的人對她的態度也悄然起了變化。
夜仿佛浸了油,半透明,夕照晚霞漫天,只有天邊一片凄然絳紫。她説她要回新西蘭做心臟手術,因是遺傳性心臟病,成功率只有30%。我震驚了,想不到死亡離我們這群青春勃發的生命那麽近。“不怕嗎?”我問。她嘴角微微提起露出熟悉的笑容。“怕什麽,可能18年就叫一生一世,很短很短,但我畢竟學會了快樂、獨立、寬容。雖然短暫,但也有美好的回憶,是你和家人給我的。”她説。頓時,我從未如此强烈的感到她與我同在。我情感在翻滚,雖生者,體會不了死的悲哀,但我們還活着、珍惜、寬容。
此刻我們彼此無語,望着天邊僅剩一片絳紫。她説她喜歡那絳紫,雖孤獨,却離太陽最近且最絢麗。就如燃燒在我們心中的希望。
明天醒來,太陽仍在,我還在,K還在,每一個生命仍在享受陽光。
K已走,但那一片絳紫仍逗留天際。我想她能否看到它?我默默祈禱:天空你能否用你的廣闊去包容,守護那片絳紫,守護那一片美麗、獨特的靈性……
(指導教師:秦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