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人性真實面目的揭露——讀《茶花女》有感



  高一(19)班 彭惠玲

  “她活着是個罪人,但她死去是個基督徒。”這是我讀完《茶花女》後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因爲這句話不僅總結了主人公瑪格麗特的一生,也體現了她人性善良、天真無邪的一面。

  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爲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討厭這種空虚的生活。但她依舊保持有純潔的心靈,她向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感動了,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但此時出現了改變他們一生的人物,那就是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他的虚僞、自私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灾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終因心力交瘁,飲恨黄泉。

  在世俗人的眼中,瑪格麗特只是一個身份低下的妓女,她承受着道德敗壞、賣淫、犯罪等各種貶義詞。她瘋狂地尋歡作樂,揮霍錢財,可她内心却討厭這種空虚的生活。貴婦們對她的冷嘲熱諷,她總是默默地接受,可見她的温柔、善良;爲了能和阿爾芒一起過寧静的生活,她瞞着阿爾芒變賣、典當自己的財物,甚至斷絶與公爵的關係,失去了往後的經濟來源。從這些我們都能發現,瑪格麗特並不像人們所想的低下,甚至比所謂貴族的品質更爲高尚。那就可得出人的本性不能靠表面來展示的道理。

  因此《茶花女》當中就出現了與瑪格麗特人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杜瓦爾(阿爾芒的父親)。杜瓦爾道貌岸然,給人一副慈悲正直的面孔,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資産階級僞君子。他滿腹偏見、卑鄙自私,在他眼中妓女都是没有良心,没理智的人。即使他認識到了瑪格麗特心靈高尚、真心愛他的兒子,但爲了他自己兒子的幸福,仍然强迫瑪格麗特犧牲自己。他是這個悲劇的製造者。

  其實人性的醜陋總是潜伏在生活當中,像瑪格麗特和杜瓦爾的角色都真實地存在着。也許像杜瓦爾這樣的人能活得更加受人愛戴與尊重,但這所謂的尊嚴是虚假的、毫無意義可言的,那盡管戴上了美麗的面具也只能騙得了别人騙不了自己。而社會上往往是像瑪格麗特的角色多於杜瓦爾的,像我們的清潔工人,社會地位或職業並不能代表她們的品質,而我們更加不能因此而嘲笑、蔑視她們。

  人性的表層面目是醜陋的,但也是美好的;人性的真實面目是復雜的,但也是單純的;可怕的,但也是充滿了希望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