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高一(14)班班主任   鄺映潔

  對於一個剛離開大學校園初次踏上教學工作的我來説,談不上什麽治班的經驗心得,只能在此班門弄斧談談我的一些班級管理的説法而已。

  初接手這個班,我可以説心凉了一截。開學第一天就有學生跟我説:“老師,你教到我你很倒霉,你之後的日子會很難過的……”接下來再軍訓期間我們班又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護發風波”,連校長都出面了,當時真的覺得自己很失敗,一個班都管不了!但經過級長、老師們的教導,我覺得現在才開始呢,只要用心没什麽是不可能的,而且看到後來那班學生的表現也不是那麽惡劣,當初對教育的那種熱忱又回來了。

  但是我也明白到普通班的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帶有初中的一些不好的行爲習慣,所以從一開始我就先抓紀律、班風,只有一個良好的班風才有條件把成績提上去,在一開始先根據檔案和軍訓時的觀察選好班幹部隊伍,這是老師開展工作的助手;同時當務之急就是制定好班規,没有班規在開展工作的時候就没規可循。

  這是開始時的工作,那在之後的工作中,我始終遵循着一種理念:用“愛”去教育學生是最好的方法!這裏的“愛”不是溺愛,不是寵愛,而是要有一種同理心,一種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在此基礎上來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改正。在相處的日子裏,學生對於我給他們的關愛都能感受得到,有時我會感受到他們會爲了自己做錯的事而感到内疚,我才發現他們其實很可愛,每個人都有他們的“閃光點”,於是我開始用一個本子把日常中留意到他們的一些細小的事件記録下來,對他們的一些優點及時表揚,進行一種賞識教育。因爲他們大多數都是初中的時候表現平平無奇或者是常被老師批評的,他們認爲不被别人關注和肯定,所以才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放任自己,但是實踐證明這種賞識教育確實有效。

  案例一:

  凌××是一個擇校生,剛開學時感覺他學習提不起勁來,上課整天與同學説話,於是我翻閲他的檔案,去家訪來瞭解他的情况,在觀察中他家並没有某些擇校生那種富裕的家境,很普通的一個家庭,一家四口全靠父親的工作。於是我抓住這點,有一次他上課又講話,下課後我找他來談話,我並不責怪他,而是關心地問:“適應高中的生活嗎?”他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做錯事老師居然没駡反而還關心自己的學習,氣氛馬上柔和起來了,他把自己學習上的困難都一一道出,我逐一地幫他分析,最後還提醒他一下:“你要明確自己擇校進來的目的,如果只是爲了玩的話就是浪費了父母的血汗錢,父母供養你們兄弟倆不容易啊!以後還要靠你出息來養家的,你的前途就在於自己的手裏了,你不像其他某些同學那樣家裏有錢,以後的工作都可以安排好,你得靠你自己……”他聽了這番話眼眶都紅了,在隨後的日子裏,我發現他真的改變很多,變得踏實,沉得住氣了,學習刻苦認真,利用好課間、午休、晚修放學後和周六日來學習。他的汗水没有白費,這次期中考他是我們班進步最大的一個,進了34名,我看到他臉上喜悦的笑容我也感到一份滿足感。

  案例二:

  岑××,他就是第一天跟我説他是很難教的一個學生,在軍訓時“護發風波”的發起者之一,初中時已經養成許多不良的行爲習慣,吸煙、喝酒、打架,無一例外。通常對於這種學生,老師越對他硬,他會更硬,得不到應有的效果。於是對於他,我從一開始便想盡方法來瞭解他,通過問同學、家訪等途徑,我瞭解到,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一,他的成績都在班裏排前列的,經常受到表揚,但初二由於打球弄到手臂骨折而休學2個月,把功課落下了,自從那時,由於前後的落差,使得他心理上産生自卑感,開始放縱自己,整天逃課去與外面的人來混,才染上那些陋習。我知道他的本性並不壞,所以從一開我就没有站在一個認爲他是壞學生的角度來看他,而是不斷地挖掘他的閃光點,譬如我發現雖然平時他上課不很認真,但他的英語小測却能考全班第三名,他的物理成績也不錯,而且他的語文寫作能力很好,我就抓住這些優點來鼓勵他,讓他慢慢地對學習有興趣。他有時候在學習上有什麽困難的,他會主動找我談心,我們能够像朋友般那樣共商對策,期中考試前兩個星期,我讓全班定一個奮斗目標,他定了要考班上前25名(他入學時是43名),爲了能够達到這個目標,他申請每晚到辦公室晚修,讓我監督他,只是監督,不是輔導,他能堅持兩個星期都到辦公室晚修,這次期中考試,他考了全班14名,B部的前300名,這是他自己從來没想過的結果。除了學習以外,他的一些陋習也在逐漸地改變,例如有一天我給了一份關於吸煙危害的資料給他看,他看了很震驚,發現原來吸煙有這麽多害處,以前認爲吸煙很酷就没想那麽多,他根據資料上的戒煙方法慢慢來改,爲了支持他,我還送了一包大大的話梅讓他烟癮發作的時候就吃,减少吸煙的數量,效果還是不錯的,吸的次數明顯减少了。最令我感動的是他開始慢慢成熟,懂得會爲人着想,記得我校申報示範性高中那個星期,我被派去做資料整理,根本没時間去管班上的事情,很多課都上自習課,我們班有老師上課還好,如果上自習課我實在有點擔心,岑××看出了我的憂慮,主動申請幫我協助班長來在這段時間管好班上的紀律,特别是那些調皮的學生,班幹部管不了,但他能用他的方法來管,所以在那周我們班還是拿了“文明班”,從這件事我真的感受到他其實一點都不壞。

  我舉這兩個案例其實是想表達,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要善於抓住典型,只要你抓住幾個典型學生的“心”,你開展的工作便能得心應手。但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無論怎樣都要相信學生是可以學好的,相信他們有能力的,千萬不能够光看他以前的表現就判他死刑,如果這樣的話就根本不需要學校教育了,最後我還是那句話:“用愛去教育學生是最好的方法!”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