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掂掂自己的軟實力
新民晚報(4.9)記者 錢瀅瓅
地道的英語教學,自由的學術氛圍,良好的畢業出路。近兩年來,香港高校正受到越來越多内地考生的青睞。但去香港求學前,該做好哪些準備才能盡快適應新生活?上周,記者前往香港,采訪了幾個正在香港高校就讀的内地學生,他們以親身經歷提醒“後來者”。
去香港讀大學,除了要具備考分、英文等硬實力外,一些軟實力同樣不可缺少。
英語口語靈不靈
平行、垂直……這些幾何當中的專用名詞,用英語該怎麽表達?去年以538分考入香港中文大學工學院的上海學生顧元萍,就在剛入學的時候,遇到了上課聽不懂的難題。對於許多内地學生而言,語言關是第一道坎。在香港高校,絶大多數課程均用英語授課。内地學生雖然學英語的時間並不短,但真要聽懂一些專業術語,仍然不易。“剛來的時候,學校會給我們專門開設英語補習班。還有一點值得稱道的是,我們學校的圖書館資源十分豐富,没事我就會去泡圖書館。”顧元萍説,大概一個月後,她聽課不再吃力。念商科的大一女生楊文隽英語基礎不錯,她在上海中學唸書的時候,每學期學校就有一門是全英文授課的,因此聽課對她來説不成問題。可是,她開口説的英語,老師聽來却覺得“啰嗦”,兩個單詞就可以表示的意思,非得講上長長的一句話。楊文隽笑言:“這可能就是中國式的英語吧,完整過於書面化”。在香港高校,還有少部分老師用廣東話授課。對於内地學生而言,這無疑又是一門“外語”。“學校爲我們專門開了廣東話入門課,可是,學到現在,我説的廣東話,香港同學還是聽不懂。”楊文隽説,她説的廣東話總是找不着調,這讓她十分苦惱。香港中文大學内地招生主任梁麗芳告訴記者,雖然,内地學生剛入學時,適應香港的語言環境有點吃力,但當他們畢業時,反而比香港本地學生更爲喫香。因爲内地學生有兩文(中文、英文)三語(普通話、廣東話、英語)的優勢,更受雇主的青睞。
自主學習行不行
在大學唸書,不再像在内地念高中時那樣,有老師、父母緊盯着。自主學習能力,也是衡量考生是否適合香港高校的一個指標。梁麗芳説,内地學生總體而言,在學習上比香港本地學生刻苦許多。“我很喜歡上課,還喜歡在座位上發問。”楊文隽説,她一直有愛提問的習慣,她覺得一旦有疑問,就應該主動向老師提出,不要不好意思。從小到大,她就是個自主性很强的女孩,念哪所高中、考哪個大學,都是她自個兒做的主。來自上海的陳悦同學則建議,自律能力不强的人不要來香港唸書,因爲香港高校學術環境自由,如果不會自主學習,在這裏你無法學到東西。陳悦念的是建築設計係,她現在每天的作息時間表是這樣的:早上8:10起床,9:30-12:00上課,13:30起和同學一起做課題,23:00回寢室。陳悦説,建築專業和其他專業不同,上5小時課,自己還得花兩倍的時間完成作業,所以,她覺得在香港讀書並不輕鬆,如果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將無法完成這裏的學業。
社交能力强不强
在香港高校求學,既要善於與書本打交道,也要學會與人相處。“在内地,對於學生而言,讀書是重頭,而在這裏,社會生活占了很大一塊。”楊文隽説,香港中大實行的是書院制,書院就是對學生開展人格培養的地方,每個寢室都由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組成,本地生、内地生、外國交换生也有機會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多元文化、多元生活習慣相互交融。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鄭振耀表示,此舉是爲了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即便産生矛盾,也讓學生自己學會解决。有一次,楊文隽預訂了籃球場練習投籃,却被一個美國學生佔用了,她前去用英語交涉,可怎麽也説不清楚。現在,再碰到這樣的事,楊文隽就懂得如何表達了。顧元萍的室友是個香港女孩。“她對我的幫助很大。她很活潑,普通話也講得好,她會經常用普通話和我聊天,還教我説廣東話。”在這個“小老師”的幫助下,半年多下來,顧元萍的廣東話已經説得有模有樣。現在,顧元萍的語言一直在三種“頻道”間切换:遇到内地生説普通話,遇到香港生説廣東話,遇到交换生説英語。
經濟能力够不够
在香港唸書,學費和生活費等開支比内地高出許多。根據當地政策,内地生不能在香港打工,也無法申請到助學貸款。所以,在報考香港高校前,家庭的經濟實力也必須充分考慮。以香港中文大學爲例,非本地生一年的學費爲8萬港元,住宿費約7000-8000港元,其他雜費、生活費每年約需2萬-3.5萬港元。楊文隽説,在香港生活,也有節省之道。她第一次去學校餐廳喫飯,發現最便宜的一份菜也要7港元,於是,她當即去超市買了生菜和油,在宿舍厨房動手做飯。如今,她的一日三餐都自給自足,每月的生活開支只需五六百港元。
(特别説明:由於各方面情况的不斷調整與變化,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佈的正式信息爲準。)
附:香港最佳大學2006年總排名榜:
1 香港大學
2 香港中文大學
3 香港科技大學
4 香港理工大學
5 香港城市大學
6 香港浸會大學
7 香港教育學院
8 香港嶺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