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不該失落的英雄——項羽



  高二(10)班 陳柳茵

  人們評價項羽,總是有贊有貶,如王安石認爲,他不渡烏江是對的,因爲年久征戰士兵已經累了,他的失敗也令人心盡失,失敗是必然的。但我却始終贊同杜牧對項羽的評價,認爲項羽是不應該因爲失敗而墮落的,假如他卷土重來,成功打敗劉邦奪回天下後,也有可能變回有勇有謀,果斷却不武斷,仁慈却不婦人之仁的好君王。爲何?請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我認爲項羽是幸運的,因爲他擁有像範增、項莊這樣忠心且有才能的人輔助他;擁有像虞姬這樣美麗忠貞的女子愛着他;擁有像江東父老這樣强大的軍隊和人民擁戴他,支持他。但他却没有好好地珍惜,他没有聽從範增的忠言,没有感謝項莊舞劍的良苦用心,没有阻止虞姬的死,没有吸取教訓回江東向人民道歉。有人認爲,他之所以不聽從範增的勸告在鴻門宴上殺劉邦是出於禮儀、義氣還有他的尊嚴,但最後劉邦却没有感激他當時的不殺之恩,最後還恩將讎報,將他打敗。我却認爲如果他當時肯信任範增,聽從他的勸告,他應該不會由强變弱,最後失敗的。又假如他當時能失敗了而不氣餒,認識錯誤,渡過烏江,勇敢面對江東父老們,重拾信心,修改暴躁性情,我想他真的是“卷土重來未可知”呀!  

  雖歷史不可倒流,即使王安石認爲“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敗勢難回”,極帶政治家的看法,但絶對是消極的。我始終認爲人是最容易創造奇迹的,誰説失敗了就不可重新收獲成功呢?何况更是“勝敗兵家常事”呢!失敗乃成功之母嘛。

  第二,我認爲項羽的失敗是他的消極心態造成的。劉邦並不比項羽有才能有智慧,但他在心態上却遠遠勝於項羽。他善於接受張良的勸告與計策;他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即使被人認爲姦詐狡猾,他也在所不惜。因此,他成功了,并且是贏得了最後的成功。項羽,本來也是人心所向,人人都願意跟隨他勇戰沙場,奮鬥不息的。但自矜功伐,令他最後人心惶惶,成爲一盤散沙,最後因四面楚歌敗於駭下,他自己也因覺得無顔面回去見江東父老而自刎烏江。這也可看出他的自尊心是如此的倔强。其實,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次失敗對於一向戰無不勝的他來説又算得什麽呢?但他却認爲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如果,他能學越王勾踐那樣卧薪嘗膽,渡過烏江,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事實,勇敢地面對江東父老和士兵們,並好好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我相信江東父老和士兵們還是會原諒他的,并且,我想他經過一次的挫敗後,定會好好反思,在與劉邦對戰,可能會戰勝劉邦奪回天下,且成爲一名明智仁慈且得人心的君王。

  基於上述原因,我只能對不可改變的鐵的事實感到惋惜,對那可憐的曾紅極一時的西楚霸王而感到痛心。他不該成爲失落的英雄,他是絶對有可能反敗爲勝的,因爲“一次失敗何雖死,卧薪嘗膽未爲遲”。

  項羽呀項羽,卧薪嘗膽、卷土重來真的一點也不遲呀,你爲何要做因失敗而隕落的英雄呢?

  (指導老師:李啓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