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唐詩故事



  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一天早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士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約698—約756),另一位是他的朋友辛漸。

  昨夜的漫江寒雨現在漸漸停了,寒雨增添了蕭瑟的秋意。兩位朋友在這古代吴國的地方,俯視樓下滚滚流去的長江,望望西北面的楚山,互相交談着。王昌齡説:“辛兄,這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見面啊。”原來,辛漸要從這裏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現在船已經停泊在岸邊了。

  辛漸説:“昌齡兄情深義長,你從江寧(今南京)送我到潤州,昨晚已在這裏爲我餞行,今天又來送我,叫我如何報答呢!這回我們談得暢快,使我明白了這些年來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開胸懷,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受到當時某些人的批評指責,甚至進行無中生有的誹謗。封建社會裏禮教嚴酷,他是豪放的詩人,不會死死地受禮教的約束,何况他的作品,無論邊塞詩或宫體詩中,都常常隱含對現實的不滿和憤慨,有着譏諷的意味,因而動輒得咎也在意料之中。爲此,幾年前他就被貶官嶺南,然後又被任爲江寧丞,終是屈居在下級官吏的行列中。可是,王昌齡却用淡然處之的態度,對待别人的無理指責和貶謫生活。此刻,他感到惆悵的,倒是辛漸走後,自己又少了一個知心朋友。辛漸知道,王昌齡在洛陽有不少親友,他們也一定聽到了外界不利於王昌齡的謗議。他便關心地問:“昌齡兄,我去洛陽,你有什麽話要我帶給那邊的親友嗎?”

  王昌齡昂起頭,目光炯炯地説:“有!昨夜爲你餞行,我做了一首詩。現在再做一首,一方面爲你送行,一方面錶表我的心迹。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我的情况,請你告訴他們:我的心,好比是玉壺裏一片冰凌那樣的潔白,决不會被功名利禄的慾念和别人的謗議所左右的!”於是,他對着浩浩江水,朗聲吟了題爲《芙蓉樓送辛漸》的詩:

  寒雨連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被感人的佳句打動了,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表明你始終堅持自己清白自守的節操,多麽高尚,令我欽佩!這句詩,足可告慰你在洛陽的親友了。我也很高興,因爲你的大作對我無疑是一件難得的珍寶哩!”兩位朋友再次珍重道别,辛漸登上了江邊的船,揚帆而去。岸邊的王昌齡,遥望遠處矗立的楚山,覺得自己也像楚山那樣孤零零的。

  王昌齡晚年時,又被貶到偏僻的龍標(今湖南黔陽)去當縣尉。後來發生了“安史之亂”,他回鄉途經毫州時,竟被刺史閭丘曉殺害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

  這是唐玄宗在位時的一個故事:仲夏時節,長安東面的驪山上,林木葱蘢,花艸繁茂,畫棟雕樑的宫殿樓閣,在滿山濃緑中錯落隱現,宛如一堆堆錦綉。山頂上那座華清宫,更是雄偉壯麗,美不勝收。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這裏尋歡作樂,浴温泉,賞美景,殿上歌舞百戲雜陳,席間山珍海味滿眼,這種驕奢淫逸的生活,在他們已是司空見慣。這天午後,楊貴妃懶懶地對高力士説:“那東西該來了罷!”高力士回禀道:“娘娘,奴才估摸今天就到了。這是限時限刻的,皇上的聖旨,嶺南、蜀地的那些地方官怎麽敢怠慢呢!他們不怕砍腦袋嗎?”正在説着,一個宫女快步進來禀告:“娘娘,大道上已遠遠看到驛使的馬來了!” 

  這時,從華清宫一直到山下的千百扇門户,全都先後打開了,太監和宫女們急切地注視着山下大道上的飛騎,在滚滚塵土中急急馳來。兩個驛使和他們的坐騎,口裏不斷吐着白沫。來到山下,没等他們跨下馬,就全都昏死過去,沉重地跌在地上。接着,那匹高大的馬也倒了下去。從山上飛跑下來的幾個太監,口裏叫着:“娘娘的寶貝來了!”他們走過去卸下馬背上馱着的幾個金漆木箱,飛也似地抬到山上去了,全都不管驛使和馬兒的死活。 

  金漆木箱裏的是荔枝,那是楊貴妃最愛吃的東西。荔枝雖然滋味鮮美無比,却極容易變味。但既然貴妃娘娘非要吃新鮮的荔枝不可,皇帝便下令,特設驛騎一站站飛馳傳送。爲此,沿途不知跑死了多少人馬,可是只要博得貴妃娘娘笑上一笑,這些人馬的死活就没人去過問了。太監把木箱抬上華清宫,高力士早已在殿外等候。他打開木箱,抓起幾顆鮮紅的荔枝,剥開果皮嘗了嘗,哈哈笑道:“不錯!幾千裏外傳來的東西,味兒竟没有變!”趕緊吩咐宫女用金盤裝起來,雙手托着,飛奔送進宫去。…… 

  過了大約一百年後,有位著名詩人杜牧(803——852),一天經過華清宫,見到滿山青翠依舊,山上宫殿輝煌不减當年,心中自然映出那時驛騎數千裏飛送荔枝的情景來,想像着楊貴妃含笑剥吃白玉般鮮果的場面。可是,在這驪山上,春秋時期的周幽王,不是爲了博得妃子一笑而點燃烽火,最後導致國破身亡嗎?那麽楊貴妃娘娘,當安禄山從漁陽起兵,大隊叛軍滚滚殺來時,也就只好在馬嵬坡自盡了。 

  杜牧思緒萬千,詩情勃發,當即寫下了《過華清宫絶句》三首咏史詩,其中一首這樣説:

  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這首詩檏素自然,但其中的寓意却明白而深刻。那從驛道上飛傳到京的不是重要的國事、軍情,而是供貴妃消閒的荔枝,難怪就“無人知”了。


  李白賜金還山

  唐朝天寶二年(742),大詩人李白奉唐玄宗詔令來到長安,被封爲翰林待詔,成了皇帝的高級文學侍從。

  第二年春天,興慶宫沉香亭畔的牡丹花逢時盛開,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這裏擺起酒席,觀賞名花。樂官李龜年拿起檀板剛要開腔歌唱,唐玄宗止住他説:“賞名花,對妃子,怎麽能用舊詞章呢!”命小太監趕快把李白學士召進宫來,寫作新歌詞。 

  李龜年和小太監到處去找,好不容易在長安的酒家裏找到李白,那時他正和一些詩友飲酒談天,已經醉了。李白被扶到沉香亭,楊貴妃的霓裳羽衣舞尚未告終。待到舞曲終了,唐玄宗笑着把剛才的意思告訴李白,他便執筆思索起來。一會兒,三首《清平調詞》寫出來了。第一首是: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瑶臺月下逢。

  這是説,楊貴妃的衣服真像霓裳羽衣那樣的美麗,但究竟是由美麗的雲彩聯想到她的衣服呢?還是由她的衣服聯想到美麗的雲彩呢?楊貴妃的容貌真像牡丹花那樣的嬌艷,但究竟是由名花聯想到她的容貌呢?還是由她的容貌想到名花呢?這些,連天才的詩人也覺得目亂情迷,難以斷定了。而輕輕吹拂着欄杆的春風,這時已把含着晶瑩露珠的牡丹花變得更加艷冶了。這樣的花容,若不是在西王母居住的群玉山頭才能見到,便只有在月夜裏的西王母宫的宫殿——瑶臺中才能相逢。 

  唐玄宗和楊貴妃讀了都極口贊好,尤其是詩中把楊貴妃比作天女下凡,更加覺得高興。他們繼續讀第二首:

  一支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宫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這是説,楊貴妃好比一支紅艷帶露的牡丹花,凝聚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從前楚襄王在巫山時夢中與神女相會,醒來之後爲之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怎能比得上眼前貴妃的花容月貌?若問漢宫中誰能比得上,那麽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雖美,也還是用新妝來增艷添妍,又哪裏勝得過貴妃的天然絶色?

  最後一首,是正面寫人又寫花: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是説,名花和美女(傾國)都非常歡樂,使得君王總是倚着沉香亭北的欄杆含笑而賞,一切愁恨煩惱全都消釋(解釋)得無影無踪。

  楊貴妃天生麗姿,然而經過李白這三首詩的讚揚,就變成國色天香更加艷麗了。這使她非常快樂,常常吟哦着這三首詩。 

  可是有人却不快樂,近侍太監高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個。據説,不久前李白起草一份重要文書時,曾經乘着酒興命高力士給他脱靴子,高力士認爲這是奇耻大辱,心裏一直恨死了李白。現在,高力士見貴妃娘娘這麽喜愛李白的詩,更加火冒三丈,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一個毒辣的主意來。

  有一天,當楊貴妃又在吟誦《清平樂詞》時,高力士陰險地説:“奴才本來以爲娘娘讀了這詩一定要恨死李白的,却没料到娘娘這樣歡喜。娘娘上當了。”楊貴妃連忙追問:“爲什麽?”高力士便説:“李白第二首詩中把娘娘比作漢代輕賤的趙飛燕,這不是存心在諷刺、毁謗嗎?”楊貴妃給高力士一挑撥,頓時氣得滿臉通紅,怒火中燒。她不斷在唐玄宗面前説李白的壞話,再加上高力士及某些權貴也用種種手段排擠他,這樣,唐玄宗最後用“賜金還山”的名義,把李白趕出了長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