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樑肇晋傳略



  樑肇晋(1844—1882),字振康,號少亭,是樑同新之第四子。少年有志,讀書勤奮,資質聰明,詩文獨到,得清代廣東著名學者、學海堂學長(校長)陳澧贊賞。同治五年(1866),補縣學生員。時適胞兄肇煌仍留任雲南提督學政,即隨之到雲南從政兩年。期間適逢雲南回民動亂蔓延,肇晋除做文職事之外,還兼習軍務,以軍力保舉縣丞,不就歸應。同治九年(1870),鄉試考中舉人,同治十三年(1874),考取進士,授禮部主事。

  時因母親老病,請假回家護理。但在家期間,仍不忘爲家鄉出力辦事。光緒元年(1875),番禺縣鄉人趙氏糾衆拆毁新會江門釣臺的陳白沙先生遺迹事發,爲邑令所羈押。縣内居民憤憤不平,聯名上書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樑肇晋見狀,努力化解矛盾,在其兄樑肇煌支持下,親自致書廣東巡撫張兆棟,伸張大義,使此事得以妥善解决,解放鄉民。同年,清遠縣石角堤圍崩潰,造成特大火灾,威脅省城廣州及附近地區,官民大力籌款以堵塞缺堤。省、縣大吏函請樑肇晋與順德縣侍郎李文田及愛育堂諸董事關注水灾。肇晋即身體力行,“履勘堤圍,勸諭捐輸,况瘁不辭”〔1〕又函請督撫“禁挖壕殻”,以固堤岸。在水灾减弱和農業損失嚴重以及居民米糧匱缺的情况下,樑肇晋又函請督撫“豁免洋米船鈔”,以便洋米進口,解决廣東缺糧困難。種種所爲,“皆有益桑梓”〔2〕。

  與此同時,樑肇晋又應邑侯之聘請,主講禺山書院講席,爲番禺縣培養人才出力。他除了講課之外,還“兼以古學切靡,士多響學”〔3〕。使學生不僅學到基礎知識,還掌握做學問的研究方法,深受邑人稱贊。

  遺憾的是,到了光緒八年(1882),樑肇晋突然生病,且一發不可收,醫治無效,不幸英年早逝,享年僅三十有九。有子4人,慶鈞(1867—   ),字伯鴻,號秉雲,附生;慶真(1872—    ),字促宴,號嶠雲,監生、巡檢生;慶礪(1875—   ),字叔堅,號裔雲,監生、巡檢生;慶鬆(1881—   )〔4〕。樑肇晋回家鄉後,從陳澧潜心研究學部,有遺世著作:《希古堂詩集》4卷;《希古堂詩文集》8卷;《自撰年譜》1卷,均藏於家内。肇晋所作詩文“胞臆直書,真氣浩瀚,洋洋灑灑數千言,賞應菊坡書院文課屢鷹首列,……同年生吴川李孝廉文泰所撰《海山書屋詩畫》,亟稱之謂其七古生氣勃勃,酷似東坡近體亦復秀健雲”〔5〕。

  注 釋:

  〔1〕 樑慶桂:《式洪室詩文遺稿》,第43頁,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

  〔2〕〔3〕 丁仁長等:《宣統番禺縣續志》,卷二十,《人物》。

  〔4〕《番禺黄埔樑氏家譜》,卷二,《宗支譜》。

  〔5〕 樑慶桂:《式洪室詩文遺稿》,第43頁,臺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84年。

  (原載《名城明珠黄埔村》,廣州出版社2001年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