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自 序

  
  近年,隨著地域文化熱在我國興起,珠江文化研究方興未艾,成果源源而出,珠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受到社會的確認和重視,並產生深刻的社會影響。現在,珠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形成鼎足而立的格局,成為組成我國江河文化的體系之一。而隨著珠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擴大,其概念的內涵和優勢大有駕于嶺南文化概念之勢,正在興起新一輪的研究高潮。

  2003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提出泛珠三角經濟區,即(9+2)的概念以來,泛珠三角作為一種區域經濟聯合的地域形式受到高度重視,並在經濟領域裏得到貫徹實施,已經並將繼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區域合作,離不開文化的支援,區域文化的共性將有助於區域經濟的互補和運行。歷史經驗顯示,文化的這種紐帶作用在泛珠三角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發揮過重大影響,實際上支援了泛珠三角區域關係的建立和整合。所以,泛珠三角不僅是一個經濟區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對前者的認識已經毫無疑義,而對後者似乎還未得到廣泛的認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筆者近年在致力於珠江文化研究的同時,特別注意珠江文化與周邊文化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泛珠三角文化的主體毫無疑義是珠江文化。珠江文化的本質是江河文化或曰水文化。水文化不同于山地文化本質在於它的流動性。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中指出:“山勢使人離,水勢使人合”,這種結合,即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上游與下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形成共同性文化特質,反過來又便於以上空間要素的交流,形成更為緊密的空間關係。其結果不僅是物質文化互通有無,也包含作用力更大、影響更為深遠精神文化的變革。前蘇聯有一位哲學家指出:“水不僅僅是自然界中的活動因素,而且是歷史的真正動力。……(它)是刺激文化的發展,刺激文化從江河系統地區向內海沿岸並從內海向大洋過渡的力量” 。珠江正是這樣一條河流,在流域內如此,在流域以外,也借助於陸上通道,將珠江文化流布湖南、江西、福建、海南和四川,使嶺南文化、滇雲文化、黔貴文化與巴蜀文化、江西文化、八閩文化、荊楚文化的文化特質形成很多共性,可以相互聯絡和相互輻射,從而使區域經濟與流域文化、經濟形態與文化形態、經濟特徵與文化特徵相結合,有力地推動泛珠三角經濟聯合和經濟發展。

  本著對泛珠三角經濟聯合提供文化支持的良好願望,筆者將近年研究泛珠三角文化和珠江文化的部分論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專案“粵港澳區域文化綜合體的結構、文化擴散和整合研究”(批准號40271050)部分成果,包括《粵港澳區域文化綜合體形成與區域效應》、《粵港澳文化創新及其擴散》、《粵港澳區域文化地理網路的建立與對策》、《廣州是中西文化交流在泛珠三角橋樑和中心城市》、《廣東五邑僑鄉規劃與建築文化體現中西文化融合》、《廣東華僑文化景觀及其地域分異》、《英語在嶺南傳播的歷史與影響》、《梁啟超對西方近代地理學在中國傳播的貢獻》等論文,結集出版,以饗讀者,同時為建設廣東文化大省貢獻綿薄之力。但由於泛珠三角是一個嶄新的地域概念,特別是它所在地區的珠江文化與其他流域文化的關係是一個研究尚少的領域,可議問題頗多,加上水準和時間所限,錯謬之處在所難免,祈望讀者批評指正,是所欣幸。
  
  論文結集出版,得到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以及論文合作者的鼎力支持,在此謹致感激之忱。

 

                                                                                           司徒尚紀

  2005年11月12日于中山大學望江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