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見证分裂德國的柏林圍墻
筆者在奥京維也納考察後,沿多腦河平原而上,由帕紹進入德國。按計劃,在德國的參觀考察點有紐倫堡、柏林和漢堡。因行程緊迫,到達紐倫堡時天已快黑,只能入住酒店用餐休息。第二天一早登上建於中世紀的凱撒皇帝城堡,鳥瞰那哥特式教堂林立的舊城區,參觀了審判二戰德國法西斯戰犯的世紀大審判庭後,便不得不惜别這座揉合古典和現代氣息的紐倫堡市,匆匆趕往柏林。
大柏林的看點
柏林扼東西歐交通要衝,面積近900平方公里,人口350萬,是德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柏林歷史悠久。13世紀時便是著名的貿易市鎮,15世紀起包括市郊波茨坦等市鎮在内的大柏林爲歷代都城。二戰時期是納粹德國的大本營,在戰争中遭遇嚴重破壞。戰後由蘇、美、英、法分區佔領。1948年蘇占區成立大柏林臨時民主政府,美英法將三國佔領區合併,組成西柏林市政府,由此分爲東、西柏林。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定都東柏林,1961年東德建起了舉世聞名的包圍西柏林的柏林墻,將東、西柏林隔離,也使西柏林成爲裹在東德之中的一個“孤島”。1990年兩德統一,柏林圍墻拆除,柏林復成爲統一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
今日之柏林,城區及其基礎設施百分之八、九十是戰後重建的,交通十分發達,市内的汽車、電車、地鐵、高架鐵路是歐洲最完善的城市運輸系統之一。城市周圍有環形鐵路和高速公路與通往全國各地的十幾條鐵路和高速公路相接,極少有塞車現象。柏林有4個機場,是歐洲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街道從市中心向四周呈輻射狀分佈,建築新穎,新建的勝景和標誌性建築氣派非凡,但名勝古迹基本按原樣修復。市中心亞歷山大廣場上矗立着365米高、頂部爲球形旋轉餐廳的電視塔,是全市最高的標誌性建築,廣場四周環以現代化的賓館、商店、會議中心、教師會館等大型建築,氣魄雄偉,造型美觀,是現代城市景觀的觀光熱點。庫爾費斯騰達姆商業街,長約3公里,兩側超市、各種大型商場、時裝服飾店、畫廊鱗次櫛比,是遊客購物的好去處。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修建於18世紀,是歐洲著名的林蔭大道,長1350米,寬60米,兩旁現代化建築與富麗堂皇的宫殿交相輝映,以歷史博物館、國家歌劇院、洪堡大學、國家圖書館、聖母大教堂和勃蘭登堡門最負盛名。考察團是科教界人士,重點參觀了菩提樹下大街和洪堡大學。到柏林旅遊,無論是在寬闊的大街上,在各個劇院和跳蚤市場、在賓館餐廳和夜生活熱點,皆叫人樂在其中。但對於經歷或瞭解二戰歷史的老、中年遊客,對現代世界政治格局變化有興趣的觀光者來説,首先要看的决定德國和柏林爲盟國分區佔領的波茨坦會議會址,和見证分裂德國的柏林圍墻,以及冷戰時期東西柏林最重要關口——勃蘭登堡門。
在波茨坦的遺憾
波茨坦位於柏林市西南郊約30公里,17世紀時曾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18世紀後期,國王腓特列二世下令在此建造夏季離宫。史載建此夏宫時,普魯士王國拓彊基業已成,國王認爲可以無憂無慮享受生活了,遂取名無憂宫。波茨坦又是二戰結束後舉世聞名的波茨坦會議所在地,别具歷史意義。故無憂宫和波茨坦會議舊址是考察團計劃參觀的兩個名勝古迹。
從德國南部紐倫堡到柏林,行程400多公里,下午四時我們進入波茨坦時,即見古城被湖泊和河流環抱着,河邊湖岸垂柳飄拂,民居宫殿緑樹輝映,樹上小鳥吱吱,空中白鷺翱翔,充滿古雅之情。筆者聯想起杜甫的“兩個黄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詩句,更感景色美麗,不愧爲昔日皇族居住的地方。我們首先參觀無憂宫,這是18、19世紀風格的建築及庭園,原名桑素希宫及庭園(Schloss Sanssouci),德語Sanssouci的意思是無憂無慮,故中譯名無憂宫。宫殿集中了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外觀爲淡黄色,正面長213米,中部爲半圓球形屋頂,兩翼爲長條錐脊。宫殿兩側由翠緑叢林烘托,種植葡萄樹等植物,宫前的大噴泉由圓形花瓣石雕組成,四周用“水”、“火”、“土”、“氣”四組花壇陪襯,顯現皇家園林特色。宫中正中爲圓廳,有一千多座以希臘神話爲題材的石刻雕像。兩側共有廳房200間以上,瑰麗的首相廳,四壁鑲金,光彩奪目;大理石廳、貝殻廳、謁見廳、書廊……等多用壁畫和明鏡裝飾,輝煌璀燦。每逢佳節無憂宫常舉行知名樂團的音樂會,可惜我們無緣這個耳福!
波茨坦會議的會址在彩琪蓮霍夫宫,它原是普魯士國王爲其妹妹和妹夫建造的,之所以聞名天下,是1945年蘇、美、英三國領袖在此簽署了《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和《波茨坦公告》,波茨坦的名字亦因此家喻户曉。據有關文獻記載,宫内大廳當年開會的大圓桌,桌上插着的蘇、美、英三國國旗、桌旁的大、小坐椅,廳上樓廊的記者席,均保持原樣擺設。宫内斯大林、杜魯門、邱吉爾的工作室也都開放展出,供遊客觀光。可惜我團進入波茨坦街區時,因古城道路狹窄和司機路况不甚熟悉等原因,多折騰了近一個小時,等參觀完無憂宫後,已近黄昏。我急忙找領隊要求馬上集合隊伍趕往彩宫,但領隊和導遊都説來不及了。在下心有不甘,想堅持原計劃連夜一游,但見到團友們疲倦的臉色和天色,話到喉頭又咽回去,無奈地跟着隊伍到柏林休息,留下了到了波茨坦還不能參觀波茨坦會址的遺憾!
見证分裂德國的柏林圍墻
柏林是一座承載着德國重大曆史事件的城市。二戰全城幾乎被夷爲平地,戰後又被一分爲二,成爲東西方冷戰的前沿。一道柏林墻,隔絶的不僅是東西柏林人的交往,同時又是德國國家龢民族分裂的見证。在經過近三十年的分隔後,1989年末柏林墻隨着德國將統一而倒塌,翌年兩德統一後柏林墻完全拆除。昔日東西柏林的主要關口勃蘭登堡門,現是國家統一的標誌,旅遊的熱點。曾被柏林墻穿越而變得陰森森的城市中心區,現在又繁榮、歡樂起來,重現柏林黄金二十年代(GoldenTwenties)的風彩。這道承載着柏林人悲歡離合的柏林墻是啥個樣子?柏林作爲統一後的德國首都又是啥姿態?便是我們考察的焦點。
到達柏林的第二天,我們在參觀訪問菩提樹下大街上述名勝後,便來到Mulen大街參觀作爲分裂德國的歷史見证而保留的一段柏林墻。據有關資料介紹:柏林墻由水泥和石塊砌成,高3.5~4.0米,全長105公里(其中叠加鐵絲網55公里),外環防汽車壕溝108公里,再外環還有觸發信號的欄栅和巡邏道124公里。此外,還間置瞭望臺253個,碉堡136座,警犬班270個。可謂層層設防,戒備森嚴。爲便於東西柏林和西柏林與西德之間的來往,開設多條過境通道和3個空中走廊。主要功能是防止東德(包括東柏林)居民進入西柏林,並限制西柏林的活動。導遊説:圍墻時期,想越過此墻是有生命危險的冒險行動,要從關口進入西柏林審批條件很是嚴格,即使有特殊情由獲准,老人、小孩也不能隨同。有些成年夫婦想借機一去不返,把小孩子藏匿於隔板皮箱底,但一經查出,不但去不成,還要受嚴懲。西柏林人的生活也不像其他西德城市那樣自由、寬裕,許多鮮活食品要靠從西德空運,價格昂貴。無怪乎兩德統一風聲一起,東西柏林人群情激奮涌向這道人民憎恨的界墻,柏林墻從此倒塌了。保存下來的幾小段城垣僅供參觀,告誡人民不要忘記城市和國家被分裂的歷史。
勃蘭登堡門和波茨坦廣場
勃蘭登堡門是柏林墻最爲壯觀的一段,它藴含着許多世界關注的事件。我到柏林之前,有朋友告訴我説,勃蘭登城門是德國最出名的勝迹,當年的柏林墻首先是在這裏被冲垮的。所以我一到柏林,就急着前往探個究竟。
勃蘭登堡門外是柏林墻經過的地方,柏林墻被推倒後,這裏最先得到修繕,在原墻址的位置嵌入了銅條,刻上“柏林墻1961~1989”字樣。這標示的不僅是柏林墻的位置,同時也把那段歷史刻在柏林人民的心中。站在這裏仰望勃蘭登堡門,不禁爲其造型古檏,氣勢雄偉而讚嘆!它是18世紀末普魯士王國征戰歐洲取得節節勝利時建造的,門高25米,寬65米,進深11米,由柱墻分爲五條通道。門頂雕塑着四匹飛躍的戰馬拉着兩輪戰車向前疾馳,車上站着勝利女神,右手舉起十字架,象徵和平和勝利之門,是德國最著名的紀念性建築。可是200年來,勃蘭堡門經歷了一次次毁滅性戰争,承擔着德國人的苦難、分離和歡樂。以最近60年來説吧,1945年百萬蘇軍攻入柏林,把紅旗昇上破爛不堪、彈痕纍累的勃蘭登堡門,隨之而來的就是冷戰,1957年完全修復後不久,分裂城市和國家近30年的柏林圍墻又在門前通過。1989年11月9日傍晚,德新社一則“從即時起東德公民可以在東西德之間的任何邊境站出境”報導後,一批批的東柏林居民在勃蘭登堡門越境進入西柏林,興高彩烈的柏林人互遞香檳酒、鮮花和啤酒,徹夜狂歡,高呼國家要統一。勃蘭登堡門在60年間俯視着柏林,俯視着柏林圍墻,見证了更多的人間悲和喜。這就是我參觀勃門的大致感受。
波茨坦廣場位於勃蘭登堡門南部,亦是原柏林圍墻最爲壯觀另一地段。二戰以前,這裏是歐洲最大型商業廣場,自從柏林墻穿越廣場中部後,拓大的廣場爲墻體最高、壕溝最深、瞭望臺、碉堡和巡邏哨最多的柏林墻系統工程所佔據,恐怖的冷戰代替了往昔的繁華。德國統一後,柏林墻和碉堡拆除了,壕溝填平了,廣場四周高層商厦拔地而起,德國世界著名的奔馳汽車公司總部、德國全國鐵路中心,日本索尼公司駐德總部,由多幢新型建築物組成的(包括立體影院、購物區、地庫)的購物中心(Mall)都集中於此,成爲首都新發展的商業中心區(BCD)。
柏林墻拆除了,德國統一了,柏林變得繁華、新穎、生氣勃勃。但作爲世界第三經濟大國的首都柏林,能否像紐約、東京或者倫敦、巴黎那樣成爲國際大都市呢?能否發揮地緣優勢成爲東西歐發展的橋樑呢?在我們短暫的訪問中,我們覺得柏林人、德國人信心、勁頭不足。原因是柏林墻的陰影還在,東西德之間的差距還在,東西柏林的公民權益還有些不公,思想、文化觀念還有待進一步整合,德國政府的政策還需進一步協調,方能同心同德建設好新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