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巴黎“兩宫一院”——世界歷史文化奇葩
巴黎“兩宫一院”即世界三大宫殿之一的凡爾賽宫、世界最大的美術博物館盧浮宫、世界三大宗教建築之一的巴黎聖母院。它們是世界古建築的瑰寶,歷史文化奇葩,人類藝術寶庫。這些蓋世的勝迹,並非一次旅行所能領悟。下文所述,只是“兩宫一院”的鳳毛麟角——筆者的一些觀感,祈望對今後觀光者有些裨益。
因是紀行,就觀光的時間順序説下去吧!
世界著名的宗教建築——巴黎聖母院
扺埠翌日,按計劃要參觀聖母院、凡爾賽宫,遊覽賽納河和埃菲爾鐵塔。我們一大早便來到位於塞納河中斯德島的聖母院。斯德島古稱西岱島,是巴黎的原點,兩千多年前,巴黎人在此建了一座0.52平方公里的古城堡,兩千年來由此一層層地向賽納河兩岸擴展,直到今天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的世界名城。進入斯德島,極目四望,没見到什麽古城堡遺址,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巍峨纖巧、空曠高昂的聖母院。它是供奉耶蘇基督的母親瑪利亞神像的修道院,故又稱聖母教堂。它始建於1163年,但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最華麗的天主教堂。它何以聞名於世?主人説是它的造型挺秀、高聳、輕盈、靈巧和明亮的藝術風格,摒棄了中世紀教堂建築的陳舊形式,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我們仔細觀賞它的正外立面,確是十分莊嚴雄偉。它那高聳的雙塔,門窗廣泛運用綫條輕快的尖塔券,以及有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後座正中又聳立着小尖塔,搆成一種向上昇華飛向天國的幻覺,顯現出哥特式建築高、直、尖和輕巧的風格。
教堂内部極爲檏素,幾乎没有什麽裝飾,但長130米、寬47米的大廳可容納9,000人同時進行宗教活動則世上少有。廳内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據説有6,000根音管,演奏時音色渾厚響亮,特别適合奏聖經和悲牡樂曲,如1945年慶祝二戰勝利(奏贊美詩),1970年戴高樂總統的葬禮等都在這裏舉行。我們走進聖母院,見前來觀光祈禱的人群密密麻麻,熙熙攘攘,身穿黑衣、頭載白帽的修女們穿梭於人群之間,看樣子是在維持秩序。大廳用欄杆隔成兩段,前段供祈禱,後段供觀光。筆者遠道而來,雖不祈禱也設法進入前段。只見正中墻上懸掛聖母瑪利亞的銅像,像前鐵質長桌上點燃着千百支白臘燭,把發灰的墻壁照得通亮。長桌的一端堆放着一堆臘燭和錢幣,放上2歐元便可自取一支,點燃後放在長桌上表示虔誠之心。信徒們一排排地跪在木地板上,默默訴説;有些青年男女站在一旁,手持燭光,低頭細語。整個前殿像我這樣“混”進來的不少,在神聖殿堂肅穆的氛圍中,我們都不敢作聲,更不敢照相。我雖然没有祈禱,但似乎分分秒秒都在接受净化靈魂的洗禮。
全球最豪華的宫殿——凡爾賽宫
當天午後,我們來到巴黎兩南的凡爾賽宫,車至停車場,一座奶油色磚石砌成的龐大宫殿即出現在眼前。它原是一座檏實的城堡,1661~1689年路易十四把它擴建成爲歐洲最宏大、最荘嚴、最美麗的皇家宫苑。尤其是1682年政府遷入宫後,大規模興建宫殿園林,至1689年竣工時已具今天樣子。它是17世紀專制王權的象徵,是法國古典主義藝術最杰出的典範。
我們首先參觀宫苑外景。大致説來,凡爾賽宫由美麗的宫殿和園林組成,占地約11平方公里(其中園林約占10平方公里,宫殿占地1.1平方公里)。宫殿布局以東西爲軸,南北對稱爲特色,宫頂采用平頂形式,主殿頂端立着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大理石人物雕像,顯得端荘雄渾。中軸綫上建有雕像噴泉、草坪、花壇和柱廊,宫後廣場如花似錦,有兩個巨型噴水池、池中的青銅女神塑像采用平卧,與平展的水面相協調,池邊佇立着一百尊女神銅像。秀麗的園林襯托着宏偉的宫殿,更加絢麗奪目。
參觀外景後,接待我們的兩宫(凡爾賽宫和盧浮宫)華人研究員張先生帶我們入宫參觀。他説,宫内有殿廳500多間,陳設着世界各國的藝術珍品,只能有重點有選擇地看。於是我們在宫中緊跟着他,邊聽他講解邊欣賞。首先從1號入口進入主宫,裏面有王宫、大臣官邸、各種殿廳、工作室、遊藝室和長廓,主要展示精美的壁畫、書法、人物雕像及大量珍貴文物;然後又從2號入口進入展館,主要展出皇帝用品、書房、卧室、客廳、餐廳等。無論是建築裝飾,還是傢具和珠寶文物陳設都給人以華麗、鋪張和過分考究的感覺。還有一個宫中軼事十分有趣,在參觀皇后睡房時,張先生説皇後生育時,皇帝、内宫宦官、皇親國戚都在隔着屏風的現場監産,避免出現我國歷史上“狸猫换太子”的事件。啊!“全球一體化”世界古代早就有之。
宫中最富麗堂皇的首推鏡廳(鏡廊),鏡廳長73米、寬14米、高12米,用大理石鑲砌,並配以雕刻、掛毯和油畫。廳内傢具全部用名貴材料精雕細刻而成;兩旁排列8座羅馬皇帝雕像、8座古代天神雕像和24支光芒四射的火炬;拱形的天花板上繪滿了反映早年路易十四征戰功績的油畫。整個鏡廳吊燈、燭臺與彩色大理石壁柱及鍍金盔甲交相輝映。但最具鏡廳特色的還是長廊左側面對花園的17面大鏡,每面大鏡由500塊鏡片組成。白天,我們在廳内可以通過鏡子觀賞凡爾賽花園美景。據説舉行夜宴時,數百支臘燭的火焰一起躍入鏡中,鏡内鏡外,燭光輝映,如夢如幻。故名鏡廳。
世界最大的美術博物館——盧浮宫
第三天上午,我們一大早來到賽鈉河畔的盧浮宫,因未到開門時間,筆者等在宫外廣場瀏覽、攝影,深爲它恢宏、華麗的外觀所折服。它和我國北京故宫一樣是舊皇宫用作博物館的,皇宫的建築平面前凹後凸總體呈方形,建築外墻就是圍墻,裏面連成一氣,用作展館十分適宜。正中門外的售票廳,是一座由鋼玻璃織成的三角錐形網狀罩屋,透明酒脱。導遊説,這是旅美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在异國他鄉看到同胞的成就,無比自豪,我們得意地在售票廳前留影。
八時許,盧浮宫開門,正在門口等候“兩宫”研究員張先生把我們帶入宫内,首先,他就盧浮宫的沿革作簡要介紹。他説,盧浮宫1190年興建,原先只是王室存放檔案和珍寶的碉堡,經歷代擴建成今天的規模。1793年法國議會决定,把盧浮宫改建爲國立美術博物館,向公衆開放。經過兩百多年來的發展,盧宫占地有16公頃,雖只有北京故宫的四分之一,但展出面積比故宫還大,是世界最大的美術博物館。館中藏有雕刻、繪畫、珍寶等文物40萬件,有“萬寶之宫”之稱,每年接待500萬觀光者。嗣後,我們進入雕刻廳參觀。在舉世聞名的“宫中三寶”之一的希臘女神《維納斯》雕像前,閃光燈不斷閃爍,誰都不放棄與她合影的機會,團友魏柏林教授抓住稍現的人流空隙,幫我拍了個珍貴的留影。由於人聲嘈雜,研究員無法講解,只大聲説一句:這件杰作如今被視爲古典藝術的象徵,仿製品傳遍世界。
距《維納斯》不遠,便是“宫中三寶”之二——無頭斷臂展翅欲飛的勝利女神《尼卡》雕像。雕刻家讓女神昂立船頭,海風呼嘯,摺叠的衣衫被海風吹起,幾處被海浪打濕,緊緊貼在她的肌膚上,顯露出她的優美體型等寫真手法,淋漓盡致表現作品上,體現女神全身凝聚着生命的力量,力挽狂灡。作品寓意是紀念航海的勝利,被譽爲世界雕刻藝術的佼佼者。
油畫廳是盧浮宫最大的展廳,這裏的展品既有反映歷代帝王奢侈生活的巨幅油畫,也有描繪兩軍激烈拼殺的戰鬥畫面,更有群女出浴的裸女群像和宫妃坐姿卧姿裸畫;當然亦有古代社會各階層現實生活畫作,歐洲各國各個畫派的代表作品都一一展出。筆者跟着人流漫步移動,沉浸在這人類藝術的海洋中。這時,一位青年女畫家,正在一幅祼女油畫前臨摹引起了我的注意。當得知她是來自中國後,我向她請教這幅畫的特色。她説,這幅畫突出了人體的綫條美,正是綫條的優美才使人的體形變得優美。正想進一步交談,張先生手一揮,把我們領到“宫中三寶”之三《蒙娜·麗莎》油畫前去了。他説,這幅畫的主題是蒙娜·麗莎的神秘永恒的微笑,作者達·芬奇着墨的重點是表現主人公的靈魂,尋求隱藏在她那莫測高深的眼神和微笑中的奥秘……啊!前面那幅祼女畫要旨是綫條,這幅畫的要訣是眼睛和嘴,繪畫的學問真不易唉!
盧浮宫的藝術珍寶即使走馬看花也得三天,因時間限制只好割愛告别,也爲再來巴黎留點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