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岸新聞交流的重要意義



  15年前——1991年8月12日下午,新華社記者範麗青與中新社記者郭偉峰從北京經香港飛扺臺北桃園機場,引起了全球傳媒的巨大轟動。這兩名因兩岸發生一起漁事糾紛而得以進入臺灣進行了12天采訪活動的祖國大陸記者,成了全球聚焦的新聞人物。因爲他們是兩岸相隔40多年後,第一次進入臺灣的祖國大陸記者,爲兩岸新聞交流跨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隨著他們在臺北街頭邁動的腳步,兩岸新聞交流的大門因此正式打開。 

  時任臺灣「海基會」秘書長的陳長文評價道:範麗青、郭偉峰的一小步,是兩岸關係的一大步。臺灣媒體也評論説:「範、郭不但爲兩岸新聞交流跨出歷史性的一步,也將使海峽兩岸的互動關係邁進另一新階段。」歷史證明,當時的預測是對的。 

  時隔15年後,今天再作回顧,當令人感歎:兩岸新聞交流從此邁步,多有無數障礙,也曾蹉跎徘徊,但終究不斷向前。在兩岸新聞交流邁出第一步之後,兩岸之間無數的第一步不斷邁出,兩岸各個方面的雙向交流的關係也在這一步又一步之中,走過15年,越走越近,一直到今天。 

  15年後的今天,再來全面回顧與審視兩岸新聞交流的意義,當可發現,意義是重大的、全面的,其中有3個方面是格外突出的。 

  第一,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事實已經證明,兩岸新聞交流在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也是顯著的,尤其是在兩岸關係長期不正常的狀態下,兩岸新聞媒體在相互的采訪交流之中,肩負起兩岸溝通、認知、釋疑解惑的重責大任。新聞記者是站在時代船頭的瞭望員,是瞭解社會民情的尖兵,也是兩岸同胞感情的傳遞員,透過記者的筆端,使隔絶近半世紀的海峽兩岸之航船終能不脫民意與時代潮流的航程。15年來,兩岸關係雖跌宕起伏,但始終在曲折中向前發展,而兩岸的新聞媒體,也持續不懈地發揮著特殊的輿論推動作用。 

  第二,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民眾相互瞭解、溝通感情的重要紐帶。兩岸新聞交流15年來,兩岸大量的記者互相到彼岸實地采訪,無數的新聞報導作品在兩岸媒體刊載、傳播。由於兩岸隔絶多年,至今仍政治對立,絶大多數的臺灣同胞要認識大陸,絶大多數的大陸民眾要認識臺灣,目前最主要的仍是靠各自的媒體報導。15年來,兩岸民眾通過新聞媒體,越來越讀懂了對方,越來越密切了感情。兩岸民眾從完全陌生,到感情接近,兩岸新聞媒體的雙向交流功不可沒。 

  第三,兩岸新聞交流是兩岸經濟、文化交融的重要橋樑。兩岸的文化同屬於中華文化,但是兩岸文化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15年來,兩岸新聞雙向交流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架設了兩岸文化交融匯合的橋樑。通過新聞媒體的溝通與傳播,兩岸文化關係更加密切,更加不可分割。與此同時,隨著大陸的改革開放,經濟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面貌,透過兩岸新聞報導,傳遞到臺灣島內,爲臺商大陸創業發展,爲兩岸的經貿交流與合作架設了傳遞商機、促進共同繁榮的橋樑。 

  當然,兩岸新聞媒體之間也有不盡人意的問題,但是沒有什麼問題是不可以在交流中解決的。更重要的是,兩岸要從以民爲本,以兩岸民眾共同利益爲重的高度來看待兩岸新聞交流的作用。已經去世的臺灣著名報人、《中國時報》董事長餘紀忠當年在接待範麗青、郭偉峰時,語重心長地表示:希望兩岸經由新聞交流增加彼此的認識,透過互動建立互信的基礎。15年後,兩岸新聞媒體的雙向交流,已經走近了餘紀忠先生這樣具有遠見和高度的目標。 

  爲了推動兩岸新聞交流,兩岸新聞界人士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走出第一步,是何其的艱難。臺灣自立晚報的記者李永得、徐璐,冒著坐牢的風險,走出了臺灣記者到祖國大陸采訪的第一步。範麗青、郭偉峰的第一步也走的異常艱難,是突破了重重的政治障礙,才獲得成功的。他們走出的不是自己的一步,而是兩岸關係超越障礙、迅速向前的時代一步!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新聞局負責人曾表示,新聞交流應該成爲兩岸各項交流中最活躍的部分之一,祖國大陸方面將一如既往,繼續積極推動兩岸新聞交流。兩岸新聞交流的前景是樂觀的。 

  今天,我們回顧大陸記者赴臺采訪的第一步,總結15年來兩岸新聞交流的經驗,展望今後兩岸新聞交流的發展,我們更加堅定兩岸推動新聞媒體交流,繼續擴大兩岸新聞交流與合作的信心,將有利於發揮新聞媒體在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輿論推動作用。 

  兩岸新聞交流,任重道遠!

  

  2006年8月21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