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送人玫瑰之手


  一

  “送人玫瑰之手,曆久猶聞其香”,這是西方的一句有名的諺語,內中的哲理,須細細品味,賜人玫瑰,不僅僅是受惠者獲得愉悅與欣慰,更使施惠者光彩照人,留芳彌久。當然,這也說白了,更深的意蘊應還在後頭,不是文字可以表述得了的。

  石景宜其人,一生以贈書為樂,不知道他曾聽說過這麼一句諺語否?

  為贈書人立傳者,可也聽說過這句諺語?

  書,無疑也是香的,中國古語中“書香”二字比比皆是,送人書籍之手,當一般曆久猶聞其香,書是不會凋謝的,不似玫瑰,故其馥鬱的芳香,更彌久不消,足可傳世。

  其價值遠勝過鮮花、金銀、珍寶什麼的。

  二

  我在這裏講到了“價值”。

  為贈書人作傳,無疑是立傳者看到其價值所在。

  固然會有人為之大惑不解;此等人物,價值何在?筆者就親睹這麼一個場面:某日,為大學某一老師搬家,平心而論,他的書不算多,一兩千冊罷了。沒料給他搬上樓之日,遇該校一行政幹部,一見這麼些書,其愕然之態實難以形諸筆端,竟說:這麼多書,往後賣廢紙能值幾個錢,還搬來搬去的……

  可憐他本人還在高等學府裏工作,尚持如此“價值觀”,他處又如何?

  我感到透心地涼。

  憑此,不難想像知識份子在這高校的處境——尚是高校之中,若高校外呢?實難以想像了。

  知識份子為書所累,二千多年自古有之,無人能忘當年的“焚書坑儒”歷史慘禍。

  不知那位幹部得知石景宜其人其事,當作何感想?如更知有人為這類人作傳,更又發怎樣的感慨?

  但他不是憑空而發上述感慨的。

  書不值錢,讀書人不值錢,在他已成定論,他有他的價值觀——當官如是。君不見,文史館裏專燈所照的,均是歷代帝王將相的文治武功麼?劉項原來不讀書,朱元璋也不過是個放牛郎罷了。歷史也就是王朝的更迭,哪有讀書人的位置?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歷史只是為他們設置的,帝王周而復始,迴圈往返,倫理史觀也就是帝王史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嚴酷倫理秩序,千年不易。又何須再提“文革”中的“讀書無用”論呢?

  躋身仕途,才是唯一的價值,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人生鐵律。當然,也會有人問,中國古訓中不也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麼?的確有,不過,讀書為的是什麼——“學而優則仕”,為的是升官,其“書”只是做官的“學問”或敲門磚罷了,一登仕途,便足以扔掉了。至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功利性更一目了然。否則,為何到了今天,知識貶值、教育危機,仍一般觸目驚心,光說“文革”“讀書無用論”後遺症,是不足以解釋這一切的。

  三

  好在歷史還在前進,倫理的顯性因數,漸漸讓位於經濟了。早在上世紀末,嚴複便稱:“實業之事,將以轉生貨為熟貨、以民力為財源,披之以工巧,塞一國之漏厄,使人得溫飽也。其言功效,比靈斯禹、稷,豈過也哉”。實業家們,工商界人士,也就堂而皇之去進了史冊,可與帝王將相相媲美了。他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亦顯易見。也如馬克思所說的,由此“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能力的體系”。歷史視野進一步得到了開拓,實業家、科學家、人類學家在歷史中發揮的作用更是日益重要,歷史進步更離不開他們。“小政府,大社會”的模式,也說明了倫理史觀的退位而新的價值史觀在形成。不僅僅“仕途”是有價值的了。

  但是,正如馬克思所說的,“交換價值(以及貨幣關係)的發展,同普遍賄賂,普遍收買是一回事”,造成了人的“普遍異化”,普遍的社會道德淪喪,甚至導致“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爭”。這便是拜金主義、金錢萬能觀。人的價值觀,也就走向了又一個極端——惟有錢是一切,認錢不認人。在經濟轉型期的今天,我們已目睹了這千百件的“異化”災難——多少人貪污受賄而鋃鐺入獄,多少人因金錢鋌而走險,葬送了一生。這已夠驚心動魄的了。然而,那長期在人們頭腦中業已形成的心理積澱,卻沒有人多加關注,如本文開篇那位幹部關於書的感慨,細細品味,難道不更發人深省麼?他的短短一句話,“官本位”毋須分析,作為書,也只剩下“賣廢紙”的價值,搬來搬去不值得——又有“金本位”觀了。

  歷史造就了如此畸形的觀念,如此畸形的一代人,我們能有什麼話說呢?

  話說到此,我們該問上一句,石景宜本人持的是什麼價值觀?

  陳列、金苓作的《一代書迷奇人》,《粵海同心》連載了十三期,筆者可謂手不釋卷,讀到了石景宜許許多多嘔心瀝血為贈書的催人淚下的故事,伴隨他經歷了這一路上的艱難險阻、風風雨雨……作為一位讀書人,我該從中感悟到什麼呢?

  四

  無疑,對石景宜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價值觀,不同於“官本位”與“金本位”的價值觀。正因擁有了這一全新的價值觀,他才這般為實現這一價值而拼搏,而奉獻。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值得!

  他已經達到了《論語·雍也》中孔子所說的關於學的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寫書、展書、贈書——無一不體現這由知到好,又好到樂的過程。或謂之疾癡。殊不知夢到癡時方是真,他的確是一片癡情維繫於書上,成為一代文化使者式的奇人,給大眾昭示另一重高人、至人之境界。

  他從書中得到了至樂,從而又想到讓天下人一同分享他的至樂。不難想像他當日讀書,會與五柳先生一般“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並非貶義,頓悟與直覺皆是不可解的嘛。這也是石景宜價值的選擇,基於一位文化人的健全人格,或對於歷史進步的一種文化良知。

  這是歷史的一種大無畏的反撥。

  遠不道秦皇酷政下的“焚書坑儒”——一個擁有幾千年乃至更長的文明史的古國,卻不能見容于尚笨拙地刻印在竹簡上的精神寶庫;近又怎道“文革”,又毀掉了多少文化典籍乃至於老舍、傅雷等一代文化名人,如今,我一合上眼,就看到“文革”爆發之初“破四舊”的熊熊烈火,幾千年文明在火中的餘燼中呻吟、掙扎……

  書成了一種罪孽,可愈是罪孽便更覺其叛逆性——我們又要怎麼偷偷地收藏起“漏網”的書籍,又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傳閱起了朋友的手抄本——如後來成了我的同事的張揚之作《第二次握手》,那時,不為仕途,亦不為黃金屋與顏如玉,而只是對文化禁錮的一種本能的反抗。

  關於書,歷代的偉人與名人是說過不少話的,漢代王符的《潛夫論·贊學》中的兩句:“索物於夜寶者,莫良於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於典”,不知何故,迄今仍銘記在心,也許讀到此句時恰夜氣如磐,于深山中秉燭而讀之故吧?

  我們是印刷術發明大國,曾為寫書、印書創造了天下第一優良的條件——如今卻是遠遠落後於他人了,卻不知為何不能安穩乃至安全地藏書,擁有自己的全部文化財富,有誰能解說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這個意義上,石景宜堪稱為當代中國一文化奇人。

  而多少年來持之以恆這麼做,面對這麼個歷史與現實,為維繫一種傳統或民族精神——不如說是凝聚一種傳統與民族精神:這一精神已散亂或太飄逸或太無所適從,這需要一種怎樣超人的意志?

  而這一意志,同時也超越了時間與空間,在這茫茫的宇宙間留下應有的軌跡。

  這一意志自然也超越了價值。

  五

  我們又回到了價值這一話題上了。

  官本位、金本位的“價值”是顯而易見的,不難作“定量分析”。權力意志與金錢力量是我們無可回避的歷史與現實。那麼,書的價值,可只屬於虛無、理想或未來,文化總歸是無形而不可物代的吧?

  就在我們為官本位、金本位所因竇之際,在發達國家,卻已靜悄悄地發生了一場深刻的“知識價值革命”。

  日本人士界屋太一就以此為題寫下了一部堂皇的理論專著,稱:

  ——自從產業革命以來出現的技術革新,是以增加物質財富的數量為目的進行的,因而產品的數量得到了增加。但是,目前進行的技術革新則與此不同,其主要目的是通過產業的多樣化與資訊化,進一步增加“知識與智慧的價值”的同時,節省資源,養活物質消耗。換句話說,目前進行的技術革新,將給社會創造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的價值”。

  由此,他提示了發達國家當今的“知識價值革命”。很顯然,這種“價值革命”中的新的價值形成,是無法用“定量分析”的,大量的以主觀意識為基礎的“點子”、“資訊”什麼的,無法用數量計算的知識與智慧之價值,是同過去可以用數量計算產品的工業社會的傳統價值觀念相悖的。一項知識、一個點子,乃至一條資訊,可能產生的價值無可估量——最典型不過的,就是電腦使用的軟體的價值,這尚有可視性。

  當然,也有人稱之為“資訊革命”或“資訊爆炸”。

  在這種價值革命中,書,作為一個又一個的資訊庫,其價值意義就不比尋常了。當你閱讀之際,得到的知識,或產生的點子,就足以教躋身仕途或紙醉金迷者為之瞠目結舌。

  人的價值觀這才有了最偉大的昇華。

  我們所哀歎的“文化素質”,這時才更感到緊迫……

  價值的重新建構,也說明了人類歷史的突飛猛進。

  憑此,我們能不驚歎,石景宜贈書的義舉,不比那些號稱億萬富翁捐出的幾十萬、幾百萬港幣、美元的善行 ,更為壯觀、更加有意義得多麼?

  他捐出的是一座知識與智慧寶庫。

  是無價之寶!

  意識到知識與智慧的真正價值,才有這超前的壯舉,他著眼的是未來,著眼的不是急功近利的一時建樹。歲月駸駸,風雨剝蝕,任何高樓大廈都不會保留到永遠,而知識卻永遠在更新、在發展,在獲得一個更巨集博的生命,導向人類輝煌的前景。

  六

  送人玫瑰之手,曆久猶聞其香。

  文明的國度,以贈書為榮,決不以別的禮品,哪怕金銀首飾為榮耀。這是人類精神又一更高的階梯,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良知的再度覺醒。

  石景宜贈書之舉,當曆久猶聞其香。在今天,我們這數千年文明古國贏得一個千古難逢的發展契機之日,這一壯舉,給眾多迷失於官位、迷失於金錢的人一記猛喝,從而回過頭來,認認真真、扎扎實實為民族的振興而做一點什麼,古老的炎黃之魂,在百年再造與蛻變中,將以知識與智慧為鱗片,重新在東方的大洋中昂首而起,沖天一嘯。

  壯哉,石景宜先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