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系列發現
在考察珠江文化源流的時候,我們從史料中發現漢武帝在公元前111年平定嶺南時,即派黄門譯長在交趾部首府廣信啓程,然後從雷州半島的徐聞乘船起航,經北部灣的合浦到日南(今越南)。這是班固《漢書·地理志》中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記載;同時,出生於雷州半島的著名作家洪三泰也以自己家鄉有許多關於海上絲綢之路的傳説和資料爲據,提出了前往徐聞考察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議。2000年6月28日,廣東珠江文化研究會正式成立。在廣東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的支持下,我牽頭組織了多學科專家組成考察團,先後三次到湛江、雷州、徐聞考察,還到過廣西的北海、合浦,以及福建的泉州考察,並同時認真進行了多學科的史料和理論研究,經反復論证,確認《漢書》中所指的徐聞即今徐聞縣五裏鄉二橋、南灣、仕尾一帶港口。這個結論,2001年11月在廣東湛江舉行的“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上,得到了來自北京、上海、廣西、海南、厦門、泉州、香港、澳門等地百餘名專家的確認。
這項考察研究活動的意義,不僅在於將歷史的記載與現實的存在對上號,將有名却難以確定的實地確認下來,爲研究開發其文化遺産提供基礎,更爲重要的還在於兩點:一是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大大推前。這是因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1年到中國考察海上絲綢之路古迹,結果確定福建泉州是中國最早始發港,其實泉州只是在南宋時才開始海上交通貿易,與始於西漢的徐聞古港的歷史相差1300多年,這不就意味着我們的論证,將這段被毋視的歷史恢復或推前了麽;另一層意義是爲珠江文化和中華民族文化具有海洋性找到了歷史依據。早在19世紀,德國著名學者黑格爾在他的《歷史哲學》一書中説:“中國没有享受海洋所賦予的文明”,海洋“没有影響中國的文化”。這是很有代表性的西方觀點,電視片《河殤》説中國不是海洋文化的觀點就是由此而來的。海上絲綢之路是典型的海洋文化,我們論证出中國已有近三千年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最早的始發港在廣東,這不是珠江文化具有海洋性的歷史佐证麽?珠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海洋性,不也就意味着中華民族文化同樣具有海洋性嗎?這個論证結果,可以説是具有以充分的依據和理由,恢復中國在世界海洋大國之列和在世界海洋文化史中應有地位的意義。
從學術研究上説,我們這次考察研究活動是有好些創新的:首先,我們是采取現場考察與史料研究結合、并且是以多學科專家結合的方式進行,參與考察的有歷史、考古、地理、地質、海洋、經濟、民俗、語言、文學、文化等方面的專家和作家、記者,打破了傳統單一性的史料和單一學科的研究方式;其次是將歷史性的、學術性的課題研究與現實的地方的經濟文化研究開發相結合,即是將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的定位研究與當今地方文化建設、旅遊開發和招商引資相結合。由於我們在湛江舉行“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確認徐聞是最早始發港之一,使得徐聞成爲投資熱點,從而在同時舉行的招商會上,從原有3千萬元的投資一下躍昇到5億多元,可謂進行這種結合的突出成功實例。再就是將學術研究著述與文藝創作相結合,在進行專題考察研究的同時,編撰出一套多學科的系列著作,即《珠江文化叢書》,而且每册都是具有開拓意義的有份量專著,如:洪三泰、譚元亨、戴勝德等作家寫的兩部長篇報告文學:《開海——海上絲綢之路2000年》《千年國門——廣州3000年不衰的古港》,是首部反映海上絲綢之路題材的文學作品;譚元亨的《廣府海韵——珠江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是首部論述珠江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關係的理論著作;黄鶴等編的《中國學者論海上絲綢之路》和《外國學者談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可謂匯前人研究成果精華之鴻篇;陳永正編注的《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詩選》,是前所未有的詩選,以悠長歲月的連篇古詩佐证了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源遠流長,也印证了中華民族文化和珠江文化的海洋性貫串古今。這套“海上絲綢之路專輯”的出版,體現和加强了我們論证的學術份量,使當今社會人們更好地瞭解這項世界性的文化遺産和傳統精神,同時也更扎實、深刻、全面地論证了海洋性是珠江文化中歷史特長、份量特重、優勢特顯的素質。
在爲徐聞古港定位之後,我們這班被省政府批準爲“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的團隊,以鍥而不捨的精神,從粤東到粤西、從東南海到北部灣的沿海城市進行了考察,包括:廣州,饒平、潮州、澄海、汕頭、汕尾、惠州、深圳、珠海、臺山、陽江、湛江、遂溪、雷州和廣西的合浦、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地。在這些地方都發現年代不同的海上絲綢之路古港遺址,而且在這些古港之間,在年代上又有彼盛此衰、相互取代的現象,從而搆成了每個朝代都有特别繁榮的海外交通古港、海上絲綢之路在廣東歷久不斷之勢。廣州是世界上兩個千年不衰的古港之一(另一個是埃及亞歷山大港),徐聞港在西漢繁榮一時,不久即逐步讓與雷州、湛江、陽江、粤東各港在南北朝後興起,饒平、潮州、澄海、汕頭、汕尾、惠州,分别依次於隋、唐、宋、元、明、清時繁榮。這些考察論证結果,既給這些地方在海上絲綢之路史上予以科學定位,又從整體上證實廣東的海絲古港是數量最多、歷史最久、年代最齊全、所沿海岸綫最長的,從而證實並體現了珠江文化的海洋性、開放性的特質是自古相傳而普遍存在的。
(2006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