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做透文化亮點文章
我是1992年被聘任爲省政府參事的,接着受命爲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文教組組長、廣東文化研究組組長,後又被推舉爲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擔負這些職務,使我十多年來主要在文化方面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參事做事。自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張德江同志任廣東省委書記後,尤其重視和關懷參事工作,多次親自批示我們提交的省政府參事建議,使我們一直堅持以理論與實踐結合、歷史與現實結合、考察與研究結合、發現與著述結合、文化與經濟結合的途徑,去做透文化亮點文章的參事工作,更上一層摟,發揮更大作用。
首先是着力發現文化亮點,包括歷史的亮點和現實的亮點。前些年,有些人持有廣東是無文化底藴的“蠻夷之地”,是只講賺錢的“文化沙漠”等偏見,主要原因是誤解和我們宣傳不力。張德江同志剛到廣東上任,即發出“建設文化大省”號召,真是久旱而來的及時雨。爲響應這個號召,我即提交了一份題爲《發揮珠江文化優勢,建設文化大省》的省政府參事建議,受到德江同志重視,即批示有關部門參考。在這份建議中,我即提出要着力發現文化亮點的看法和做法,旨在將長年曆史塵埃掩埋着的文化珍藏挖掘出來,將現實生活中未受注目的、尤其是尚未被認可其價值的文化珍珠發現出來。這兩個方面的發現,往往是結合一起的,即:對歷史文化亮點的發現,既在於挖掘出人們尚未知曉的古文化,使文化寶庫日益豐富,又在於將歷史與現實對接,找出現實發展之根,更有效地推動現實發展。例如,上世紀90年代初我剛受聘爲省政府參事的時候,爲尋找廣東文化之根,即着手尋找廣東、廣西之“廣”在哪裏,經過努力,考察出我省封開(含廣西梧州)是漢武帝平定嶺南時所建廣信首府所在地,發現這是後來界分兩廣的標誌地和嶺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爲後來的泛珠三角决策提供了歷史依據。接着又在雷州半島的徐聞,發現西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同的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史推前1300多年。這個發現尤有現實意義的是:揭示了改革開放由廣東“先走一步”的歷史和地理因由,將人們尚未注意到其内涵的海洋文化珍珠閃亮出來,並以新發現的歷史事實匡正西方歷來認爲中國無海洋文化的偏見。尤有意思的是:去年我們在湛江市霞山區特呈島考察時發現:島的名稱“特呈”本是古越語和諧之意,胡錦濤總書記前些年視察該島時倡道和諧,該島人民在胡總書記視察鼓舞下,短短時間即建設成爲和諧漁村典範。我們即以此文化亮點,提交了調研報告:《胡總書記關注的小島如今怎樣了?》,受到張德江書記的格外重視和批示。
其二,層層開拓文化亮點。無論是歷史的或現實的文化亮點,既是客觀存在,但又不是以其自然形態而發出亮光的,必須在發現的時候,以現代文化意識去開拓,才能使其歷史的和現實的光輝發揮出來。這種開拓,往往是不以一次爲終結的,而是可以階段式地一步又一步地層層深入開拓的。例如,上世紀90年代初,我到粤北南雄珠璣巷考察,發現這條古巷是唐宋時代中原大批移民遷入嶺南、以至海外的重要轉折地,我即向當地政府提出發展珠璣巷後裔聯誼和發展“尋根”旅遊的建議,受到霍英東先生和當時廣州市長黎子流的贊許,當即成立了“珠璣巷後裔聯誼會”,在珠江三角洲和海外華僑中引起强烈響應。此後我又多次到該地考察,每次都有新的發現,作出新的開拓:2000年我提出珠璣巷又是中華姓氏及其移民文化祖地,2002年我又發現梅關珠璣巷是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對接地,2005年我在南雄烏逕又發現“新珠璣巷”並開拓古道文化;直到2006年我在江門市考察,又在蓬江區良溪村發現“後珠璣巷”並開拓僑鄉文化。還有更典型的是:去年我們在湛江市霞山區海頭港村和霞山村,發現兩村是百年前打出抗法戰争第一槍的光榮歷史聖地,又是保持和諧傳統的典範地,於是提交了一份題爲《歷史新發現:百年和諧的抗法英雄村》調研報告;今年我們到該地考察,又以新的發現提交了題爲《應激勵“城中村”農民做城市建設的排頭兵》的參事建議,很快受到德江書記的重視和批示。從這些事例可見,大多文化亮點是具有多種或多層文化内涵的,是不斷發展的,是可以持續地層層開拓的。
其三,縱横延伸文化亮點。在發現和開拓文化亮點的時候,還得善於以現代文化意識去從其縱横方向去延伸其光輝,以擴大其成果的功能和影響。例如,前些年陽江剛發現南海Ⅰ號宋代沉船的時候,我即從其船中文物爲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存之冠的文化亮點,延伸其文化意義,作出“海上敦煌”的文化定位,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海洋學家的認同和關注;在雲浮發現南江文化帶,即從其縱横引伸,作出粤西南文化的總代稱和古百越文化遺存地的定位,找到廣東本土文化之根;從佛山監獄率先建設文化監獄的經驗和亮點,延伸中國古今的監獄史和西方世界對我國監獄的偏見,提出打造監獄文化、建設文化監獄的倡議;從廣州荔灣區中小學利用自身文化資源建設校園文化的做法,延伸提出建設校園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問題;從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以現代文化理念辦學、走出高職教育新路之亮點,延伸提出全國高校體制應按社會人才需要作戰略調整的重大問題。尤其是當張德江書記提出發展泛珠三角(9+2)區域合作的時候,我即先後在《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發表題爲:《泛珠三角經濟圈需珠江文化支撑》,《泛珠三角不僅是個經濟概念、也是個文化概念》的談話,爲張德江書記關注、黄華華省長作序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研究》、《聚焦泛珠三角》等書收入。這些看法,也都是從珠江文化的亮點縱横延伸而提出來的。
其四,高深昇華文化亮點。每一文化亮點的發現、開拓、延伸、利用,都不應當是過眼烟雲、曇花一現,而應是盡力使其持久保存價值並不斷迸發光輝。由此,多年來我主要采取兩方面措施,將已發現的文化亮點進行相應的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昇華:一方面是以舉辦論壇或學術研討會的方式,將其文化内涵和價值定位,擴大影響;同時與當地建設需要的活動掛鈎,使文化與經濟互動並相互轉化。例如,前些年我們在湛江市舉辦“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在懷集縣舉辦“金燕文化論壇”,在封開縣舉辦“廣信文化論壇”,在雲浮市舉辦“南江文化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辦“山海相約:珠江文化論壇”等,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從學術研究、文藝創作、理論策略上對其進行昇華。我們前些年先後出版的15册《珠江文化叢書》,以及去年出版的10册《十家文譚》,就是由此取得的豐碩成果。最近創刊的《珠江文化》雜誌,由省政協主席陳紹基領衔啓動的《中國珠江文化史》工程,以及前些時我提交的、受到張德江書記重視並作出批示的長篇理論策略性參事建議:《以自身特性和共通性文化爲紐帶,促進區域及對外經濟合作,促使文化與經濟的相互轉化》,更是進行這種高深昇華的重大成果和標誌。
(寫於2007年五一勞動節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