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9建設廣東文化大省之我見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越來越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因此建設文化大省是我們當前的一項全局性的工作,其意義、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指出,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光是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發展。當今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後勁,在一定程度上取决於文化建設。没有深厚的文化,没有先進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創新,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滯後。我們要建設文化大省,發展文化産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把廣東的文化産業做好,並推向世界。而搞文化大省建設,必須十分注重發展先進文化,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因爲發展先進文化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我們執政黨的立國之本的基石之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的一個重要架構。歷史和現實都雄辯地證明,經濟、政治、文化是三位一體的互相聯繫、相互促進的一個系統工程。在當代我們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衆的、欣欣向榮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社會主義文化,通過搞好文化建設,提高人的思想品德、修養意識、精神境界、知識水平、體能體魄、工作能力,不斷造就和提昇人的整體素質。

  一

  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是我省要擁有先進的文化設施、發達的文化産業、一流的文化精品、拔尖的文化人才、充滿活力的文化體制、繁榮有序的文化市場、各具特色的城市和城鎮文化環境、豐富多彩的群衆文化生活,文化綜合實力明顯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强。要實現這個文化大省目標定位,具體要求是文化含量大,文化品位高,文化成果多,文化的産業與體制、機制要在全國處於領先的地位,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堅持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堅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不斷提高人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堅持與時俱進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壯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總而言之,文化大省的建設,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目標、基本政策爲指導,與經濟强省的建設相適應,率先建成全面的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廣東建設文化大省要在“名、優、新、特”上做文章,如嶺南文化、珠江文化貫通古今,至今仍熠熠生輝;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僑鄉文化、特區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各有特點,都具有開放、進取、兼容、開拓的向上精神和人文底藴。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能,充分挖掘龢利用我省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優勢,搆造具有廣東特色的文化大省新格局。

  二

  建設文化大省,是廣東在新世紀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也是全面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其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爲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綫和基本綱領,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爲祖國的繁榮昌盛服務,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緊緊圍遶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以發展科技教育爲基礎,以提高人的素質爲核心,以大力發展文化産業爲突破口,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爲出發點,不斷推進我省的文化建設,爲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强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豐厚的文化底藴,爲我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建設文化大省中,要把握的幾個基點:一是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協調,經濟强省與文化大省相一致。經濟文化一體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廣東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事業都要做强做大,實踐證明,經濟發展爲文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文化發展爲經濟發展提供强大動力,這兩者是互相促進、相互發展的原動力,爲此,必須促進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二是弘揚、繼承、借鑒和改革、重組、創新相並重。我們建設文化大省,要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發掘、保護和開發我省的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體現區域文化特色,同時,也要廣泛吸收和大膽借鑒外來優秀文化成果,緊緊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注重文化創新,重新組合文化資源,大膽改革文化體制,使建設文化大省取得豐碩的成果。

  三是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繁榮和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是新世紀、新階段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我們要以發展科技教育爲基礎,以發展文化産業爲主體,以體制創新爲重點,以健全機制爲主要内容,做到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分步實施,全面推進,做到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全面繁榮我省的社會主義文化。

  四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核心是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因此,我們發展各類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都要堅持正確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决扺制腐朽文化。要傳播好先進文化,宣傳科學理論,倡導文明風尚,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培育社會主義“四有”公民。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産業,要正確處理文化産業與文化事業的關係,對不同的文化類型,采取不同的政策和管理辦法。要加大公共財政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放,同時也要十分注重文化産業和文化産品的經濟效益,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成果。

  三

  如何建設文化大處,其主要任務是什麽,當前要抓哪幾頂重要工作,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體制。體制完善、健全、營運順暢這是一個根本的要求。而體制建設的核心點是:黨的領導,政府管理,依法運營,行爲自律,因勢拓展,不斷創新。問時,我們要不斷探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强和改善黨對宣傳輿論、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方式和辦法,加强和改善政府對文化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在宏觀管理上,要政事分開,政企分設,管辦分離;在依法管理上,要建立和健全文化法制,完善各個層面的地方法規;與時俱進地把好市場準人關;在經營管理模式上,要積極探索新型國有文化資産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做法,有一套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措施、指標體系、評價系統和考核辦法。

  (二)抓營運機制。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的企事業單位,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健全的運行機制,都要做到“三活”、“三好”、“三低”,即經營活、形式活、方法活;决策好、管理好、效益好;低消耗、低成本、低風險,要建立和健全一個競争、激勵和約束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壯大産業實力,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三)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政策是建設文化大省的重要方面,是生命,是動力。要分别制定公益性文化事業政策和經營性文化産業政策。要有扶持政策、傾斜政策,在財力、物力、轉制、搞活等方面都要給予支持、幫助,以增强其自身的活力和發展壯大能力。在政策的扶持和牽引下,文化産業要着眼於社會對文化消費的需要,要做大做强文化産業,不要拘泥於所有制結構,符合廣東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的都要大膽探索,不斷開拓,如信息諮詢、軟件開發、創意設計、體育競技、教育培訓、影視娱樂、報刊出版、服飾生産、建築環保、旅遊餐飲業等等一系列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業都要有一個大的發展。

  (四)抓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要充分發揮文化産業對文化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可搞兼併、聯合、重組,跨業、跨區發展,打造文化品牌,重點發展大型的文化産業集團,實行人、財、資源開發的“三統一”,轉换機制,加快發展。

  (五)抓市場體系。文化市場體系要開放、競争、有序、統一。要搞活環節,拓寬渠道,有效組合,規範秩序,理順關係,有效管理,傳輸正常,統一規則,優化結構,治理有效;做到既寬又嚴,既發展文化産品市場,又發展生産要素市場;既發展中介組織,又發展現代流通組織;既搞活流通渠道,又規範管理秩序。

  (六)抓文化科技創新。要允分利用科技的力量發展文化産業,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的科技含量越大,文化形態就越多,如電子文化時代、網絡産業時代等,大力發展以信息文化産業爲代表的高新文化産業,廣泛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技術開發各類文化資源.不斷改造和提高傳統的文化産業,創建我省文化經濟建設的高平臺、新階段。

  (七)抓基層文化建設。我省文化建設的薄弱點在基層,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在農村。我們要以農村鄉鎮、城市社區爲重點,加强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的建設,搞好鄉鎮宣傳文化中心建設,推廣文化廣場建設,積極推進基層的文化活動的創新。

  (八)抓對外文化交流。要有一批對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市場競争,擴大文化産品的出口,也可以同國外知名文化集團合作,以我爲主,爲我所用,推動我省的文化産品的對外交流和境外發展。要擇優而取,大膽實踐,積極借鑒和吸收國外文化發展的有益成果,繁榮我省的文化事業。

  在新的形勢下,廣東建設文化大省,要有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在觀念、方法、目標等方面都要有一個全新的突破,不斷努力進取,開拓創新。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實十六大精神,爲開創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原載《海上絲路文化新里程》,中國評論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出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