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1深圳特區新時期的地位與作用,以及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調查報告
根據省委的要求,最近我們組織了一個調查研究小組,對深圳經濟特區的地位和作用,擴大開放的目標模式等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調研小組專程到深圳與有關部門的人員座談,聽取匯報,收集情况,分析材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研究。現將我們的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新時期深圳經濟特區的地位與作用
關於經濟特區的地位與作用,中央1981年27號文件指出:“試辦經濟特區是兩省(廣東、福建)實行特殊政策的一項重要内容,是執行開放政策,吸收外資的一種特殊形式。特區是擴大出口貿易、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經濟比較成功的好形式,也是我們學習與外國資本競争、學習按經濟規律辦事、學習按現代化經濟管理的學校,是爲兩省甚至全國訓練和造就人才的基地。”1984年,鄧小平同志到深圳考察時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知識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對外政策的窗口”。1990年,江澤民同志在視察深圳時指出:“深圳特區要繼續發揮在改革開放中的‘排頭兵’作用。1990年李鵬同志在全國特區工作會議上指出:“特區要繼續發揮在對外開放中窗口和基地的作用。”今年6月江澤民同志又親臨深圳、珠海經濟特區視察,發表了重要的講話,對進一步辦好經濟特區,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作用提出了5個方面的要求,這是今後經濟特區工作的指導方針。這些指示,對深圳經濟特區的地位與作用,辦好特區的意義,是一種科學的概括。深圳經濟特區在十幾年的建設發展中,已充分發揮了“窗口”、“基地”和“排頭兵”的作用。
目前,全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模式也業已明確,此外,特區原有的特殊政策優勢逐步弱化。在這種新的形勢下,經濟特區的地位和作用也會有新的發展和變化,從國際、國内的形勢,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以及深圳特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考慮,在新的時期深圳特區的地位和作用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在改革開放中繼續先行一步,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這種“先行一步”和“排頭兵”的地位和作用,是基於深圳特區現已具備的客觀條件所作出的考慮。雖然目前全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各地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况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路子,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逐步完善的過程,而深圳在這個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可能也有必要繼續先行一步,爲其他地區提供可資參考和借鑒的經驗。這種優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已經先行一步的基礎。深圳是最早實行以市場經濟爲改革取向的地方之一,在市場經濟體制的探索方面比内地其他地方領先一步。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探索,深化改革,其做法和實踐以及由此産生的經驗,仍然值得其他地區借鑒。二是有與國際市場經濟銜接的優勢。市場經濟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即既不姓“社”,也不姓“資”。在我們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注意吸收其他國家、特别是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的好經驗,取其精華,爲我所用。深圳特區開放程度較高,是我們同國際資本打交道的前沿地帶,便於與西方發達的市場經濟銜接,能够及時地觀察其發展和變化,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的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這也要求深圳特區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能够繼續先行一步,增創新優勢,爲其他地區提供經驗。
(二) 與國際市場銜接,發揮參與國際競争和分工合作“橋頭堡”的作用。當前,國際經濟正向着一體化、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生産社會化、專業化打破了民族、國家地域的局限,所有經濟活動的環節和生産要素的流動都納入了國際經濟體系之中。一個國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在哪個層次上參與國際競争和分工合作、融入國際經濟體系之中,决定着這個國家發展的後勁和活力。所謂參與國際競争與分工合作的“橋頭堡”,就是國際和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個優勢的匯集點、融合點,要起到聯結兩個市場的樞紐作用。目前,我國經濟要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經濟競争與分工合作,主要欠缺不在資源、勞動力或技術,而在於缺乏能够有效地進行雙向輻射、起强大樞紐作用的“橋頭堡”。而在這個方面,深圳特區的戰略位置是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深圳特區經過十多年發展,打下了一定的經濟基礎,金融、貿易、服務、科技等各個行業迅猛發展,特别是在吸收利用外資與開展國際經濟技術作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已具備了雙向輻射的功能。深圳完全有可能形成一個區域性的國際市場,使國内與國際兩個市場在區内對接,並組合成一種“連體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可以“雙向開放”,既對世界各國和地區開放,又對我國内地開放。特區既要加强與國内腹地的聯繫,又要更好地吸收國外的資金、技術、信息和人才,就能充分發揮其國際市場銜接“橋頭堡”作用。
(三) 與香港銜接,爲香港的回歸與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作出貢獻。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貨物集散中心之一,也是中國經濟走向世界的重要橋樑。香港的回歸與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不但是香港同胞的願望,也是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深圳特區毗鄰香港,是香港由陸路進入内地的必經之地,處在對外開放的前沿。香港有許多人把深圳特區作爲觀察我國改革開放的“睛雨表”。因此,深圳特區對於香港的回歸和平衡過渡,保持繁榮穩定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隨着1997年香港回歸期的臨近,深圳要大力加强與香港的銜接,在各個方面開發合作,提高合作層次。要特别注意處理好雙方的關係,增强相互之間的信任和瞭解。爲香港的回歸和平穩過渡,保持繁榮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 與全省銜接,服務全省和服務全國。經濟特區同我國内地經濟活動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對内地不斷地發生擴散和輻射效應,從而逐步形成雙向輻射的經濟區域。實踐證明,深圳要依靠全省、服務全省,更好地發揮經濟特區的作用。深圳是廣東的一個市,又處在珠江三角洲這塊經濟比較發達、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區域之中。今後深圳特區的發展,要加强與全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區域對接融合,逐步凝聚區域優勢,這對促進全省的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也對深圳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深圳要加强與全省的銜接,進一步密切與全省的經濟合作與交流。要利用深圳在地理和政策上的優勢,爲全省各市縣的經濟發展提供服務。要成爲廣東收集國外市場信息、宣傳“廣貨”、廣泛開展對外經濟貿易與合作的基地,爲廣東經濟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深圳要依靠全國,服務全國。深圳作爲對外開放最早,開放程度最高的特區之一,在其發展過程中,國家給了許多特殊政策,全國人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深圳發展起來了,經濟實力增强了,理所當然要爲全國經濟發展多作貢獻,要在經濟建設、財政上繳等方面拿出更多的力量,服務於全國。要進一步增强深圳特區對内地經濟的輻射力及帶動力,通過特區這種連接國内外經濟的樞紐和跳板的作用,帶動内地的外貿出口,增加外商投資和境外融資的規模,以促進内地經濟的發展。
〖HS(4〗〖HT13.F〗 二、關於深圳經濟特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目標模式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我過去説過要再造幾個‘香港’,就是説我們要開放,不能收,要比過去更開放,不開放就發展不起來”。這個指導思想非常重要。我們認爲,深圳特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目標模式應是造内地的“香港”。在内地造幾個香港,是小平同志的偉大戰略構想。把深圳特區建成内地的“香港”,既是小平同志偉大戰略構想的具體實踐,也是深圳特區在新時期地位和作用的必然要求。從目前的情况看,深圳具有造香港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深圳經過10年的建設,已形成了較爲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較爲完善的投資環境和經濟發展實力,并且是全國唯一有隔離綫、緊靠香港的經濟特區。要營造一個近似香港的自由港的經濟環境,深圳帶頭造社會主義的“香港”,意義十分重大。
所謂造内地的“香港”,是一個純經濟的概念,不涉及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具體來説,就是在經濟管理方面實施類似香港的自由港政策,創造一個有利於國際資本聚集、運作的經濟環境,把國際國内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個優勢緊密結合起來,爲深圳特區走向多功能現代化國際性城市創造條件。
把深圳建成内地的“香港”,其目的不是擴大“九七”之後香港特别行政區的範圍,或把深圳搞成香港經濟發展的“預留地”。相反把深圳建成内地的“香港”,是爲了通過增强其經濟實力,提高其競争地位,使之能够與香港之間形成既合作又競争的關係,從而提高合作層次,促進兩地共同繁榮。
爲了把深圳特區建成内地的“香港”,深圳特區必須進一步擴大開放。具體内容主要包括完善一、二綫管理,設立大保税區,建立相對獨立的金融管理體制,改革口岸管理體制,方便人員、貨物進出等等。同時,深圳特區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體制改革,提高辦事效率;要進一步加强和完善法制,促進對外開放的深入發展。
(本文寫於199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