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文化鑄警魂 藝術造境界——天安門分局政委陳友專訪
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世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天安門。這裏是黨和國家舉行重大政治活動和迎賓的重要場所,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觀光旅遊的首選之地。作爲維護天安門地區穩定的天安門地區公安分局,自1999年6月15日正式成立以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分局黨委帶領全體民警,在維護地區穩定中,始終把隊伍建設尤其是隊伍形象、文化建設作爲重要内容,堅持高標準、争首善、創一流,在全體民警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績,正在朝着成爲公安戰綫窗口和旗幟的行列邁進。百忙之中的分局政委陳友同志接受了《中外交流》的專訪。
中:陳政委您好!天安門是我們祖國的窗口。作爲天安門分局的警察,賦有特殊的使命,即光榮又負有更重要的責任,當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艱辛,才能成爲全國公安戰綫精神文明的窗口。請您談談,您作爲分局的領導,是如何帶領和建設這支特殊的隊伍的。
陳:現代警察應是文武兼備、有文化有素養、守紀律的警察。天安門地區警察應該具備這樣的素養。我來天安門兩年多,各級領導對我們嚴格要求,周永康部長要求我們成爲全國公安精神文明的窗口,北京市局要求我們成爲全局精神文明的窗口。天安門是祖國的象徵,我們堅持樹立天安門意識,包括五個方面。既:光榮意識、責任意識、争第一的意識、服務意識、形象意識。天安門的形象主要包括六個方面。既:儀表形象、文明形象、文化知識形象、執法形象、服務形象、内務環境形象。我們用具有深厚底藴的天安門文化滋養着干警的素質。要求民警人人會講所屬地區的文化,故宫有些警察比導遊講得還好。由於堅持不懈地抓養成教育,民警的執勤形象有顯著提高。現在廣場一眼就能看出那個是我們分局的警察。去年是警察文化年,我們在全市局獲得了二等奬。
内强素質、外塑形象,是我們建設隊伍的宗旨。
中:您能把五個意識、六個形象向我們具體闡述一下嗎?
陳:我們説天安門意識就是光榮意識,主要指在天安門地區分局工作的民警就應該有光榮感和自豪感;天安門意識就是責任意識,主要指在這裏工作的每一名同志都應該有强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天安門意識就是第一意識,主要指我們的各項工作必須高標準、嚴要求,争首善、創一流;天安門意識就是形象意識,主要指每一個民警應該明確自己不僅代表個人,而是代表分局,代表首都人民警察,甚至代表中國人民警察。每一個民警要求自己要成爲威武之師、形象之表。天安門意識就是奉獻意識,主要指來這裏工作的民警應該顧大體、識大局、講奉獻、爲人民,因爲奉獻精神不論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人民警察的優良傳統,都是黨和人民在這個社會所崇尚的一種崇高無私的精神,所有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講索取、求安逸、圖享受,不負責任,不求上進,無所作爲的言行,都不符合“天安門意識”。通過“天安門意識”教育,使民警真正感到作爲一名天安門地區民警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增强對工作的責任感,愛崗敬業,恪盡職守,明確保衛天安門地區的安全,就是保衛人民利益,維護祖國的尊嚴。
與此同時,强調突出抓好形象教育,教育全體民警明確樹形象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即“内務形象”、“儀表形象”、“執法形象”、“語言形象”、“文化知識形象”和“服務形象”。“内務形象”,以貫徹公安部《内務條令》爲準繩,以内務衛生一體化,進一步促進養成教育和作風培養; “儀表形象”,嚴格警容風紀,提高民警的形體形象和儀表形象; “語言形象”,規範文明用語,體現“廣場文明和廣場文化”,做到會用、會説,時時用、事事用。“執法形象”,加大依法執法教育,體現嚴格、公正、文明執法;“服務形象”,以熱情服務爲出發點,急群衆所急,幫群衆所需。“文化知識形象”,在全體民警中開展“熱愛天安門、熟悉天安門、會講天安門文化”的形象工程,編輯《天安門地區文化民警讀本》,每名民警要對本地區的情况作到應知應會。同時堅持不懈地抓好學習英語300句活動,努力把我們這支隊伍建設成爲威武之師、形象之表。
其次,以貫徹《内務條令》爲龍頭,抓好規範管理,樹立窗口形象。
針對分局特點,黨委成員充分認識到要樹立良好的隊伍形象和窗口形象,把分局隊伍真正建成“威武之師、形象之表”,就必須首先從内務衛生抓起,促進隊伍形象再上新臺階。分局黨委首先從改善硬件環境人手,積極創造條件,爲貫徹《内務條令》服務。爲了美化環境,分局特地請來文化宫裏的繪畫專家,專門爲分局的影壁進行設計,使影壁變得豐富鮮活,進行了文化的硬件建設。並以江澤民總書記的“維護首都穩定,做好公安工作”題詞,時刻提醒每一位民警不忘自己的職責。
分局黨委還針對上級領導到分局檢查指導工作機會多的特點,制定了簡潔的規範用語,要求民警在見到領導和接待群衆時,一定要主動敬禮,並使用匯報詞和文明用語。爲了使民警的言行達到標準,分局政治處制訂了《文明用語及行爲規範》,對執勤中的文明用語及文明行爲加以規範,使民警的言行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建章立制,不斷規範内務建設。分局黨委結合市局抓好基礎性規範工作的要求,逐步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先後制訂了《内務衛生標準》、《會議制度》、《内務衛生檢查制度》、《内外勤民警交接班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不斷量化、細化内務建設要求,使分局隊伍的制度化、規範化建設不斷向前邁進。
第三,抓好英語學習,努力樹立天安門警察現代形象。
“天安門民警要學好英語”,這是2000年10月市委副書記强衛同志對我們提出的要求。近兩年來,我們認真貫徹《北京市民講英語活動實施方案》和强衛副書記的指示精神,本着實用、普及的原則,對全體民警進行了扎實、細緻的英語培訓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民警的文化素質和英語水平,也充分體驗到了學好、用好英語對服務中外遊客,維護地區穩定,樹立警察形象的重要性。
爲此,我們與北京新東方英語學校一起專門編寫了《天安門民警英語300句》,與學習輔導光盤一起下發全分局民警。到目前爲止,全分局民警初步形成了利用所學英語爲外賓服務,辦實事、求實效、樹形象的好風氣。全分局民警在警衛、執勤、處置各類治安案件中爲外賓服務,一綫民警都能主動用英語對外國人進行詢問和盤查。在2002年春節前後,分局民警用英語查獲審查處理了多名滋事的外籍法輪功人員及外籍記者,有效地粉碎了以李洪志爲首的法輪功邪教組織一手炮製的,企圖利用外籍法輪功人員在天安門地區製造事端的陰謀破壞活動及把法輪功問題國際化,向中國政府施壓的罪惡目的,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市委副書記强衛同志説“民警能用英語盤查,説明盤查能力提高了,會使用英語到哪個單位都是骨幹”。
中: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是否對警察隊伍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陳:當然,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是對我們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動力。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要求:“天安門分局與其它分局不一樣,重要性不一樣,各項工作都要争首善、創一流。”公安部部長周永康要求:“天安門分局要成爲全國公安戰綫精神文明的窗口,要以良好的素質和工作態度,確保天安門地區的安全穩定。”公安部副部長劉京要求:天安門分局要“内强素質、外樹形象”。
市局黨委要求:“天安門分局要成爲展示首都公安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隊伍良好形象的旗幟。”市委副書記强衛要求:“作爲第一分局的民警,除了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外,還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榮譽感,更要有良好的素質和處理各種復雜情况的能力。”市局領導要求:“天安門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民警必須文明執勤、文明執法,必須要按照上級領導的要求,成爲首都警察的標杆單位,要努力成爲‘中國第一警察’、‘全國第一分局’,真正與天安門地區不可比擬的政治地位相匹配,要全面規範,樹立樣板,整體推進,全方面提昇隊伍的整體綜合素質。”還有些領導要求我們:“天安門分局工作敏感、復雜、辛苦而光榮,是個鍛煉人的地方,將來要建設成爲培養幹部的摇籃。”“天安門地區地位特殊,天安門分局一定要抓好亮點”“天安門分局是市局的大窗口,北京的警察代表着中國警察的形象,天安門的警察更應該給全國做出表率,天安門地區分局要給全局做出榜樣,要强化服務意識和文明執法,這些是養成教育,很重要。”
中:天安門地區警察文化建設很富有特色,警察的文化修養也很高、很全面,的確起到了文明窗口的作用,這也是廣場的遊客們有目共睹的。請問陳政委,你們是否進行了特殊的訓練。
陳:與時俱進,積極探索、推進天安門地區警察文化建設,是廣場地區警察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一貫倡導、激勵民警八小時以外追求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加强分局民警特别是青年民警八小時以外的業餘生活管理,培養民警多方面興趣及愛好,提高文化素養。
首先,要對本單位的民警做到“四知”:知道幹部、民警的思想覺悟和業務能力;知道幹部、民警的個性特點,八小時以外的主要愛好、理想追求和從事的主要娱樂活動;知道幹部、民警家庭成員的基本情况,經濟狀况;知道幹部、民警的交友情况,全面掌握民警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出現各類違法違紀問題。
其次,組建“5個隊、7個組”,即足球隊、籃球隊、射擊隊、合唱隊、警體隊、詩歌朗誦創作組、書法組、英語學習組、新聞宣傳組、天安門地區文化知識標兵組、業務標兵組和形象標兵組。通過“5個隊、7個組”的活動,培養民警的興趣愛好,豐富民警的業餘生活,發揮民警的特長,提高民警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再者,加强與民警家屬、親友的横向聯繫。形成制度約束與情感管理雙管齊下的良性管理機制。建立《民警家屬、親友聯繫檔案》、《民警八小時以外生活資料卡》;與民警及其家屬簽定《八小時以外遵紀守法責任書》,召開親屬會和朋友座談會,在專題活動和有針對性教育的同時,充分把握家屬、朋友對民警個人生活影響力發揮其作用,增進與民警家屬的横向聯繫,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民警管理模式。
還有,積極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加强對先進集體、個人的宣傳力度,重點對優秀領導幹部、業務標兵、文化標兵、形象標兵以及八小時以外遵規守紀的民警典型進行宣傳;通過英語學習提高民警外語水平,激發民警的學習熱情,培養好學上進的良好學風等,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書寫法律文書,大練毛筆字、鋼筆字,組織進行以“學習(讀本)、獻身天安門公安事業”爲主題的朗誦演講比賽,以及毛筆、鋼筆書法比賽、展覽等等。
中:分局取得成績與您個人素養分不開。我們感覺到您的政策水平、文字能力、書法造詣,在公安系統都是較高的。在采訪中我們瞭解到,1999年初,您根據江澤民總書記“努力提高領導幹部素質”的要求,寫了《民警素質論》,在中政委《長安》雜誌、《人民公安》雜誌、《北京警學》三處發表,2000年10月被公安部評爲“金盾文化工程”文章奬一等奬第一名。2000年您根據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論述,寫了《當前中國政治安全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共20000字的論文,引起了有關專家的重視,新華社和北京分社編發了《領導决策》和《北京内參》。同年9月主編了《公安政工領導實用大全》,上中下3册共200萬字。可以説,分局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設、文化和文明形象,與您個人全面的文化修養有直接的關係。
陳:準確的説,我們黨委成員和職能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爲政委,在這方面思考的更多些,自己學習的更多些,在民警中要起到了文化帶頭人的作用,比如十六大報告我看了若干遍,有許多段落我可以背下來。聯繫實際給民警講課,大家聽了覺得很生動。還有,每次演講、朗誦比賽,我都親自多次爲演講人審稿,幫助他們提高寫作水平和認識能力。
中:您不僅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文字能力、我們還發現書法藝術有一定造詣,請您給我們談談您是如何在百忙之中取得這樣高的書法造詣,因爲我們知道修煉書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陳:中國的書法淵源流長,博大精深,而且具有魅力,我一直就很愛好,現在成了業餘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閒暇時,經常向古人碑帖和現代書法家學習求教。象王羲之的《蘭亭序》、 《聖教序》,趙孟頻的《妙嚴寺帖》,象米芾的《研山銘》,是我喜歡的帖子,平時也注重看展覽,有時間就臨摹一下。李鐸老師曾鼓勵我説:愛好,勤奮,悟性加途徑,一定能把書法練好。
通過練書法,能瞭解中國文字的演變過程和哲理。如,人們常説的“差一點也不行”。字的一個點點不好就不協調。其實工作也是一樣。其次,練書法可以豐富人的人性體驗。“天下第一”這幅字是我個人的追求,李嵐清副總理來視察時説,天安門地區的警察,科技第一,形象第一,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受此啓發,我寫了這幅字。“揚我警威”是在去年警察文化節時寫的。都是我們天安門警察的内在追求,一定要成爲威武之師、形象之表。
在書法創作中,如何把繼承傳統與創新結合起來確實值得研究。我堅持師承傳統而不拘泥於古人,與時俱進,努力開拓自己書法藝術的個性。現在我體會到,每個人的文化高低不一樣,對學書法的理解肯定也不一樣。對書法藝術的熱愛使自己的心境能够不斷昇華。
……陳友獲得北大法學碩士學位,先後在北京公安系統基層和機關工作,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還是作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會員;2000年任天安門地區分局的政委。他以其獨特的建設管理思想,從争首善,創一流的高標準出發,從抓隊伍形象人手,使分局的隊伍建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他根據李嵐清副總理提出的天安門不同於其它分局,地位特殊,崗位光榮,任務繁重,責任重大,工作辛苦的要求,提出了“抓好規範管理,努力把天安門地區分局建設成爲展示首都公安機關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和隊伍良好形象旗幟”的工作思路,提出倡導和激勵民警在8小時以外追求向上的文化活動。其中“天安門無小事,事事連政治”的“天安門意識”已經深入分局警心。但他要把分局建設成爲全國公安戰綫的窗口,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必須做不懈的努力。
陳友,1953年出生於江蘇淮陰。祖父是當地有名的文人、律師,外祖父是當地有名的軍醫。兩人很早就爲自己的兒女結下良緣。陳友的父母均有良好的教養,他們把教育子女有文化、有知識、有出息、會做人作爲重要信條。尤其是他的母親,識文懂醫,勤勞慈祥,樂觀豁達,風趣開朗。陳友自幼受家庭良好影響,既體現知識廣博的儒雅之風,又有正氣凌然的威嚴。他的素養和氣質在他的書法榜書中自然流露着鋼柔相濟的氣韵。
陳友自幼習書,先追二王再習漢隸、魏碑,加以勤奮善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藝術風格。他的榜書“天下第一”、“警魂”、“神”、“揚我警威”等,剛勁有力、八面出鋒,通體真氣貫透,頗有“米、黄”之風,深得文懷沙、史樹青、李鐸、王揮春等藝術大家的肯定。他臨習“毛體”狂草,形神兼備,氣勢恢弘。工作之餘,把讀書和臨池作爲樂趣,在理性思考與自覺感悟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文化素養,昇華自己的書法水平和藝術修養。
藝術造境界,文化鑄警魂。陳政委帶隊伍的高標準,與時俱進的工作方法及文化底藴和書法造詣,使天安門警察的形象在人們心中耳目一新,給所有接觸他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新時期的警察正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前列邁進。
(本文寫於2003年4月,是答《中外交流》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