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步涌江氏



  步涌村位於沙井鎮北部,東面是後亭村,西面是共和村,南面是衙邊村,屬於古沙井沙洲的北頭。沙井的北面原是茅洲河的入海口的海灣,當地人叫它北海,步涌村地處北海通往合瀾海的要衝。步在粤語中與埠相通,是碼頭的意思,古代這裏是漁船和鹽船的避風港。現在還有一個步涌碼頭。

  步涌是一個老村落,以江姓爲主的單姓村,清康熙《新安縣誌》記載的村名爲大步涌。明代初年歸德鹽場曾在這裏設大步涌社,是歸德鹽場十三社之一。明清時期的居民以鹽業爲生,清代康熙以後鹽田荒廢,轉以種田爲主,養蚝爲輔。

  據《步涌村江氏族譜》記載,江氏出自贏姓,爲顓項裔孫伯益之後。相傳顓頊帝有個孫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撿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以後就懷孕了,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華爲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時就賜他贏姓。伯益的三子恩成,事夏啓爲掌管刑獄的大理官職。其後人江濟因扶助武王伐紂有功,封爵東京。周成王十五年(公元前1101年)後裔受封於江(今湖北江陵)。春秋時被楚國所滅,江儷率族人去國逃難,隱於魯之兖州。其子孫以國爲氏,姓江。

  江氏大宗祠建於清代,1937年重修,建築面積482平方米,爲三間三進,保持清代中晚期風格。磚木結構,清水外墻,抬樑式木結構梁架,梁架上布滿精美的雕刻紋飾,樑下的圓柱用紅石鑿制。中堂與後堂之間的庭院兩側,各有面闊三間的卷棚頂敞廊,其梁架也爲抬樑式結構。該宗祠最具特色的是主建築外墻體用蚝殻砌成,是深圳地區所僅見的一座以蚝殻砌墻的宗祠建築。宗祠附近有宗漢公家塾、静庵江公祠和關帝古廟等建築,形成了一個古建築群。2000年公佈爲鎮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氏大宗祠原來的神臺上供奉的牌位有漢大孝恩擢刺史大夫太太祖考次翁江公、唐貞忠欽授都御史通議大夫太太祖考文蔚江公、宋太祖江厨昇授轉運鹽使司考文遠江公妣八品夫人文氏、宋太祖職授大郡宰誥封中憲大夫涵翁江公妣四品夫人周氏、始祖考秉勗江公妣許氏孺人、二世祖考洪涉江公妣王氏孺人、三世祖考職授鹺使司妣八品夫人彭氏馮氏周氏、四世祖考宗陽江公妣文氏孺人、五世祖考原性江公妣冼氏孺人、五世祖考原岡江公妣楊氏孺人、六世祖考梅莊江公妣陳氏孺人、六世祖考静庵江公妣潘氏廬氏孺人、六世祖考春圃江公妣陳氏孺人、六世祖考銘先江公妣衛氏孺人、六世祖天順已卯科鄉進士出身昇江西省南安府上猶縣知縣誥封考文即振祜江公妣七品李氏孺人。

  江氏祖籍山東濟陽。大概到了江文蔚時遷到了福建建甌。據史料記載,江文蔚本係中原文士,與韓熙載同具盛名,熙載奔唐,文蔚亦坐安重榮叛黨,懼罪南奔。唐主喜他能文,令充諫職。長興三年盧華榜進士,任禮部侍郎。相傳位於南京南郊祖堂山的南唐二陵就是江文蔚和韓熙載設計的。

  南宋度宗景炎三年(1278年),江涵翁簡選惠州郡宰。時遭世變,居府城。生五子,長、次撥居异境,三、四、五年幼,携寓惠州府城。其次子江建逸擇居東莞,生一子褓。江褓少失怙恃,生二子,長秉勗,次善勗。

  江自强(1328—1396),字得道,號秉島,步涌村以他爲始祖。娶許氏,生濟。江濟(1351-1423),字履享,號洪涉,娶王氏,生納流。

  江納流(1373—1447)爲步涌的三世祖,字遇貞,號百川,原籍江西臨江新淦,明建文二年(1400年)壬午職授鹽使司來任,歷治數年,德正宜民,上擢高用,以奬其才。没有過多久,他就辭職不幹。那時世道混亂不堪,就在附近的歸德場找了一塊空地定居下來。後來陸續買了田塘七頃,成了當地較爲殷實的大户人家。爲了繁衍,他娶了一個老婆,兩個妾。老婆彭氏爲江傢生了江東、江成道兩兄弟,側室馮氏生了江潮,周氏的肚子最争氣,生了江澄、江浩、江洋、江溶。

  兒子多了,香火是不愁没人承續,然而矛盾也多了,兄弟鬩墻的事就難免會發生。江納流將江氏大宗祠的堂號取名爲“敦睦堂”,就是希望後人能親厚和睦。他還留下一篇遺訓:

  納流公致仕,才創田塘七頃有餘,住居數十間,略成業也。吾忖年逾六十有餘,倘防風燭,夫妻議將前田分撥。妻彭氏生長子諱東,今已卓立;次子成道,夙喪,係東次子廣承繼;而側室馮氏生子潮,周氏生子澄、浩、洋、溶,共七人。除蒸嘗四時祭祀外,尚有餘田塘地段,議作七份均分,户役鹽糧照分支當。長莫凌幼,幼莫逆長,務要尊卑有序,親戚和同。罔至亂常,疏其親義,非孝子也,豈得久長?如有悖義逆理,不遵我令,於祠堂祖廟告日責之,免煩官府,以御後悔,免防耻笑。所有蒸嘗田塘地段,遞年該納鹽課外有所剩租谷,育男、曾榮與廣眼同積收倉,不許侵欺,預防子孫一時不給應。其餘祠堂、屋宇、塘基、祭器等物修理,量其支用,剩餘置莊入堂,以供永祭,毋得擅用侵瞞,但有子孫不一,其田地次序卓立,不與典當他人。所有原買土名田塘、地段、屋宇、鹽課,開列各照,慎勿占吝,以爲定規。若等信吾囑咐,非我言嗜休聽。异姓婦人來歸,争長競短,分門割户,患若賊讎。丈夫剛腸有幾人,且如不易得者兄弟骨肉,何耶?子子孫孫耳聞心記,以作古古今今立,分單各執,永遠爲照。

  江納流與鄧家萌村(今萬豐村)潘轅交誼不錯。他將孫女許配給潘轅的長孫潘楫,生下潘甲第、潘甲科、潘甲榜,與潘氏的聯姻,大大加强了江氏在歸德地區(今沙井、松崗、福永一帶)的勢力。

  五世祖江清(1418—1474)是江納流的長孫,字原性。他留着長須,儀表偉岸,務學富才,氣節自高。天順五年(1461年),歲歉民饑,東莞縣知縣吴中多方賑恤。江清捐資以助賑恤。吴知縣想舉薦他爲鄉飲介賓。鄉飲是古代嘉禮之一,周制,鄉飲酒禮,舉鄉里處士之賢者爲“賓”,次爲“介”,又次爲“衆賓”。被選爲鄉飲介賓,每年都要參加縣裏舉行的鄉飲宴,是無尚的榮光,他郤謙虚地推辭了,更爲知縣吴中所眷愛。孺人洪田冼氏有淑德,善女紅工,治家勤儉,衣不錦綉,至於奉祀延賓,極其豐潔。生江達、江通、江暹、江遠四子。繼室莫氏、張氏。

  六世祖也名江清,號振右,天順三年(1459年)已卯科鄉進士出身,升江西省南安府上猶縣知縣。

  七世祖江萬岐,字宗漢,性淳而氣清和平,自將孝友自發,立身行事務大規模而不爲瑣吝。宗族鄉黨無有閑言,痛天不假之壽,於明弘治五年(1492年)十月二十三日逝世,終年僅三十二歲。

  八世祖江振湍(1490-1570),又名江振沛,字性之,號陽峰。生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終於隆慶四年(1570年)六月二十二日。年逾八旬,九鄉通約舉送冠帶壽官。葬在燕村紅花圍。他平生剛直,好文學作詩詞。他十分孝敬母親,又博通經傳,放懷山水。據《新安邑志》記載:“江振湍,父早喪,事母極孝,博通經傳,放懷山水。字近雲溪寺,日往憩焉。嘗賦《鹺海謡》,人傳誦之。即江振沛。”曾作《鹺海謡》反映鹽員的生活,歌謡在鹽民中流傳,後收入縣誌。配洪田冼氏,生二子:長明説,次明學。合葬於燕村紅花圍。江士元,字參宋,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以《書經》中式。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莊培因榜第二甲進士。莊培因榜被稱爲“名榜”,是科榜眼王鳴盛,後來成爲考據大師;二甲四名,紀昀成爲大學問家;二甲第四十名錢大昕爲一代宗師。江士元倜儻不群,過目不誦,制藝尤雄渾,有古大家風格。當他在廣州粤秀書院(今越秀區北京路越秀書院街)讀書時,嶺南的知名人士都十分敬重他的人品,文章一出來就爲人所傳頌。惜未仕而卒。

  江永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歲貢。

  江鐘靈,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拔貢,充實録館謄録,議叙教諭。實録是專記某位皇帝在位時期大事的編年體史書。唐以後,新帝嗣位,爲先帝編撰實録,成爲定例。清代設實録館,專司其事。未仕而卒。

  清末著名的詞人江逢辰,一般都認爲他是惠州歸善縣人,其實他的祖籍在新安縣大步涌(今沙井鎮步涌村)。他的進士旗杆石現在仍然保存在步涌江氏大宗祠的附近。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號密弁、密盒。生有至性,聰穎好學,就學於豐湖書院、廣雅書院。受梁鼎芬舉薦,得張之洞賞識和周濟,與粱入爲張的幕僚。曾任教於湖北尊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年)中舉,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任户部主事,精於詩詞,文詞瑰麗,有《孝通詩集》、《孤桐詞》和《華鬘詞》。還精經史金石,書學北魏,擅篆及行楷。亦能山水墨竹。其印以篆學功深,古茂挺勁。

  江恭喜,又名公喜,因家境貧寒,不堪忍受而加入了“劫富濟貧”的行列。江湖上人稱“盲公喜”。1899年秋,江恭喜在三田洲起義時任中路統兵司令,武昌起義爆發後,江恭喜與鄧蔭南、卓鳳康、何玉山等分頭在新安組織起義。二次革命失敗後,江恭喜被龍濟光逮捕,後獲釋。1918年江恭喜任職於粤軍許崇智部,參加援閩之役。1920年江恭喜參加粤軍回9幣之役。1923年江恭喜追隨孫中山北伐,嗣以積勞成疾解職歸農。

  江氏家族古墓群位於步涌村圓珠崗,共有四座,墓主分别是步涌江氏元末明初開基始祖江洪涉夫婦、明代三世祖江百川夫婦及清代十一世祖江昌敏夫婦,按傳統禮制中的昭穆制度排列,均座東北朝西南布置。墓葬曾分别於清同治元年(1862)和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修過,墓群依山崗而築,用三合土、青磚、紅砂石、花崗石等材料砌築,采用嶺南傳統式樣和施工工藝修築。所有墓葬均有同治年間重修時所立的青石墓誌,記載墓主名字、生平和所葬地名。(程建)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