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清遊擊將軍潘耀揚
潘耀揚,小名耀孚,新安縣萬家萌(今沙井鎮萬豐村)人,道光十四年(1834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没有土地,生活過得十分艱苦。他的父親潘濟清在墟市里替商家擔鹽爲業,盡管每日所得的工錢不是很多,但省吃儉用,還是稍稍有了點積蓄,他便在村中開了一個“鋪仔”,賣起雜貨來。話説有一年八月十五節,有一個伯爺執著兩個藤籃,在濟清的“鋪仔”前轉悠來,轉悠去,很久没有離開。濟清見天色已晚,而那位伯爺還没走的意思,就請他進小店裏一起過節吃月餅。二人談得投機,老伯爺吃完月餅就在小店過夜。第二天,老伯爺叫濟清幫他到村裏的絞寮去訂一些蔗糖。濟清從絞察回來後,發現老伯爺已不辭而别。濟清將老伯爺挑來的兩個藤籃原封不動地掛在墻上。
没幾天,絞寮的老闆就把蔗糖悉數送到小店來,但老伯爺不知所踪。濟清没有那樣多的銀子付給蔗糖老闆,感到十分爲難。他在情急之中想到那兩個藤籃,便取下來查看。籃子裏有一錠白銀和一張字條,叫將蔗糖送到省城陳村某鋪號某人收。濟清用那錠銀子買了兩船蔗糖,親自押船運往陳村。不想船開到半途,因河水淺而擱底,無法繼續行進。水上的“撈家”聞訊準備打劫,考慮到兩船蔗糖已是囊中之物,無論如何也走不掉了,便决定吃完晚飯再動手。誰也没有想到,珠江河水會突然漲潮,船家馬上開動,直扺陳村,躲過一劫。濟清上岸後趕到指定的鋪店去找那位訂糖的老伯爺,不料店裏的人郤説,此店早已易主,原來的老闆,也就是那位訂糖的伯爺死去多年,家中並無後人。濟清賣了那兩船蔗糖,用得到的銀兩在萬家萌開了一個絞蔗糖寮,家道漸殷。民間傳説,那位伯爺是“五仙運財”,念濟清爲人忠厚、善良,故顯靈庇佑。
有一個年近30歲的婦女,流落到萬家萌東坑崗,幫人種蕃薯。她常到濟清的糖寮,幫助榨糖的伙計縫補衣服。濟清見這個身世貧寒的婦女心地善良,相貌端莊,便娶她爲妾,一年後生下耀揚。
濟清見兒子生於亂世,讓他既學文又學武。潘耀揚天資聰穎,習文勤奮,習武刻苦,用150斤重的大刀練功,武藝超群,1850年年僅16歲便考中武秀才。
濟清的正室妻子在他二十多歲時生了杰揚,小名杰孚。據傳濟清死後,杰揚、耀揚分家産,分了三年未分開。耀揚的母親爲人厚道,就把耀揚叫到房間裏,勸耀揚説:“仔呀,哥哥要剩幾多,你就要幾多,唔好争羅!”剛好杰揚經過細媽的房間門口,聽到了細媽勸説弟弟的懇切之言,深爲細媽胸襟開闊、寬宏大量所感動。一改以往固執的態度,反過來提出:“弟弟要剩的我才要。”這樣,兩兄弟從争執到謙讓,和好如初。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揭竿起義,揮師北上,建都天京。太平軍北王的族弟韋昌邦盤踞惠州城,蜕變爲匪,横行珠川,百姓怨聲載道。清政府授命潘耀揚爲“農民節烈軍”先鋒,到惠州剿滅韋昌邦。潘耀揚英勇善戰,以“忠義節烈”名揚嶺南,獲“旨賞戴藍翎”頂戴,擢升爲三品遊擊將軍,咸豐皇帝還賜他“將軍第”御筆匾額。
同治元年(1862年)曾國藩統領的湘軍分出兩路大軍直逼兩廣和瓊崖。清軍主帥曾國荃、中軍統領許萬鈞命令遊擊將軍潘耀揚,部署精兵出擊瓊州頑匪。
太平軍揮師北上後,諢號“南海魔王”的鄺金龍佔據瓊山,打的是“起義軍”的旗號,人數有四、五千。他原是瓊山縣牛田鄉一霸,後流竄海上,多次與紅毛鬼子勾結,把鴉片運往廣州、惠州、大鵬等地,從中獲取暴利。他將瓊山湯崖的馬彪,安定縣的褚嘯天,萬寧縣的鄭華亮和樂會縣的區鬼頭等四股土匪收編爲手下,在瓊崖(即海南島)爲非作歹。
潘耀揚接到命令後,在萬家萌徵集百餘名習武後生加入清軍。潘耀揚高舉“保國安民”旗幟,率上萬人馬飛渡瓊州海峽,直搗鄺金龍匪穴瓊山老林。
爲了摸清敵情,在未交戰之前,潘耀揚先派擅長捕殺擒拿的堂弟潘齊育帶2名兵勇喬裝樵夫,擒回一名“活口”,經審訊,盡知山寨底細,摸清制鄺匪於死地的“關鍵”,即堵塞鄺匪的水源——山腰松林深處的一口“龍潭”。
時值盛夏,潘耀揚决定火攻制勝,命令潘齊育率二百精兵,殺上龍潭,放火燒林。衝天的烟火熏得山匪目不能睁,個個抱頭奔命。潘耀揚統領的千餘人馬從兩側山梁合圍,在五峰山寨門與鄺匪遭遇,重創頑匪。潘齊育率兵勇用炸藥炸塌懸崖,巨石頃刻滚落填滿深水“龍潭”,鄺匪水源被毁,衆匪擇路逃命,直奔野牛灣海港。
副將參軍“温飛虎”率20條船在海灣接應,見山上火光衝天,形勢不妙,便自行帶領船隻北竄。衆匪走投無路,鄺金龍被逼至絶路跳崖,摔死於龍潭的亂石之中。
潘耀揚和潘齊育因剿匪有功,分别被任命爲瓊崖統領、統帶。上任還没半年,數百土著山民在鄺金龍的餘黨區健雄和土匪駱孝齋唆使下,圍困潘耀揚。有一位名叫潘砲的匪首,見潘耀揚年青英俊,正氣凛然,竟不忍心下手擊殺,只是將潘耀揚等困於孤城,勸其投降。潘耀揚見糧食已盡,只好流着眼泪殺軍中的一條愛犬充飢。衆兵勇要求突圍,殺退山民,但潘耀揚心慈,不願傷及瓊崖無知的百姓。後來多虧瓊山富户黎鴻才仗義,舍萬金之巨,方得解圍。黎鴻才十分賞識潘耀揚爲人之品格與英武,必欲將愛女許給潘統領,耀揚再三婉拒不過,後携該女回萬家成婚,黎氏與原配夫人芳芝情同姐妹。
没過多久,潘耀揚再次出師,進剿盤踞惠州的“粤東義軍”,實質是山寇“飛虎軍”。潘耀揚率部來到惠州鵝嶺與金盆湖之間,與温飛虎頑匪相遇。由於征途疲憊,又乏後援,潘耀揚竟一時被温飛虎困於兩湖之間的黑石山上,陷於絶境。
耀揚率五百壯士退至山頭最高處,决定最後一搏,萬一被擒便跳崖殉職。在絶望中,他見一棵老樹之下有七塊花盆大小的黑石烏金發光,有靈異氣象,便跪下祈禱,求神靈保佑。當温飛虎登上山頭,三麵包抄,危在旦夕。突然狂風大作,烏雲滚滚,飛沙走石,只見頑石似的冰雹猛烈地砸向温匪。温飛虎率殘匪奪路奔至山脚下,欲北撤尋求“洋人”救命。豈知這股殘匪因作惡多端,蒼天不容,無論群匪往何方奔竄,前方就出現湖塘擋道,明明是一馬平川,待匪徒奔至,突然前頭平白生出一片水塘。如是盤遶逃命,從傍晚至天明,竟遇上18處湖塘攔截,盡皆溺水而亡,或驚恐而死。後來,潘耀揚、潘齊育按照自己當日的誓言將七塊靈石運回家鄉萬家萌,置於大鐘山,受村民及八方香客的膜拜。據説祈雨顯靈,人稱雨靈王。“文革”時候,因破除迷信紅衛兵用鐵捧把石塊趕下山去。至今尚有民間老者知道這樣一首民謡:
金龍落龍潭,
飛虎滚下山,
靈石鎮邪魔,
永世保民安。
同治五年(1866年)潘齊育恭承“旨賞戴藍翎”頂戴。慈禧太后風聞潘耀揚乃“金絲猫”降世,相貌特别出衆,降旨宣耀揚上京任殿前侍衛。耀揚考慮到伴君如伴虎,報稱慈母病逝,丁憂在家,没有上京面聖。後來另宣一個固戍人上京,其在家信中稱:見到皇帝就要下跪,膝蓋骨都跪碎了。人們稱贊耀揚明智。
潘耀揚不求高官,歸隱故里,在萬家萌、福永等地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潘耀揚在福永海邊築海堤圍田,開闢“仁信圍”,開圍海造田之先河,開墾農田數百畝,發展生産,造福桑梓。他在新橋、鳳凰等處購買山嶺,廣種荔枝、龍眼。他派家人到省城廣州去開“火藥廠”,賺了大錢。後來看到風頭不對,叫家人將廠關閉,從省城運回十幾袋白銀,放置在“静山書室”,把半壁墻都照亮了。據説這些白銀裝了十二瓮埋到地下,至今未被發現。
在今萬豐村仁愛裏南還保留一座二進的“將軍第”舊宅。當年潘耀揚修建的“將軍第”是一座有大包院的大宅,占地近一千平方米。人稱爲“大廳”,即大宅院。“大廳”正門爲二層高牌樓,頗有氣勢,被稱爲“衙門”。門額上懸掛咸豐帝御筆的“將軍第”匾額,長兩米多,高一米,柚木質地。牌樓上有作警戒用的“望風窗口”。深夜,村中民團的巡兵行至“衙門”牌樓前,習慣乾咳兩聲,耀揚聽到後,就吩咐厨子從窗口吊下碗飯給巡兵吃。“大廳”分前院,後院。前院是屋宇,座西向東,分南、北、中三行。中爲“静山書室”,此室之命名是爲紀念將軍的父親。此宅爲三進,有正廳,壁掛耀揚戎裝巨幅照片,爲迎接賓客而設,内有琴房、書庫,廣藏圖書。“静山書室”南側挖有一口水井,井旁植一棵梧桐樹。“大廳”的南、北兩側是住宅。還建有一座二層樓閣,名爲“八音樓”,潘耀揚雅好賞曲聽戲,一年四季招戲班到萬家萌演唱。“八音樓”臺前是一塊空地,置一條又粗又長的圓木,供聽衆看戲時就坐。大包院前院南邊,除住宅房屋外,有一排馬房,據傳潘耀揚派“兵”到雲南等地去采購,運回的紅色麻石,特别堅固,作建屋築基用,美觀、堅牢。“大廳”的後院是花圃果園,種植名貴花卉。“大廳”有翅廊,從前院走到後院,雨天不會淋頭。
耀揚爲紀念慈母,生前囑咐家人死後安葬在“東坑崗”,因爲當年母親就是流落在這裏種番薯的。潘耀揚生於1834年,死於1898年,享年64歲。(黎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