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試論宋代乳香專賣制度的形成
[章 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宋代是中國古代唯一長期實行進口商品專賣制度的王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一制度出現的原因何在?乳香是進口商品專賣制度的核心。乳香並非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交易額也遠不如茶鹽酒,但由乳香專賣却穩定地持續了二百多年。中國古代茶鹽酒專賣制度在建立初期,全都經歷過風雨飄摇、存廢交替的劇烈動盪,唯獨乳香没有經歷這個時期。這是因爲乳香具有某種獨特的性質,還是時勢使然?
撥開覆蓋在乳香專賣制度上的歷史塵埃,查清其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本文的任務主要是摸清乳香專賣制度建立過程及其原因。
一、進口商品專賣的最初階段
宋代進口商品專賣制度始於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基本成型也在太宗朝。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三月,香藥庫使張遜建議,設置榷易局,將宋朝府庫中大量積存的香藥寶貨投放市場,讓商人用“金帛”購買和交换,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大出官庫香藥寶貨,稍增其價,許商人入金帛買之,歲可得錢五十萬貫,以濟國用,使外國物有所泄。”〔1〕
此時,登上皇位不及5個月的宋太宗,已經表現出通過完善的制度安排、高度的中央集權和强勢的專賣制度,保证朝廷有效控制社會財富的决心。他於太平興國元年(976年)十月即位,次年正月做了幾件事。一是讓三名官員分掌左藏三庫,理由是“財貨充溢,勢須别置官吏,使各專其職耳。”〔2〕這個方式有益於提高政府手中財富的管理運作水平。二是嚴格約束地方大員,禁止他們“賫輕貨邀厚利,並不得令人於諸處回圖”。〔3〕這是防止官員培植個人勢力,侵蝕國家財政基礎的措施。三是强化茶法和鹽法,用加重處罰、嚴密法規的方式制止違法行爲,提高茶鹽專賣收益。〔4〕所以,張遜的提議甚合太宗的胃口,被欣然接受。〔5〕
宋朝隨即决定香藥寶貨由政府壟斷經營,商人只許向官府購買這類商品。同在太平興國二年三月,監在京出賣香藥場大理寺丞樂冲和著作佐郎陶邴上言,要求禁止私人經營“香藥、犀牙”。朝廷頒令,不準任何人私自買賣來自海外國家和沿海港口的香藥、犀牙;國内各地出産的同類産品,也要在限定時間内逐步由官府經營。“詔自今禁買廣南、占城、三佛齊、大食國、交州、泉州、兩浙及諸蕃國所出香藥、犀牙。其餘諸州府土産藥物即不得隨例禁斷,與限令取便貨賣。如限滿破貨未盡,並令於本處州府中賣入官。限滿不中賣,即逐處收捉勘罪,依新條斷遣。諸回綱運並客旅見在香藥、犀牙與限五十日,行鋪與限一百日,令取便貨賣。如限滿破貨不盡,即令逐處中賣入官。”〔6〕
這是宋朝進口商品專賣制度的開始。它很快爲宋朝帶來預期收入:“一歲中果得三十萬貫。自是歲有增羡,卒至五十萬貫。”〔7〕但專賣品種類過於廣泛,如果不是後來有所改進,整個制度可能很快面臨被擱淺的命運。進口和國産香藥中,許多是民間習用療病養傷的藥物。專賣導致這些藥品價高和短缺,普通百姓的正常需求得不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專賣制度的運作成本很高,要求有很高的收益率。進口商品專賣雖説不必顧及生産環節,但銷售環節操作難度仍然很大。大量香藥和其它海外産品實行專賣,如何將它們與國産同類産品相區分?如將國産同類産品也一律官營,收購和防範違禁的任務就更爲繁重。香藥、犀牙的銷量遠不如茶鹽酒,實際收入也不可同日而語,倘若再加上高昂的行政費用,就肯定不能長期維持。因此幾年後,宋朝對該制度進行第一次重大調整,取消了大部分香藥的專賣。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閏十二月,太宗在一份詔書中説:“聞在京及諸州府人民或少藥物食用,今以下項香藥止禁榷廣南、漳泉等州船舶上,不得侵越州府界,紊亂條法。如違,依條斷遣。其在京並諸處即依舊官場出賣,及許人興販。”繼續禁榷的商品共有8種,它們是:玳瑁、牙犀、賓鐵、鼊皮、珊瑚、瑪瑙、乳香。不再禁榷的商品有37種,它們是:木香、檳榔、石脂、硫黄、大腹、龍腦香、沉香、檀香、丁香、皮桂、胡椒、阿魏、蒔蘿、蓽澄茄、訶子、破故紙、荳蔻花、白荳蔻、硼沙、紫礦、胡蘆芭、蘆薈、蓽撥、益智子、海桐皮、縮砂、高良薑、草荳蔻、桂心苗、没藥、煎香、安息香、黄熟香、烏樠木、降真香、琥珀等。後來,紫礦也列入禁榷品。〔8〕榷即專賣,禁榷品即專賣品。
在宋朝對進口商品實行專賣的第一階段,名義上專賣的商品是“香藥、犀牙”,其實這只是進口商品和國産同類商品的代稱,幾年後不再禁榷的三四十種香藥,以及繼續禁榷的玳瑁、賓鐵、鼊皮、珊瑚、瑪瑙等都在其中,共計有四五十種之多。到第二階段,依舊專賣的進口商品種類降爲不到10種,經營管理難度明顯降低。可以説,宋代進口商品專賣制度至此基本成型。
但專賣商品的種類還是過多,宋朝繼續减少其數量。到北宋中期,進口商品中的禁榷品已减爲乳香和較大的象牙等二三種,〔9〕以乳香爲主的進口商品專賣制度完全成型,這一制度一直維持到南宋中後期,歷時達二百多年。〔10〕
二、實行進口商品專賣的原因
專賣收入是中國古代王朝的一大財源,是唐中葉以後中國經濟繁榮的反映。唐中葉以後,隨着均田制的破壞和兩税法的確立,中國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商品經濟發展很快,全國經濟重心逐漸移至江南一帶,專賣收入在國家財政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唐代宗大曆(766-779年)末年,“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宫闈、服御、軍餉、百官禄俸,皆仰給焉。”〔11〕如果加上茶、酒等,專賣收入無疑超過唐朝歲入的一半。五代時期,專賣制度的重要性有增無减。宋氏代周後,延續後漢、後周鹽茶酒專賣制度並加以改進。後漢初,“犯私曲者並棄市,周祖始令至五斤死。”宋太祖認爲後周法律還是過於嚴厲,便於建隆二年(961年)四月下令:“民犯私曲十五斤、以私酒入城至三鬥者,始處極典,其餘論罪有差。私市酒麯减造者之半。”與此同時,他還下令减輕違禁販鹽者的刑罰“官鹽闌入禁地貿易至十斤,煮碱至三斤者,乃坐死,民所受蠶鹽以入城市三十斤以上者奏裁。”〔12〕約在同時期,宋朝的茶禁也已推行。建隆三年(962年)正月,監察御史劉湛,因“奉詔榷茶於蘄春,歲入增倍”,越級昇遷爲膳部郎中。〔13〕榷茶歲入倍增,説明一年前宋朝已經榷茶。上述史料表明,宋朝立國初年,茶鹽酒專賣就已展開。
王朝立國之初便同時實行幾種商品的專賣,這在唐以前是從未有過的情况,這是唐中葉以後中國經濟結構重大變化對宋代財政經濟産生的深刻影響,表明專賣收入對於政府財政來源的重要性有增無减。比較唐至明各朝官修正史,我們可以看出《宋史》中茶、鹽、酒、礬的字詞使用頻率特别高。
官修正史中的茶鹽酒礬的使用頻率,對於我們瞭解統治者重視這些商品的程度有一定參考價值。宋朝對茶鹽的重視,隨着財政狀况趨於嚴峻而逐漸昇級。在南宋初年,金兵南下,宋室遷播,賦入鋭减,軍費劇增。南宋王朝對專賣收入的依賴到了“舍茶鹽則無以立國”的程度。〔14〕《宋史》中茶鹽使用頻率不但居第一位,而且高高在上,反映了宋朝對茶鹽收入的依賴。從表一可見,從唐朝到明朝,茶使用頻率居第二位的《明史》,僅爲《宋史》的32.92%;鹽使用頻率居第二位的《元史》,僅爲《宋史》的41.93%。各類專賣品中,最接近《宋史》指標的是《明史》中的酒,也不過爲51.49%。宋朝對專賣收入的重視和依賴,是進口商品專賣制度得以産生的土壤。
另外,航海貿易的异軍突起,爲政府專賣進口商品提供了條件。唐中葉以後,傳統的西北陸路交通貿易日漸式微,中國東南沿海航海貿易則進入凱歌高奏的時代。
從唐朝文獻中,我們看到,廣州由於“南海郡利兼水陸,瑰寶山積”,故多貪官,“劉巨鱗、彭杲相替爲太守、五府節度,皆坐贜巨萬而死。”〔15〕自開元始,40年間,“治廣有清節者”,僅有宋璟、李朝隱、盧奂等三人。〔16〕盧奂任南海太守後,不但爲官清廉,且治理有方,“遐方之地,貪吏斂迹,人用安之”,因而受到朝廷格外嘉奬。唐朝先是給他加上銀青光禄大夫頭衔,後把他調往京師,“入爲尚書右丞”〔17〕。廣州的繁富,不但讓貪官污吏垂涎三尺,也讓中央王朝牽腸掛肚。古籍記載的貪官和清官,多數生活於唐玄宗開元天寶以後。這個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唐中葉以後廣州外貿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大曆四年(769年),李勉任廣州刺史,兼嶺南節度觀察使。因戰亂關係,此時每年只有4-5艘遠洋船舶進入廣州港。經過李勉的治理,駛入廣州港的商船增至40多艘。〔18〕唐代宗大曆年間,廣州外貿已具有相當可觀的規模。
航海貿易爲中外貿易規模的擴大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在以陸路貿易爲主要形式的時代,商品運輸方式以牲口馱爲主,運載數量有限,輸送成本高昂。陸路貿易還受到穿越國家地區政治和社會形勢的制約,經常受到阻滯,面臨巨大風險。航海貿易則呈現出另一番景象。航海貿易技術要求比較高,早期的遠洋事業風險很大,風向航程難以把握。隨着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人類克服險風惡浪的能力逐漸增强。遠離海岸的深海航行,不但可取較爲便捷的路綫,還規避了來自政治和社會的不少風險;加上船舶越造越大,運載量隨之提高,航海貿易的優勢日益顯露。〔19〕唐中葉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前,曾於天寶九載到廣州采購物品。他眼裏,廣州“江中有婆羅門、波斯、崑崙等舶,不知其數;並載香藥、珍寶,積載如山。其舶深六、七丈。師子國、大石國、骨唐國、白蠻、赤蠻等往來居〔住〕,種類極多。”〔20〕廣州外貿是中國航海貿易繁榮興盛的一個縮影。
與外貿規模相適應,唐末五代時期,東南沿海各地方政權普遍富有,貢獻給中原王朝的物品中,進口商品的數量也越來越大。
在廣州,開平元年(907年)這一年,廣州官員三次向剛取代李唐政權的後梁太祖朱温貢獻物品。5月間,“進奇寶名藥,品類甚多。”10月“進獻助軍錢二十萬,又進龍腦腰帶、珍珠枕、玳瑁、香藥等。”11月,又“進龍形通犀腰帶、金托裏含稜玳瑁器百餘副,香藥、珍巧甚多。”〔21〕干化元年(911年),廣州向樑太祖貢獻“犀象、奇珍,及金銀等,其估數千萬。”〔22〕次年四月,來自廣州地方政權的“金銀、犀牙、雜寶貨,及名香等,合估數千萬。”〔23〕廣州進獻的多是海外産品。
在福建,官員貢獻的物品包括海味、茶、金銀、金銀器,另有不少海外産品及其製品。開平二年(908年)九月,福州官員向後梁太祖貢獻“玳瑁、琉璃、犀象器,並珍玩、香藥、奇品海味,色類良多,價累千萬。”〔24〕天福三年(938年)十月,福建節度使王繼恭向後晋高祖進奉物有真珠二十斤,犀三十株,牙二十株,香藥一萬斤。〔25〕北宋立國後,泉州陳洪進遣使於干德元年(963年)十二月,“貢白金千兩,乳香、茶藥皆萬計。”〔26〕
五代至北宋初,吴越國向中原王朝進獻的物品甚爲可觀,有絲織品和金銀茶等當地自然出産物和人工製品,還有大量進口商品。天福二年(937年)十月,吴越王錢元瓘向後晋進獻物有雜細香藥一千斤,牙五株,真珠二十斤。〔27〕開運三年(944年)十月,錢弘佐再向後晋貢獻物包括乳香、黄散香共一千斤,蘇木三萬斤。〔28〕趙匡胤黄袍加身後,吴越國懾於宋軍兵威,貢獻的物品數額更大。干德元年(963年),的獻給宋太祖貢品有“犀牙各十株,香藥一十五萬斤,金銀、真珠、瑇瑁器數百事”。〔29〕宋太宗登基後,錢俶所貢物品包括犀角、象牙三十株,香藥萬斤。〔30〕開寶九年二月,錢俶進獻的銀絹、乳香、吴綾、紬綿、錢茶、犀象、香藥,“皆億萬計”。〔31〕太平興國三年三月,錢俶進獻的物品數量之巨,前所未有。其中有乳香萬斤,犀角、象牙各一百株,香藥萬斤,蘇木萬斤。〔32〕
進入10世紀後,南方王國貢獻的香藥乳香動輒以千斤、萬斤計數。這個以往鮮見的新情况,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航海貿易規模的擴大。
北宋初年,宋朝加强中央集權,中央政府控制了各地的大量財富。京師府庫,海外産品充溢。其中的海外珍品,除來自各個割據王朝外,還有其它來路,其中有:第一,各海外國家的貢獻。“宋興,既收南越之地而交阯奉貢職,海外之國亦通關市,犀象、珠璣百貨之産皆入於中國”。〔33〕北宋初年,三佛齊對於同宋朝的交往尤爲積極,在太祖朝,據不完全統計,其使節到達京師達八次之多。三佛齊地處中西交通要衝,來自南亞和西亞的乳香等商品都經過該國轉運而來。三佛齊的貢獻大大增加了宋朝境内後來成爲專賣品的香藥、犀牙數量。第二,宋朝在兼併南方各國後,把包括海外産品在内的各割據王國財寶運往京師,數量巨大。宋朝皇帝私有以備非常之需的内藏庫,最初就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的。〔34〕
宋朝府庫中積累的大量進口商品,客觀上給宋初統治者提供了經營獲利的條件。
三、乳香脱穎而出的原因
在太平興國二年,乳香還只是幾十種香藥中的一種,地位並不突出。太平興國七年,乳香變爲近十種專賣品中的一員,和唯一繼續禁榷的香藥。其後乳香在專賣品中的地位穩步上昇。經過太平興國二年以後市場的考驗,乳香不僅戰勝了其它所有的香藥,還壓倒了珍珠、玳瑁、瑪瑙等傳統進口商品,成爲進口商品中最適合政府專營的品種。乳香在衆多進口商品中脱穎而出的原因何在?
從唐末五代起,乳香在海外産品中已經具有比較突出的地位。
記述唐末五代和宋初史事的史籍,記録了中國南方各地、各割據王國,以及海外各國進獻中原王朝的各種禮品。在衆多禮品清單中,除了香藥這一籠統稱呼外,乳香是提到次數最多的香藥。入宋以後,南方國家貢獻宋朝的乳香數量之大,令人喫驚。根據現存史料,太祖和太宗朝,吴越王進獻的乳香有過一次便高達1萬斤、2萬斤和5萬斤的記録。〔35〕
在宋朝實行進口商品專賣制度前後,乳香一再從南方政權的禮品清單中單獨列出。開寶九年(976年)二月吴越王錢俶的禮品有:“銀絹、乳香、吴綾、紬綿、錢茶、犀象、香藥”等。〔36〕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三月,錢俶進獻包括乳香萬斤和香藥萬斤。〔37〕乳香以往多同其它香料、藥物一道合稱香藥,這兩次却在香藥之外單列開來,説明乳香的地位已非同小可。
乳香所以能在衆多香藥中脱穎而出,主要因爲它的銷路比較廣,在轉口貿易、醫藥衛生、宗教祭祀和手工業生産等場合,都可派上用場。
首先,宋朝立國前後,香藥在西北邊關互市中頗有銷路。遼會同四年(941年),後晋曾遣使向遼朝進獻香藥。〔38〕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宋朝開始專賣進口商品。同月,宋朝還在陝西、河北路宋遼邊界地區設置榷務。史書記載,“契丹在太祖朝雖聽沿邊互市而未有官司。”“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始令鎮、易、雄、霸、滄州各置榷務,命常參官與内侍同掌,輦香藥、犀象及茶與相貿易。”〔39〕兩件事發生在同一個月,前者涉及香藥的政府專營,後者則是官方將香藥運往宋遼邊界販賣,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是互有關聯的。我們還不清楚兩件事起始之先後,但可以肯定,即使邊關互市不是專賣香藥、犀象的初衷,也是它的重要目標。我們還可以推論,五代以來,香藥在契丹有相當大的銷路,邊關互市大有可爲。
乳香是香藥的一種。暢銷於契丹的香藥中,是否包括乳香?《欽定重訂契丹國志》在“諸小國貢進物件”中載:高昌國、龜兹國、於闐國、大食國、小食國、甘州、沙州、凉州等,每三年向契丹貢獻一次,“遣使約四百餘人至契丹,貢獻玉、珠、犀、乳香,琥珀、瑪瑙器、賓鐵、兵器”等。〔40〕厲鶚在《遼史拾遺》中則記載,契丹屬國高昌國對契丹“一年一次朝貢”,進獻物包括大珠、乳香等。〔41〕朝貢是小國、弱國對大國、强國表示臣服和友好的方式,禮品總是對方所稀罕、寶貴之物。契丹史料提到的禮品中,乳香是唯一的香藥。顯然在各國送給契丹的禮品裏,乳香的地位頗爲重要。北宋初年,宋朝有大量乳香可供出售。由此推知,宋遼邊關互市的香藥中肯定包含乳香,而且數量可觀。
乳香除了用於西北邊關貿易,轉口遼朝外,還通過中日貿易,轉口日本。
其次,宋朝是醫藥衛生行業大發展和乳香藥用價值得到廣泛發掘運用的時代。
乳香是出産於阿拉伯地區的一種樹脂,〔42〕既可入藥,也可用作香料。在中國古代,乳香早已從陸路和海路進口,並爲國人所瞭解。北宋人洪芻記載,乳香“性温,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風。能發酒治風,冷止大腸,泄僻療諸瘡癤,令内消。”〔43〕唐慎微的説法大同小异:“乳香微温,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疹癢毒。”〔44〕
現存古代醫藥書中,成書於唐代的有3部,共34次提到乳香及其别名熏陸香;成書於宋代的至少有26部,380多次提到乳香。提到乳香次數最多的宋代醫書是陳師文等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65次提到乳香;其次是《小兒衛生總微論方》,50次提到乳香。
宋代經濟頗爲活躍,人口增長迅速。至道三年(997年),全國户數爲451.4257萬;〔45〕天聖七年(1029年),全國户數突破一千萬,達到1016.2689萬;〔46〕崇寧元年(1102年),全國户數首次超過二千萬,爲2026.4307萬。〔47〕人口多了藥物需求也相應增加。乳香藥用價值得到較大發掘和運用的同時,藥用數量也會大幅度上昇。
第三,佛教、道教與乳香的因緣深厚。隋文帝曾下令全國二十八州立佛舍利塔,並提供乳香:“請沙門三十人諳解法相兼堪宣導者,各將侍者二人,並散官各給一人,熏陸香一百二十斤,馬五匹,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諸州起塔。”〔48〕據釋傳燈《天臺山方外志》卷十二記載:隋文帝第三子的施物中亦有“薰陸香少許”。天寶二年(743年),鑒真爲東渡日本,向嶺南道采訪使劉巨鱗購買“軍舟一只”,另采辦貨物一批,其中包括熏陸香。〔49〕在道家看來,乳香神人共貴,是供奉“高天上聖”的香。真宗朝名臣丁謂在被貶謫海南時,作《天香傳》叙述海南諸香:“真仙所焚之香,皆聞百裏,有積煙成雲、積雲成雨。然則與人間所共貴者,沈水、熏陸也。”“沈、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聖,百靈不敢當也”。〔50〕
北宋真宗和徽宗朝,皇帝尊崇道教,對乳香的消費到了毫無節制的地步。
丁謂説:真宗“祥符初,奉詔充天書扶持使,道場科醮無虚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絶,乘輿肅謁則五上爲禮(真宗每至玉皇真聖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烈之异,非世所聞。大約以沈水乳(或謂“沈香、乳香”——引者)爲末,龍腦和劑之。......襲慶奉祀,日賜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内副都知張淮能爲使)。在宫觀密賜新香,動以百數(沈、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門之沈、乳足用。”〔51〕
南宋人陸遊説:徽宗崇寧間,“神霄宫事起,土木之工尤盛。群道士無賴,官吏無敢少忤其意,月須幣帛、珠砂、紙筆、沉香、乳香之類,不可數計,隨欲隨給。”〔52〕
這是乳香使用的極端最高時期,其它時候的禮佛敬神,乳香消耗也不在少數。
第四,作爲手工業原料。在唐代,與醫藥有關的手工業産品已開始用乳香作原料。僖宗時,高駢曾任淮南節度使。“江淮州郡,火令最嚴,犯者無赦。蓋多竹屋或不慎之,動則千百間,立成煨燼。”一天,“有術士之家,延火燒數千户。主者録之,即付於法。臨刃謂監刑者曰:某之愆尤,一死何以塞責。然某有薄技可以傳授一人,俾其救濟後人,死無所恨矣。時(高)駢延待方術之士,恒如飢渴,監刑者即緩之。馳白於(高)駢。駢召入親問之,曰:某無他術,唯善醫大風。(高)駢曰:可以核之?對曰:但於福田院選一最劇者,可以試之。遂如言。乃置患者於隙室中,飲以乳香酒數昇,則懵然無知,以利刃開其腦縫,挑出蟲可盈掬,長僅二寸,然後以藥封其瘡,别與藥服之,而更節其飲食動息之候。旬餘,瘡盡愈。才一月,眉須已生,肌肉光净,如不患者。”〔53〕由此可見,唐代乳香已成爲釀造藥酒的原料。在宋代,人們還把乳香作爲制茶的原料。林逋有詩雲:“石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間絶品人難識,閑對茶經憶古人。”〔54〕
上面列舉的僅爲乳香的主要用途,已可見其使用範圍之廣。宋人有“乳香一色,客算尤廣”的説法。〔55〕但是,廣泛使用並不是乳香成爲專賣品的充分條件,乳香本身的一些特質也是不可或缺的。
其一,乳香在宋代是純粹的進口商品,政府容易控制其來路。按照宋人葉庭珪的説法,乳香“一名熏陸香,出大食國之南數千裏深山窮谷中,其樹大扺類鬆,以斤斫樹,脂溢於外結而成香,聚而爲塊。以象輦之至於大食,大食以舟載易他貨於三佛齊,故香常聚於三佛齊。”一般人都認爲乳香有個别名,謂“熏陸香”,但宋人陳敬則認爲乳香和熏陸香並非一物异名,只是同一類物質罷了:“乳香蓋熏陸之類也”。〔56〕但兩人一致認爲乳香或熏陸香都産自海外國家。
其二,便於運輸。乳香是産自阿拉伯地區的樹脂,體積不大,不怕擠壓,不易破碎,不易變質。因此宋朝多把乳香作爲“粗色”來運輸。〔57〕
其三,便於銷售。乳香“之品十有三。其最上品者爲揀香,圓大如乳頭,俗所謂滴乳是也。次曰瓶乳,其色亞於揀香。又次曰瓶香,言收時量重,置於瓶中。在瓶香之中,又有上中下三等之别。又次曰袋香,言收時只置袋中,其品亦有三等。又次曰乳拓,蓋香在舟中镕拓在地,雜以沙石者。又次黑拓,香之黑色者。又次曰水濕黑拓,蓋香在舟中爲水所浸漬,而氣變色敗者也。品雜而碎者曰斫削簸揚爲塵者曰纒末。”〔58〕趙彦衛載:“凡乳香有揀香、瓶香(分三等)、袋香(分三等)、榻香、黑榻水濕、黑榻纒末。”〔59〕乳香檔次高下懸殊,便於不同階層人士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要加以選擇。
乳香的形狀比較細碎,既可大宗交易,也可零星買賣。乳香的藥用,一般以錢、分、厘爲單位,很少用上半兩、一兩。表二中,價格最高的四色瓶香,每斤平均價格約3.5貫,每兩便爲218.75文;最便宜的“散纏香末”每斤1.8貫,每兩便爲112.5文。這樣的價格水平,對於比較貧窮的社會群體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四、餘 論
以乳香爲主的進口商品專賣制,是宋朝因應新的經濟形勢而進行的制度創新。
唐中葉以後經濟結構變遷的一個重要後果,是商品經濟空前活躍。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既是南方經濟發展,競争力加强的結果,也成爲南方經濟進步的新動力。在中國經濟變遷諸因素,以及一些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東南沿海航海貿易异軍突起,使外貿在中國經濟和國家財政上的地位大爲提高。〔60〕長期的歷史經驗表明,經濟的每一個進步,都能成爲統治者强化其統治的條件,海外貿易的發展也不例外。
北宋初年,統治者面臨十分復雜難解的軍事政治問題。軍事方面,趙匡胤奪取後周統治權後,隨即陷入敵對國的包圍之中。宋朝在逐一兼併割據王國過程中,軍費開支浩大是可以想見的。政治方面,五代十國分裂割據的教訓,使太祖、太宗决心加强中央集權,强干弱枝,密切防範分裂勢力東山再起。爲確保對各地的有效統治,宋朝在各地建立日益龐大復雜的統治網絡,行政和保安費用居高不下。爲保证京師有足够的權勢和兵威,宋朝在京師大集軍隊,多聚錢財。爲了確立和鞏固皇權,皇帝還設置了内藏庫,各地各國上供和進獻的精品有不少收納其中。〔61〕支出大加上儲存多,迫使宋朝統治者盡量擴大財源。於是,宋朝利用海外貿易發展等一切條件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進口商品專賣制度,與茶鹽酒等專賣的作用一樣,社會作用頗爲復雜,不應一概肯定或否定。從積極方面看,宋朝長期冗兵冗官冗費,進口商品專賣制度對於經常性入不敷出的國家財政不無小補,在支援北宋西北邊防和維持南宋紙幣信用等方面,都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進口商品專賣制度的負面作用也很明顯。
首先,爲壟斷貨源,宋朝在中國歷史上首創港口壟斷貿易制度,只允許少數港口經營專賣品,因而導致港口之間發展機會的不平等,破壞了外貿經濟的正常演進,也對後世産生了不好的示範作用。
其次,專賣所以能帶來額外收入,因爲它人爲地抬高了商品的零售和批發價格。消費者别無選擇,只能接受壟斷高價。這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
再次,在宋代,乳香的市場比較大,但畢竟有個限度,一旦市場飽和,購銷活動便趨於停頓。爲實現乳香的價值,宋朝不僅在榷貨務、榷場等銷售專賣品的場所出賣乳香,還不時地將乳香運往内地,讓各路轉運司代銷。轉運司爲完成任務,往往强制當地百姓購買,給人民帶來很重負擔。在北宋和南宋,官府强制百姓購買乳香的行爲都曾引發民變。
政府增加收入的行爲未必都是正當的,政府直接掌握的財富也不是越多越好。在中國古代,管理國家的是宗法專制政權。由於最高統治集團不受任何有效制約,他們行爲具有很大的任意性。征收賦税的數量,不必征得人民的同意,甚至不必經過周密思考。判斷政府征税行爲合理與否的標準,是保護人民權利的需要,超出了這個界限就是不合理。當天灾人禍、内憂外患等使人民權利受到威脅和侵犯,而政府財政資源又不足以提供必要保護時,增加賦税便有合理性。但當財政緊張狀况緩解時,仍然維持提高了的賦税水平,就是不合理的。
政府掌握的財富應當在保護人民利益所需的限度内,超過部分應當歸還人民。從所有權角度看,社會財富屬於人民,只是當人民需要政府提供社會産品時,才會願意將部分財産轉讓給政府。因此,多餘的轉讓理應回到人民手中。從後果角度來説,社會財富留在民間比交給政府要可靠。在中國古代,政府經常管不好社會財富,政府手中錢財過多有害無益。西漢初年,統治者“反秦之敝,與民休息,凡事簡易”。〔62〕漢武帝上臺後,“情存遠略,志辟四方,南誅百越,北討强胡,西伐大宛,東並朝鮮。因文景之蓄,借天下之饒,數十年間,官民俱匱。”〔63〕西漢王朝上百年的積蓄,被漢武帝消折損耗一空。北宋真宗朝,鹽鐵使陳恕不願將“中外錢榖大數”報告皇帝,原因是“天子富於春秋,若知府庫充羡,恐生侈心,故不敢進也。”〔64〕北宋中期因熙豐變法,宋朝積聚了很多錢財。徽宗上臺後,“妄耗百出,不可勝數”,〔65〕很快把宋朝家業揮霍殆盡。
在中國古代,關心民衆的官員對專賣制度多持保留態度。北宋仁宗時,當知道有人建議實行醋的專賣時,官員王曾指出:“榷酒蓋出於前代之不得已,今以經費至廣,未能省去,若又榷醋,則甚矣。”〔66〕在王曾看來,專賣是迫不得已的權宜之計,並不值得提倡。馬端臨更把鹽鐵酒茶專賣歸類於“衰世”之法。〔67〕
宋代進口商品專賣制建立之後,平穩地存在了二百多年。其間,宋朝財政狀况並不總是非常緊張。澶淵之盟後,宋遼有過幾十年息戰期;宋夏戰争也有頗長的間歇期;神宗時,政府實際收入猛增;紹興和議後,宋金間長時間無大規模戰争。宋朝財政相對寬鬆的時期,並未使宋朝調整專賣政策。從這個意義上看,宋代進口商品專賣制度穩定地維持了二百多年,不僅在現代人看來不妥當,也未必符合古代士大夫所遵循的道德準則。
注釋:
〔1〕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三月乙亥。
〔2〕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丙寅。
〔3〕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正月。
〔4〕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正月丁未。
〔5〕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三月乙亥。
〔6〕 《宋會要·食貨》三六之一二。
〔7〕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三月乙亥。
〔8〕 《宋會要·職官》四四之二。
〔9〕 朱彧:《萍州可談》卷二載,在北宋中期的廣州,“象牙重及三十斤並乳香,抽外盡官市,蓋榷貨也[0]。”
〔10〕乳香專賣制度始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到南宋光宗龢寧宗朝,開始有所鬆動。乳香之外,每支重達30斤的大象牙,北宋中期和南宋紹興初年依然專賣。在南宋鍮石也是專賣品。鍮石是一種黄銅礦或自然銅,部分來自海外。
〔11〕 《新唐書》卷五十四《食貨志》。
〔12〕 《長編》卷二,建隆二年四月壬戌。
〔13〕 《長編》卷三,建隆三年正月丁亥。
〔14〕 葉適:《水心集》卷四《奏議·財總論二》。《宋史》卷一八二《食貨志》載,淳祐元年,“臣僚奏:南渡立國,專仰鹽鈔。”
〔15〕 《舊唐書》卷九十八《盧懷慎傳附盧奂傳》。
〔16〕 《新唐書》卷一二六《盧懷慎傳附盧奂傳》。《舊唐書》卷九十八《盧懷慎傳附盧奂傳》認爲有4人:宋璟、裴伷先、李朝隱、盧奂。
〔17〕 《舊唐書》卷九十八《盧懷慎傳附盧奂傳》。
〔18〕 《舊唐書》卷一三一《李勉傳》,作“故末年至者四千餘。”四千餘應爲筆誤,應爲四十餘。參見《新唐書》卷一三一《李勉傳》。
〔19〕 11-12世紀,中國帆船已發展爲巨大海舶,裝載乘客可達千人以上,當時中國造船業的進步是世所稱譽的。見田汝康:《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中葉中國帆船在東南亞洲航運和商業上的地位》,《中國帆船貿易和對外關係史論集》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頁。
〔20〕 (日)真人元開著,汪向榮校:《唐大和上東征傳》,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73-74頁。
〔21〕 王欽若等:《册府元龜》卷一九七《閏位部·納貢獻》。
〔22〕 《册府元龜》卷一九七《閏位部·納貢獻》。
〔23〕 《册府元龜》卷一九七《閏位部·納貢獻》。
〔24〕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卷四《樑書·太祖紀》。
〔25〕 《册府元龜》卷一六九《帝王部·納貢獻》。
〔26〕 《宋史》卷一《太祖本紀》。
〔27〕 《册府元龜》卷一六九《帝王部·納貢獻》。
〔28〕 《册府元龜》卷一六九《帝王部·納貢獻》。
〔29〕 《宋史》卷四八0《世家三 吴越錢氏》。
〔30〕 《宋史》卷四八0《世家三 吴越錢氏》。
〔31〕 《宋史》卷三《太祖本紀》。
〔32〕 《宋史》卷四八0《世家三·吴越錢氏》。
〔33〕 曾鞏《元豐類稿》卷四十九《推(榷)易》。
〔34〕 《建炎雜記·甲集》卷十七《内藏庫(激賞庫)》。
〔35〕 見《宋史》卷四八0《呉越錢氏》。
〔36〕 《宋史》卷三《太祖本紀》。
〔37〕 《宋史》卷四八0《世家三·吴越錢氏》。
〔38〕 《遼史》卷四《太宗紀》。
〔39〕 《長編》卷十八,太平興國二年三月庚寅。
〔40〕 《欽定重訂契丹國志》卷二十一《南北朝饋獻物》。
〔41〕 厲鶚:《遼史拾遺》卷十八《高昌國》。
〔42〕 趙汝適:《諸蕃志》卷下《乳香》載:“乳香,一名薫陸香,出大食之麻啰拔、施曷、奴發三國深山窮谷中。其樹大概類榕,以斧斫株,脂溢於外,結而成香,聚而爲塊”。
〔43〕 洪芻:《香譜》卷上《乳香》。
〔44〕 唐慎微:《证類本草》卷十二。
〔45〕 曾鞏:《隆平集》卷三《户口》;章如愚《群書考索》卷六十三《地理門·户口類》。
〔46〕 馬端臨:《文獻通考》卷十一《户口考》;《宋會要·食貨》一一之二六;章如愚:《群書考索》卷六十三《地理門·户口類》。
〔47〕《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
〔48〕 釋道世:《法苑珠林》卷五十三《隋文帝立佛舍利塔》。
〔49〕 (日)真人元開著、汪向榮校:《唐大和上東征傳》,中外交通史籍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版,第47頁。
〔50〕 丁謂:《天香傳》,陳敬《陳氏香譜》卷四。
〔51〕 丁謂:《天香傳》,陳敬《陳氏香譜》卷四。
〔52〕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
〔53〕 李昉:《太平廣記》卷二一九《高駢》.
〔54〕 林逋:《林和靖集》卷四《茶》。
〔55〕 《宋會要·職官》四四之一七。
〔56〕 陳敬:《陳氏香譜》卷一《乳香》。
〔57〕 《宋會要·職官》四四之一二。
〔58〕 陳敬:《陳氏香譜》卷一《乳香》。
〔59〕 趙彦衛:《雲麓漫抄》卷五。
〔60〕 陳炎認爲,唐中葉海陸兩路貿易消長與大食國的積極努力有關:“只是到了唐代中期,隨着大食定都於巴格達,中國通向波斯灣的航綫才出現了新的突破。”“唐代主要的海外貿易對象大食,自建立阿拔斯王朝後,即全力加强海上交通。其都城巴格達由陸上絲路西段的陸路交通中心轉而成爲海路交通中心。這—轉變正好是與中國陸上絲路的衰落、海上絲路的興起相適應的。”“大食極力發展海上交通,與唐代中期後海上絲路的興起,幾乎是同時出現,彼此遥相呼應的”見陳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頁。
〔61〕 南宋人朱熹評論:“凡天下之好名色錢,容易取者,多者皆歸於内藏庫、封樁庫。”(《朱子語類》卷一百十一《財》)朱熹説的是南宋的情形。其實在自北宋初建内藏庫時,情况已經如此。
〔62〕 《漢書》卷八十九《循吏傳》。
〔63〕 《後漢書》卷一二0《鮮卑傳》。
〔64〕 章如愚:《群書考索》後集卷六十四《財賦門》。
〔65〕 《宋史》卷一七九《食貨志》。
〔66〕 《長編》卷一0四,天聖四年乙醜。
〔67〕 馬端臨:《文獻通考·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