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面向海内外廣東人的“新廣東人精神”



  毗鄰港澳、華僑華人衆多是廣東特有的優勢。在全國幾千萬華僑華人中,祖籍廣東的大約占了70%。長期以來,華僑華人、港澳同胞與廣東無論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有着廣泛而密切的聯繫,他們爲祖(籍)國的革命和建設,尤其是對廣東的建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僅改革開放以來捐贈給廣東興辦各種公益福利事業的款物就達300多億元人民幣。廣東與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廣東造就了分佈世界各國的粤籍同胞,各國僑胞又影響和促進了廣東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和促進了廣東人精神乃至新廣東人精神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討論新廣東人精神,不應忘記海外廣東人這一特殊群體,而要站在全球的視野,縱觀内外,審視歷史,立足現實,着眼未來,這樣,新廣東人精神才能更全面,更能起到凝聚内外廣東人力量共同建設新僑鄉的作用。

  2002年12月在我省舉行的“第二届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通過了“第二届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宣言”,其中對“廣東人精神”做了概括:“敢爲人先,開拓進取;克勤克儉,頑强不屈;精明誠信,包容務實;念祖愛鄉,團結重義。”筆者負責該“宣言”的起草工作,我認爲,這幾個方面基本概括了廣東人精神,既是對過去廣東人精神的總結,也是當代廣東人應當發揚的精神。`該“宣言”在起草過程中曾徵求了部分專家和海外華僑華人社團、知名人士的意見,得到了各方面人士的認同,當“宣言”在大會閉幕式上宣讀時,與會70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名代表報以熱烈掌聲,成爲聯繫團結廣東人的精神産品。

  按照體現先進性、時代性、現實性、傳承性、群衆性、實踐性的要求,同時爲了朗朗上口,便於誦讀和記憶,我在“第二届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宣言”所概括的“廣東精神”的基礎上,把“新世紀廣東人精神”重新歸納爲:“敢爲人先、求真務實、開放兼容、守法重義、愛國奉獻、共同富裕”。我認爲,這幾個方面是“新廣東人精神”最突出,或者説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以下略做解釋:

  一、敢爲人先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靈魂。一個“敢”字,體現的是何等氣概、何等膽略,它真實而生動地展現了廣東人追求進步、發展的大無畏勇氣,和敢思敢想、敢作敢爲的精神風貌。“敢爲人先”就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説前人未説過的話,干前人所未干的事,大膽地闖、大膽地試、大膽地干。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但只有“敢”字當頭,才能創新。廣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對外聯繫交往比較早,接觸新思想比較多,因此自近代以來出現了許多“敢爲人先”的人物,創造了許多“敢爲人先”的業績,並因此逐漸形成了廣東人“敢爲人先”的品性。改革開放後,憑藉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在許多方面成爲我國的改革試驗田、“排頭兵”,這使得廣東人“敢爲人先”的品格得到了進一步發揚。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全國大開放的新形勢下,廣東要“增創新優勢,更上一層樓”,建設經濟强省和文化大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必須做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而要實現創新,就必須繼續高舉“敢爲人先”的大旗,弘揚“敢爲人先”的精神,惟有如此,廣東才有可能在今後的競争中繼續在全國處於“領跑”的地位。

  二、求真務實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基石。求真務實,也就是實事求是,不説空話,不圖虚名;不因權威而盲從,不因閑言而却步,不因困難而後退。歷史上,廣東人就有崇尚自然、淡泊功名、注重實效、講求實利的傳統;改革開放以來,當内地一些地方對姓“社”姓“資”争論不休時,廣東人始終“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心一意謀發展;當面對諸多指責、批評,“香三年,臭三年,香香臭臭又三年”時,廣東人始終以平常心對待,“不跟風,不颳風,不下雨,不争論”,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精神。求真務實是今後廣東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又一法寶,必須大力弘揚。

  三、開放兼容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特點。開放與兼容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兩個方面,開放才能兼容,兼容促進開放。開放反映了一種勇氣和膽魄,兼容反映了一種理性、成熟和氣度。廣東面臨大海,海洋文化孕育了廣東人開放兼容的性格,獨特的地緣人緣優勢形成了廣東人開放兼容的胸襟,經濟特區建設、經濟高速發展要求廣東人必須開放兼容。加上嶺南文化本身就是融匯中西、開放兼容的産物,因此,在這種獨特地理、文化環境浸淫下的廣東人,具有開放的思想意識,善於接受外界新的東西,並能够兼容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見、不同的事物。廣東人不會對别人的喇叭褲、長頭髮評頭品足,不會看見别人發財致富而眼紅嫉妒,不會因爲外來競争而歧視排擠他人。正因爲如此,才有近20年來廣東文化、經濟的大發展並影響内地,才有全國的人才、全球的商家匯聚廣東而共謀發展。       

  四、 守法重義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基本要求,也是廣東人今後必須加强培育的内容。所謂“守法”就是遵章守法,依法辦事。所謂“重義”,就是要重道德,講誠信,守承諾。“守法”與“重義”是相輔相成的,“守法”必會“重義”,“重義”促進“守法”。過去一段時間,我省一些地方假冒僞劣産品成灾,在全國造成了不良影響,損害了當地的形象,影響了經濟的發展。前段在防治“非典”藥物緊缺時,更有一些商家乘機哄抬物價。這雖是少數地方、少數人所爲,但造成了惡劣影響。這些都反映了一些人法制觀念的澹薄、道德的缺失,應爲新時期廣東人所不齒。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中國加入WTO後,更要按規則辦事。廣東要進一步發展,必須重構信譽,重塑廣東人“守法重義”形象,大力倡導“守法重義”的精神。

  五、 愛國奉獻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本質。廣東人雖然務實、重利,但並非只顧自己,而是有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就連海外廣東人也素有念祖愛鄉的優良傳統,無論是辛亥革命、抗日戰争還是新中國的成立,以及改革開放後的現代化建設,海外廣東人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並不總是一帆風順、春光明媚,有時也會陰風冷雨,甚至還會碰到暫時的挫折。但是,只要有“愛國奉獻”的精神基礎,就會無往而不勝。今年初,當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型肺炎肆瘧我省時,我省的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棄“小我”而爲“大我”,舍“小家”而爲“大家”,與“非典”疫情展開了大智大勇的搏鬥,一些醫務工作者甚至犧牲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新時期廣東人精神的新篇章,使傳統的“愛國奉獻”精神在新時代得到了傳承和發揚。無數事實説明,有了“愛國奉獻”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必能到達勝利的彼岸。

  六、 共同富裕

  這是新廣東人精神的時代特徵。“共同富裕”講求的是雙贏、和諧、博愛。它首先要求對外來投資者、創業者,包括華僑華人投資者、留學回國創業者,要本着互利雙贏的原則進行合作。所謂“你發財,我發展”,“今天借我一粒谷,明日還你一桶糧”,就是很通俗而生動的説法。另一方面,實現“共同富裕”,就要胸懷全局,看到全國、全省還有許多地方比較落後,還有許多人比較貧窮。廣東先富起來了,要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相對落後的省份給予幫扶;富裕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有責任幫扶山區,先富起來的人群有責任幫助、帶動貧困的人群。“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出錢獻力,做出應有貢獻,更能顯示出新時期廣東人不同的精神風采。

  

  (寫於2003年“五一”假期,全省開展“新世紀廣東人精神”大討論時)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