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僑務工作不能“一切向錢看”
近幾年,社會上一些人産生了“一切向錢看”的思想,並表現在行動和工作上。這種情况在僑務工作也有所反映,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以“錢”論愛國。有的地方,在評論某個僑胞、港澳同胞是否愛國時,往往以他是否有捐獻作爲衡量的標準,似乎有捐獻的就愛國,捐獻越多越愛國,没有捐獻就不愛國。
二是不顧華僑的意願,勸捐勸募。一些地方爲加快建設步伐,違反政策,通過出訪、僑刊鄉訊或寫信等方式向海外僑胞勸捐勸募。一些較富有的華僑回來,往往縣、區、鄉層層設宴,要求華僑在本縣、本區、本鄉投資或辦公益事業,弄得華僑很反感,左右爲難。有的華僑回來,遇到這樣的事,表示以後不敢再回來了;有的聽到這樣的傳聞,思慮再三,不敢貿然成行。
三是在落實僑務政策上,個别地方存在“有貢獻(捐贈)就落實.没有貢獻就不落實”的思想,或者暗示華僑在領回房屋後,要有所“表示”。不是把落實政策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義務,而是以之作爲向華僑伸手的本錢。祖籍我省某縣的一位泰籍華人作家在近幾年曾出版《絲綢之路》等書,介紹中國的大好河山。土改時他在家鄉的祖屋被没收分給農民,寡嫂被趕到外地,近年遷回家鄉後無屋居住。他要求退還房屋,但家鄉政府就是遲遲不退,於是他憤而在泰國華文報紙上連續發表文章,批評我落實僑房政策是“騙人的宣傳”。省僑辦撥給該縣幾萬元專款要求抓緊落實退還該房,但該縣有的人認爲他只不過是個摇筆杆的,没有多少錢,在“重點人物”裏排不上隊。因而雖經有關部門一再催促,拖了一年多仍遲遲不落實,弄得他很有意見。
四是在外貿方面,更多地着眼於“錢”。把一貫熱愛新中國、着力推銷國貨和促進我外貿事業的老華僑冷落一旁,搶了他們的生意,使他們陷入困境,令他們很傷心,説我們“喜新棄舊,過河拆橋”。
此外,在接待、服務等方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方面的問題。
出現以上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對華僑缺乏正確的認識,以爲華僑都是“腰纏萬貫”的富翁,而把華僑當成“摇錢樹’;有的是不懂政策,政策觀念不强;有的看來也與我們一些不恰當的提法和宣傳有關。無論如何,這些做法已在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引起了他們的不滿和反感。因此,必須加强對幹部(包括僑務幹部)的政策教育,采取必要的措施,克服僑務工作中“一切向錢看”的思想。
(原載國務院僑辦《僑務工作研究》198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