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粤 僑 丹 心
1.廣東省是中國的南方省份,是我國的重點僑鄉。
2. 自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廣東省根據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充分發揮毗鄰港澳、華僑衆多的優勢,工農業生産、城鄉建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3. 1988年11月,在廣東省舉行的“廣東改革、開放十件大事”評選活動中,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推薦的“廣大僑胞熱心捐辦公益事業”不負衆望,經數十萬各届人士投票光榮入選。僑胞、港澳同胞愛國、愛鄉的善舉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肯定和讚揚。
4. 據統計,祖籍廣東的華僑華人約有兩千萬,遍佈世界各國。在衆多的港澳同胞中,祖籍廣東的就占了90%以上。
5. 廣東爲什麽有這麽多的海外僑胞?海外鄉親爲什麽對故土愛得這麽深沉?這是有歷史緣故的。
6. 海外僑胞素有愛國愛鄉,支持國家建設,捐辦公益事業的傳統美德。他們身居海外,心係故土,時刻盼望着國家富强、民族振興,盼望着家鄉人民安居樂業,能過上好日子。他們稍有積蓄,便興學救灾,接濟鄉人,興辦公益,造福桑梓。
7. 早在19世紀末,廣東就出現了由華僑捐資興辦的公益事業。到1949年止,僑胞在臺山就捐建了中小學90多間,橋樑15座,文化室、圖書館5間。
8. 祖籍開平縣的僑胞在30年代就捐建了開僑中學、關氏圖書館、司徒氏圖書館。
9.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開始了歷史的新紀元,海外僑胞愛國愛鄉,支援祖國建設的熱情高漲。從1950年至1965年,廣東省各地由僑胞集資捐建的中小學有一百多間,圖書館、文化室、橋樑也有幾十間(座)。
10. 1966年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間,廣大僑胞愛國愛鄉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挫傷,捐贈事業一度中斷。
11. 1978年10月,我國政府糾正了歷史上的錯誤,徹底平反了歸僑僑眷中的冤假錯案,退還了錯没收、擠占的華僑祖業,維護了廣大僑胞的合法權益,結束了閉關鎖國的局面。
12. 改革、開放重新激發了廣大僑胞、港澳同胞愛國愛鄉的熱情。振興中華,是海内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僑胞們紛紛解囊捐辦公益事業,支援家鄉建設。
13. 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至1988年底,廣東省接受僑胞、港澳同胞捐贈的款物折合人民幣36億多元,新建、擴建、修建學校7716所,醫院874所,文化室、圖書館、影劇院285間,橋樑2263座,幼兒院685間,敬老院619間,自來水、水利電力工程896宗,華僑大厦、僑聯大厦528間,以及科學館、體育館、少年宫等一大批項目和設施,有力地促進了廣東省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僑胞們爲廣東省的經濟振興,城鄉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4. 在南粤大地,無論是在富庶的珠江三角洲,還是粤東、粤西和粤北山區;無論是著名的僑鄉,還是邊遠地區,到處都可以看到僑胞捐建公益事業的項目。
15. 這一幢幢的建築物,傾注着僑胞們對故鄉的桑梓情懷。僑胞們對家鄉的巨大貢獻,猶如一座座愛的紀念碑,永遠聳立在南粤大地上。故鄉的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海外親人的深情厚意。
16.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
17. 教育的興衰關係到國家的振興與民族的存亡。廣東教育事業的發展引起了僑胞們的極大關注。
18. 爲了普及教育、振興廣東的教育事業,僑胞們把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作爲己任,傾注了許多精力。
19. 據統計,從1978年至1987年十年間,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贈用於發展教育事業的款物折合人民幣10多億元。廣東省利用捐贈的款物共新建、擴建、修建大中小學校7716間,有力地推動了廣東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造就了大批人才。
20. 汕頭大學是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誠先生捐資3億6千多萬港元興建的。
21. 李嘉誠先生在談到汕頭大學時深情地説:“汕頭大學的創辦乃爲國爲民之根本,較之其他事業更爲重要,所以我應捐資興建汕頭大學,使我更好地爲祖國四化建設培養英才,這是本人的最大心願。”
李先生的這番話,表達了廣大僑胞、港澳同胞愛國愛鄉,熱心辦學的赤子之心。
22. 汕頭大學環境幽雅,教學設備齊全,有多個項目處在國内領先地位,是廣東省綜合性的重點大學。
23. 五邑大學是由江門五邑旅居美國、加拿大和港澳的鄉親與國内有關單位聯合集資,共同籌建起來的一座大學。
24. 梅州嘉應大學的興建,得到了曾憲梓、田家炳、熊德勛、何鄭珍妮等多位海外鄉親的資助。
25. 韶關大學、西江大學的興建得到了吴桂顯、蘇東霖、霍英東等多位僑胞、港澳同胞的鼎力支持。
26. 著名美籍華人、諾貝爾奬獲得者、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爲了推動中國高科技研究的發展,牽頭發動海外各界知名人士集資600萬港元,在中山大學捐建一座研究中心,目前,楊振寧博士還在爲研究中心的進一步擴大而繼續努力。
27. 爲瞭解决家鄉子弟上中學難的問題,香港知名人士陳經綸先生在故鄉新會縣捐建了陳經綸中學。陳經綸中學環境幽雅,是一座具有現代化水準、設備齊全的高級中學。
28. 1981年後,陳經綸及其昆仲陳子民、陳經興、陳經華繼承先輩遺風,成立陳瑞琪基金會,先後在家鄉、新會縣捐建兩間中學,擴建兩間小學,新建一間幼兒園,捐資興建縣人民醫院、五邑大學,捐資額達400多萬港元。1988年4月陳經綸先生宣佈捐資2000萬港元在北京興建一間高級中學,現已破土動工。
29. 陳經綸父親陳瑞琪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愛國華僑。早在20年代就在家鄉新會及廣州、江門、佛山、港澳等地和越南捐資興辦了10多間學校,並經常發放糧款衣物救濟貧民、灾民。1949年後,依然持續不斷地資助家鄉的學校、醫院,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間才被迫中止。
30. 在紀念陳瑞琪先生誕辰一百週年大會上,黄清渠副省長代表廣東省人民對陳氏家族兩代人堅持興學辦公益事業的義舉表達了謝意。
31. 在著名僑鄉臺山縣,僑胞捐資辦學的事迹更爲突出。從1978年到1988年,僑胞捐資新建、擴建、翻修的中小學446間,總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目前,臺山縣已實現村村有小學、鎮鎮有中學。
32. 香港知名人士林百欣先生熱心公益事業,在汕頭市捐資1000多萬港元,興建了林百欣中(小)學。林先生在故鄉潮陽縣捐資800萬人民幣的學校正在興建之中。林先生還在中山市隆都醫院捐建了一座大樓,捐贈了一批先進醫療設備。
33. 羅定華僑中學的建立,得到了多位美國、加拿大僑胞和港澳同胞鄉親的資助。
34. 豐順旅泰同鄉會集資捐建的龍泉中學,依山而立,富有民族特色。
35. 揭西縣的河婆中學,是一座華僑捐辦的老學校,她曾爲廣東培養出許多人才,如今,僑胞又繼續捐資擴建。
36. 港澳知名人士樑球琚先生,在廣東省多次捐資辦公益事業,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迹。
37. 美籍華人、著名化學家王磊教授,爲了推動中國的化學研究事業,毅然將自己多年收集、珍藏的《化學文摘》捐給廣州中山圖書館,這些文獻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參考價值。
38. 以愛國武術家霍元甲名字命名的佛山市元甲小學的重建,得到了霍英東、馬萬琪等數百位海外鄉親的熱心資助。
39. 元甲小學設有語言實施室、電腦室、體育館、游泳池,其教學條件、教學設備十分先進。
40. 爲了擴大教育面,爲家鄉培養更多的人才,僑胞們捐資興建各種類型的職業培訓中學。
41. 臺山縣磐石電視大學是美籍華人李磐石夫婦捐資30萬美元興建起來的。
42. 臺山溯源電子學校由旅美僑胞和港澳鄉親捐資興建。這座學校爲社會輸送了許多人才,是江門市的重點中學。
43. 揭西縣捷和工業中學,由香港同胞鄭翼之先生捐資470萬港元建立。該校開辦了許多班别,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44. 新會縣荷塘職業中學專業班爲社會造就了許多人才,該校的建立和設備的引進得到了旅港鄉親的關心和資助。
45. 十年來,由於海外僑胞和港澳鄉親的熱心支持,廣東省各僑鄉中小學的教學設備都比較先進,教學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6. 爲了確保教學質量,海外僑胞十分注重改善教師的待遇,注重教師的宿舍建設。
47. 這真是:今日教師得以安居,他日學校人才輩出。
48. 爲了把家鄉的學校辦好,保证學校的教學經費,旅外鄉親紛紛在學校集資成立基金會,用於修膳校舍、奬教奬學。據統計,僅臺山縣就有116間學校設立了基金會或奬學金。
49. 爲了促進和發展廣東教育事業,1989年廣東省成立教育基金會,香港知名人土曾憲梓、黄球先生率先向基金會捐款100萬港元,海外各界人士紛紛響應。
50. 霍英東先生宣佈:每年捐贈100萬港元給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用於發展廣州市的教育事業。
51. 辦廠養校是當前捐資辦學的新趨向。爲了探索學校教育與保证教學經費的新路子,一些僑胞捐建學校後又引進設備技術,捐辦工廠、農場,將所得的利潤作爲辦學經費。
52. 這座正在建設中的新會縣羅坑水泥廠,就由陳經倫先生捐資400萬港元與羅坑鎮合辦。
53. 東莞市常平土塘區的果場、猪場、魚塘由香港宗教界知名人士黄水先生捐建,所得到利潤全部用於其捐建的黄水小學及鎮上的公益項目。
54. 美籍華人陳榮暢先生從美國、加拿大等地引進良種,在故鄉臺山捐資700萬港元辦起了農場。陳先生表示希望能將外國的良種在故鄉引植推廣,全部收入將用於公益事業。
55. 香港同胞莊炎輝等31位鄉親在汕頭達濠華僑中學内捐資130萬港元建成工業大厦,廠房出租每年爲華僑中學提供10多萬元教育基金。
56. 爲了保证揭陽縣揭和工業中學的教學經費,鄭翼之先生捐資興建了安樂賓館,部分收入撥歸該校使用。
57. 梅州華僑中學校辦工廠的設備全部是旅港鄉親捐贈。學校辦廠既可以爲學生提供勤工儉學機會,又可以增加教育經費來源。
58. 隨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僑鄉人民對科學技術、文化娱樂的要求也不斷地提高。爲了滿足家鄉人民的需要,僑胞紛紛捐資興建科學、文化項目。
59. 在臺山縣一公里長文化區内,薈集了由海外鄉親捐建的多個大型科技、文化項目。
60. 臺山縣擁有這麽多功能齊全、設備先進的科技、文化設施,與海外鄉親的鼎力支持、慷慨捐助分不開。這些設施對臺山縣的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61. 佛山市石灣區鄱陽鄉龐賽老幼中心和村道是旅港鄉親周星拱先生捐建的。
62. 這座氣勢雄偉的中山紀念堂由香港知名人士郭德勝先生捐資1000萬港元建成,目前是中山市重要的文化項目。
63. 對祖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古迹的保養修葺,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表示出極大的熱誠。
64. 設在斗門縣圖書館内的嵩光文物室和文物都是僑胞嵩光夫婦捐建(贈)的。
65. 始建於唐代的潮州開元寺,旅外鄉親集資數百萬港元將其修葺一新。
66. 廣東北部山區南雄縣的三影塔,已有970年的歷史。1984年由澳門同胞盧道和先生出資維修,如今雄姿不减當年。
67. 佛山梁園是廣東古建築四大名園之一,是美籍華人、著名文豪樑厚甫先生的家産。1988年樑先生將該園的所有權贈送給佛山市人民,並捐資近百萬港元作爲修復梁園的經費。
68. 捐辦醫院是海外僑胞的傳統,也是10年來僑胞捐辦公益事業的突出方面。
69. 汕頭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由香港同胞李嘉誠先生捐建,占地面積39562平方米。這是一座現代化的醫院。該院的建成,對保障人民健康,發展粤東地區衛生事業起了重要作用。
70. 廣東省英東心臟中心是霍英東先生捐資2200萬港元興建的。
71. 番禺何賢紀念醫院由已故港澳知名人士何賢先生捐資450萬人民幣建成。該院是一座規模較大,設備齊全的縣級婦幼保健醫院。
72. 以醫術高超聞名海外的廣州南方醫院,擁有幾十臺從西德、美國引進的血液透析機,這些設備全部都是華僑捐贈的。
73. 開平縣人民醫院救護中心,由美籍華人利國偉先生捐建。
74. 新會縣人民醫院的建立,得到了旅居美國、加拿大、港澳等衆多鄉親的資助,耗資1300多萬港元建成,徹底解决了新會縣農民就醫難的問題。
75. 順德縣醫院由香港知名人士鄭裕彤、李兆基先生捐資800多萬港元建成。該院的設備十分先進,在國内堪稱一流。
76. 由200多位僑胞、港澳同胞集資捐建的梅縣白宫醫院,結束了當地長期借用民房行醫的歷史。
77. 正在興建的普寧縣華僑醫院,是旅泰僑胞、港澳同胞集資1200萬港元興建的項目。
78. 爲了强國健民,促使中華體育走向世界,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爲廣東省的體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79. 香港知名人士霍英東先生是愛國愛鄉、捐辦公益事業的杰出代表。1978年以來,霍先生捐辦公益事業的資金達6億港元。廣東省各地都留有霍英東先生捐資辦公益事業的業績。
80. 霍英東先生是熱心發展廣東教育事業的帶頭人,在三水縣、番禺縣捐建了體育館和體育場,在中山大學興建的英東體育中心,具有國際水平的多項配套功能。除此之外,霍先生還每年撥出50萬元人民幣作爲維修中山大學體育中心的費用。並每年出資贊助“省港杯”足球賽,爲廣東的體育事業付出了許多心血。
81. 聞名世界的金利來領帶大王曾憲梓先生十分關心廣東的足球運動。曾先生出資舉辦的“憲梓杯”全國足球賽,推動了廣東足球運動的發展。
82. 由曾憲梓先生資助的强民女子足球隊,多次獲得全國女子足球賽的好名次。
83. 這是香港同胞朱正賢先生資助興建的臺山正賢體育訓練館。朱正賢先生舉辦的“振興杯”全國排球賽,推動了排球項目的發展。
84. 在1987年全國第六届運動會上,廣東省體育代表團取得了金牌第一的團體冠軍,有數人打破世界記録。這成績的取得與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巨大支持分不開。
85. 又一座現代化的體育館正在興建,潮汕體育館的籌建得到了莊世平等衆多海外鄉親的資助。
86. 海外僑胞慷慨解囊的目的就是希望民族振興,國家富强。
87. 老有所養,幼有所教。尊老敬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88. 三水縣蘆苞敬老院是僑胞、港澳同胞與國内鄉親共同集資興建的。在衆多的老人中,有5位老阿婆是近年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回來定居的“紅頭巾”。正是:昔日在海外終日辛勞漂泊,今日歸故里安享幸福晚年。
89. 潮州市福利院由香港同胞沈廣河先生捐資60萬港元擴建。這裏分别收容安置了部分孤寡老人和殘疾人,解决了一批殘疾人的就業謀生問題。
90. 中山市頤老院、斗門縣“老人之家”的興建與設備配套得到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支持與捐助。
91. 清遠市石角鎮幼兒園是香港同胞黎金康先生捐建的。
92. 位於新會縣陳冲鄉的陳經華幼兒園,由加拿大華人陳經華先生捐資150萬港元建成。
93. 這一座座敬老院、幼兒園,顯示了海外鄉親對故鄉人民的一片摯愛之心。僑胞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94. 俗話説:路通財通。路網建設與經濟振興有着密切的聯繫。
95. 南粤水鄉,水網河灣交織,以往汽車出門總離不開船。1983年以前,從廣州市到中山、珠海一帶竟然要過多個渡口,如今這已成爲歷史。
96. 爲了搞好路網建設,使交通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1978年至1988年十年間,廣東省發動國内各界人士,采用多種辦法集資幾十億人民幣,修建大中小橋樑1195座,貫通所有的公路幹綫,極大地改善了廣東的交通狀况,爲廣東的經濟振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十年來共接受海外鄉親捐贈的各類汽車近7萬輛,捐資修築的公路7793公里。
97. 如今廣東省的公路四通八達,橋樑暢通,其中包含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功勞。
98. 1988年建成通車的洛溪大橋,凌空而起,宛如長龍卧波,蔚爲壯觀。洛溪大橋的建成,標誌着番禺縣的交通已徹底改善。
99. 地處粤閩交界的大埔縣,真是開門見山,山連着山,生産發展緩慢。
100. 海外鄉親深知故鄉的困境,紛紛捐款捐物幫助家鄉改善交通。經過幾年的努力,昔日的山中縣如今各鄉鎮都修建了公路,爲大埔縣的對外開放與經濟振興創造了條件。
101. 香港知名人士姚美良先生對家鄉建設十分關心,近年來致力在家鄉捐辦公益事業,姚先生投資興建的永芳工業開發區將推動大埔縣的經濟振興。
102. 潮州市韓江大橋的建成,改善了潮汕地區與福建的交通聯繫。
103. 興修水利電力和自來水工程,也是海外僑胞在家鄉辦公益事業的傳統項目。
104. 三水縣獨樹崗村民過去靠水兜在河涌水井打水,如今已用上了乾净的自來水。
105. 清遠市三坑水電站的建成,解决了農田灌溉和農民的飲水問題。這些項目全部都由旅外鄉親捐資捐物修建。
106. 又是一個豐收年。豐收的成果離不開海外鄉親的支持和幫助。每年,廣東省各僑鄉接受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贈的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等數十萬噸,有力支持了家鄉的糧食生産。
107. 爲表彰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對廣州市社會事業的巨大貢獻,1988年10月16日,廣州市政府授予霍英東、何添、戴宗漢、戴賀庭、石景宜、温祥來、張耀宗、吴有源、胡忠、賴煒棠先生等十位華僑、港澳同胞杰出代表“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108. 廣東的建設成就離不開海外僑胞、港澳鄉親的大力支持,廣東人民不會忘記海外鄉親的無私奉獻。
109. 隨着廣東省的進一步改革開放,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辦公益事業將日益增多。當前,捐辦公益事業已向着搞開發性工農業,支援家鄉經濟建設的方向發展。廣東省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將一如繼往地實行改革開放的方針,貫徹執行各項僑務政策,保護華僑、港澳同胞的合法權益,保護海外鄉親愛國愛鄉、捐辦公益事業的熱情。
110. 我們相信:只要廣東省六千萬人民和海外二千多萬鄉親齊心協力、携手合作,廣東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麗,更加繁榮昌盛。
(注:1988年中國改革開放10週年時,廣東省僑辦决定拍攝反映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捐贈興辦公益福利事業的專題資料片《粤僑丹心》,贈送給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及其社團和國内外有關單位。該片由黄德才、李國全、樑兆澄同志策劃,廣東省僑辦主任司徒戎生監製,廣東省華僑録像通訊服務公司攝製。應攝製單位之邀,由我撰寫解説詞。該片通過鏡頭比較全面地反映了改革開放頭10年廣東接受僑捐興辦公益慈善項目的情况,以大量無可辯駁的事實澄清了“廣東的捐贈90%是假的”傳言,維護了僑捐和廣東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