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世界著名海洋科學家吳京院士盛贊“南海1號”
1987年,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合作尋找一條沉船時,在陽江海域意外地發現了一條古沉船。考古學界認爲,這一發現極可能與海上絲綢之路有關,因此立即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矚目。該船隨即被國家文物管理部門命名爲“南海1號”。2000年,考古部門對“南海1號”正式展開調查。
今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派團赴陽江考察“南海1號”的考古情况。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向考察團作介紹時認爲,“南海1號”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地位,相當于陸上絲綢之路的敦煌,堪稱“海上敦煌”。
今年6月13日,世界著名海洋科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京教授,在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周義副主任、中山大學黃偉宗教授陪同下,到陽江就“南海1號”沉船進行了考察,當解說員說到船上發現猪骨頭時,吳京提出了“船上有沒有發現鶏骨頭?”這個問題。衆人皆笑,都以爲吳京僅是開玩笑。待他說出緣由,方知這個問題涉及古代航海船上生活和生命的科學。原來,古時遠航的船員容易出現敗血病,當時人們認爲鶏的內臟可以防治敗血病,故船上多養有鶏只。
吳京不時將臉靠近展橱的玻璃,仔細觀看橱內出水的南宋瓷器,幷連聲驚嘆“不得了”。他認爲“南海1號”是航海史、航海科學和航海文化史的重大發現,是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依據,對保護和研究提出了重要的建議。他一再强調,挖掘和將來建水下博物館都要保持古船處于與原先沉睡海底的相近環境中;要詳盡記錄挖掘的過程,以完整保存這一份珍貴的古代科技和文化遺産。
現年70歲的吳京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臺灣研究院院士,曾任臺灣成功大學校長。數年前,中國大陸軍艦訪問東南亞,一位艦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600年前,我們的祖先來過這裏(指鄭和下西洋)。”吳京看了有關電視新聞報道後,從此在美國和臺灣致力于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和宣傳,積極倡導鄭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1405年~2005年)的紀念活動。此次來粵,他還到中山大學作以鄭和下西洋爲切入點振興中華文化的講學。
一次,一位美國海軍人士與吳京閑談,說到鄭和下西洋的船隊有300艘船時,帶著很敬佩的口吻對吳京說:“300艘,你擺擺給我看看。”對鄭和下西洋的研究,美國人賦予了更多現代理念。比如,不同的行業對鄭和龐大船隊的海上航行,分別著眼于海上通訊聯絡、海上生活和補給、海上防衛等等。
吳京在美國一間學校講學時,一個美國孩子問他:“我知道中國的長城,長城與鄭和有什麽關係?”吳京答說:“600年前鄭和出海,可以與600年後美國人登上月球媲美。”
吳京還有一些獨特的見解,比如他認爲,麻將可能是鄭和發明的,依據是麻將牌中的東南西北可能就是當時根據海上航行方位定下的,“索子”可能源于船上的繩索,等等。
(本文作者系《羊城晚報》記者,2004年5月26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