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絲路兩千年 蔚藍世紀共起航
在新世紀的第一年,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我謹代表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向出席研討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根據省領導的指示,從去年6月開始,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和珠江文化研究會牽頭組成了有著名文化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地理學家以及新華社廣東分社、人民日報華南分社、南方日報、羊城晚報、香港商報等單位參加的“海上絲綢之路專家考察團”,多次對我市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進行學術考察。隨後,經過周密的準備和一系列艱苦工作,召開了這次學術研討會。我代表中共湛江市委、湛江市人民政府,對爲籌備這次會議付出辛勤勞動的省政府參事室、省文史研究館、珠江文化研究會和各位專家以及新聞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從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啓航的國際性貿易交往海上通道,歷時2000年。從航綫方向來劃分,有通朝鮮半島和日本國的“東海絲綢之路”;又有通南海、印度洋沿岸諸國和地區的“南海絲綢之路”。這次會議,主要是研討“南海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諸港口的問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和歷代政權逐步認識自己的海洋優勢,揚帆搏浪,開拓出這條中西交通史上的和平開放之路、貿易交往之路、互惠發展之路、促進了我國和航綫沿途國家及地區之間經濟、文化、科技、藝術、宗教各方面的交流,爲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曾經幾度輝煌。海上絲綢之路時間長,空間廣,需要研究的問題涉及許多學科,這次會議邀請全國各地的多個學科的專家學者與會,就是希望通過共同研討,推進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論證和開發利用。
湛江市的雷州半島,三面臨海、港灣衆多,是我國大陸通往東南亞、非洲、中東、歐洲和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口岸,是海上絲綢之路航綫前沿的重要地段。據《漢書·地理志》、《舊唐書·地理志》、明清地方志和有關史籍的記載,自漢代以來2000年間,湛江的主港口適應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和行政區域建置的需要,從雷州半島南端逐步向北擇優選址遷移,先後形成了西漢徐聞港、唐宋元雷州港和明清石門港、赤坎港和民國時期的廣州灣港,在各個歷史階段發揮了對外貿易交往的作用,時至今日,仍然保存著不少海上絲綢之路的遺址、史迹和文物,可以供我們調查考察、解讀研究。
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有的問題仍存歧見,有待深入探討。比如,最早記載于歷史文獻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古港之一的西漢徐聞港,具體地址在今什麽地方?是什麽類型的港口?從明代到現在,就有今徐聞縣說、今海康縣(雷州市)說,又有始發港說、一港多區說、大徐聞說、番禺外港說、出口港說、中轉港說等等,可謂衆說紛紜。這種情况在學術研究中很正常,是好現象。只要持之有據,言之成理,在研討過程中從某種角度或層面提供有關資料,就有利于拓寬視野,推動研究深入開展。解决學術分歧問題,正是需要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研討氛圍,才能逐步得出符合歷史真實的結論,取得共識或階段性共識。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寶貴歷史經濟文化遺産,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我們湛江各地,應以這次學術研討會爲契機,吸收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繼續深入探討,瞭解雷州半島在海上絲綢之路長河中的歷史圖景和文化內涵。與此同時,更應有效保護、合理利用這一歷史文化遺産,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海上絲綢之路的對外開放傳統,爲振興湛江經濟文化作出貢獻。
往事兩千年,人間滄桑巨變。昔日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木帆船,已變成了鋼鐵巨輪。今天,雷州半島沿岸有20多個港口,擁有泊位170個,年通過能力3164萬噸。湛江港擁有萬噸級以至5萬噸級泊位20多個,擁有全國第一座30萬噸級石油碼頭、現代化的15萬噸級礦石碼頭和華南最深的深水航道,可進出10萬噸以上的輪船,爲國家級的樞紐港,集裝箱內貿運輸華南主樞紐港,全國十大港口之一,具備建設國際一流大港的優越條件。
湛江人民繼承和發揚前輩勇于善于耕海、闖海和對外交往的傳統,以港興市,發展自己。今天的湛江,轄區人口700萬,城區人口150多萬,已成爲國家一類大城市,幷朝著“環境優美、秩序優良、經濟發達,文明富庶”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健步前進!
昔日,漢武揮鞭,南海絲路曾輝煌;如今,湛江百舸爭流,浪遏飛舟。撫今追昔,我們感到,這次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南方港學術研討會,探尋歷史踪迹,破解千年海上絲路之謎,意義積極而深遠。我預祝研討會碩果累累,圓滿成功!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湛江市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