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燕都文化及景區的整合與規劃
一
三年前,應懷集縣的邀請,我們廣東省珠江文化研究會一行數人,來到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後來,又由于相關的設計項目,我們又多次赴懷集考察。懷集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無不在我們心中,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于是,便有了我那篇《“佛眼”所俯瞰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拿懷集的風光,與南非著名的景點“上帝的窗口”作比較,點出了懷集風光之美、懷集景觀之妙,幷不由自主地寫道:
這裏不是“上帝的窗口”而是“佛眼”所在,方可看到本原的自然,本原的萬物,本原的人!
“佛眼的世界”,在一片綠葉,在一束鮮花,在一隻金燕,在你我的心中!
我忽地恍悟,這世界,當是美的極致!
而美,當在凝眸中的瞬間而獲得——對大山的凝眸,也包括對人生的凝眸。
這“不由自主”寫出來的文字,也當是一種頓悟吧,文學作品,尤其是散文,本就不是邏輯推理産生的,而是情感的發酵、思維的悟覺。
不過,現在,轉而寫如何從美學上探討燕都文化及景區的整合與規劃,則不僅僅需要悟性,也需要嚴謹的理性思考,來不得半點草率與敷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縱然“上帝的窗口”下的景色,也許不及懷集風光的十分之一,但是,“上帝的窗口”爲何出名,成爲南非的經典旅游綫路,却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筆者走過這一綫路,“上帝的窗口”俯瞰的是冬季高原下的一片起伏的綠洲,同時,還有蘑菇奇石、新娘的面紗(瀑布)……,以及沿途的風味小吃等等,讓旅游者不斷有視覺、聽覺、味覺的衝擊,當然,其核心部分,還是舉世聞名的野生動物保護地,人們不斷爲野牛、長頸鹿之類歡呼。
這一綫路給筆者的啓發在于:
第一,如何抓住旅游景觀的核心部分,把這一部分的文章做大做足,令游人産生强烈的興致;
第二,在突出核心部分之際,如何把景點變得豐富多彩,各具個性,從而一步一步地引人入勝,産生視覺上的愉悅;
第三,除開視覺上的衝擊外,還要考慮聽覺、味覺衝擊,總之,要調動一切有效的、積極的因素,引發游客的關注;
第四,考慮到游客的品味,旅游景點無論是命名、設置、規劃上,都也應有相應的品味,不可太低俗,亦不可太陽春白雪,要選擇好所針對的文化群體——人們的旅游品味在不斷地提高與變化。
第五,變是唯一的不變,一句話,如何在審美上下功夫,對游覽綫路、景觀設置等等,加以整合與提升,使之成爲經典綫路,聞名天下,這明需狠下功夫的。
……
還可以歸納好幾條,但印象最深刻的,當還是這五條,這五條有的是直覺,有的是思考,都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完全可以說,懷集的旅游資源,比我所走過的南非這一條旅游綫路,要豐富多彩得多,要有底蘊得多,有發展前景得多,關鍵是如何把這篇做好、做大。讓中外游客爲之矚目,樂而忘返,來一次兩次還不過癮。
對于懷集而言,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是數一數二的,不比別的地方差。很多風景點,都是他處所無的,稱得上“奇絕”二字,如自然景觀上的燕岩,人文景觀上的六祖岩等。只要有巧思、有一個宏觀的把握,是必能使懷集旅游業有一個質的飛躍。
二
被稱之爲“燕都”的懷集,它的自然景觀之核心內容,毋庸置疑,便是金燕的奇迹般的聚集。而金燕文化,則由此産生,其內涵是非常宏大與深刻的。當年,我就寫過:
一年一度的燕子節,當是怎樣一個盛會?據說,最盛之時,燕岩的燕子有百萬之衆,如今也有好幾十萬。
至今,人們還不知道,這幾十萬的金絲燕是從何處而來,又往何處而去?它們春天來了,秋深離去,年年如此,不改初衷,當在南洋有怎麽一個栖居地?
何苦窮窮追問,此亦爲佛緣也!
說到這裏的金絲燕,人們每每驚嘆,它們只有空中活著,從不落地,一旦落地,便再也飛不起了,惟有一死。
飛行,是它們無可抗禦的命運,也是它們惟一的生存方式。
不飛行,毋寧死。
年年歲歲,秋去春來,永不疲倦,也决不放弃。
這小小的生靈,不,一般有佛麽?
這段話,所揭示的,不正是一種文化的意蘊,審美的至高境界麽?何處來,何處去,本就是生命的追問;飛行,作爲無可抗禦的命運,更是審美的極致……而這裏邊,所知照出來的人類文化,以及這種自然境遇中的返照,分明激揚起的是一種崇高的、頑强的歷史主動精神……關于一隻小小的金絲燕的哲學思考,就是這樣開始的!
每年一度的金燕文化節,所追求的,或者說,所激揚起的,不正是這樣一種文化精神麽?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金燕奇觀,本就是天地神奇的造化,不爲人類的恣意的渲泄。只有大自然無窮的造化,不爲人類人爲地破壞或污染,方可以有這樣“大美而不言”的奇迹出現。任何疏忽、任何出軌,都勢必會造成這“大美”之毀滅,美國生態學家奧爾多·利奧波德在《沙鄉年鑒》中就說過:“當一種事情趨向于保護生物群落的完整、穩定和美麗時,它是正確的,否則,它便是錯誤的。”
誠哉斯言,懷集有這百萬金絲燕存在,正是昭示懷集生態的良性循環,懷集自然景觀的清純、素樸與隽永——這正是生態文化最高的啓示;尊重生命,不僅僅是人類自身的生命,而是整個生物圈的生命,無論是金絲燕還是青竹,只有對整個生命尊重,方是對人類自身生命的尊重。當人類失去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人類的生命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說,懷集旅游景觀的極,正是金絲燕文化,它是生態文化,是生命哲學,是審美的最高境界——這樣一個文化主題,是永遠不會過時,只會常青常新。
正是從這核心主題出發,我們的生態旅游,可以遍被懷集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例如,懷集境內的300多座石峰,天然渾成,雄偉壯觀,170多個奇岩异洞,更出奇制勝,各有千秋;衆多的河流溪水,千姿百態,色彩變幻——在離廣州這一區域性中心城市如此之近距離,自然風光仍如此原汁原味,實在是難能可貴。
金燕的存在,便是這裏生態環境的證明,金燕便是這樣一個象徵:不僅僅是她的輕盈、矯健、姣美,更在于她對于生存環境的一個充分的肯定。
這裏的山水,無一不畢具個性。在燕都的涵蓋下,讓它們一個個個性突現,各顯神通,是必可以打造出“燕都生態之旅”即“燕之旅”的名牌來——這可包括“古象之分”,包括衆多的野生動物及伴生的各類産品,從茶秆竹到燕窩的系列産品,這均是人無我有,獨此一家的,文章不可不做足矣。
三
說“燕都”,我們講的是生態平衡,天人合一,複歸自然。而這本就是“何處惹塵埃”之空靈與徹悟。所以,上邊的引文中,更說到,“小小的生靈,不就是佛麽”?
是的,六祖在這裏隱居10多年,他是怎麽在這裏體悟出佛的真諦?
難道不正是懷集這“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生態環境麽?說到底,佛性,也同樣是人與萬物所共有的對自然,對生命的徹悟。所以,我才在《“佛眼”所俯瞰的》中寫道:
懷集的一切,都這麽充滿了神奇的色彩,大至巍巍群山,小到渺渺金燕,都不能不教你刮目相看。也許,正是這麽一塊奇异的土地,處處都有佛的啓迪,所以,六祖惠能方在此得到“逢懷則止”的昭示,從而在這裏一隱居便是上10年光陰,成爲佛教第一大改革家,使禪宗影響了整個世界,幷且大大地推進了人類的思維方式。世界把他與老子、孔子列爲中國三大哲聖,當是實至名歸。
在黑暗的千年王國之中世紀,惠能當是人類走向光明的一盞長明燈!
在懷集叩訪這位哲聖的踪迹,方知他無所不在,無處不往。
這段話裏,我想揭示的是,惠能之悟,當是懷集所賦予的,所以,這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滿了靈性,閃爍有佛光。是這裏的自然生態,激活了這位哲聖“不立文字”的悟性,這當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如果說,燕都生態之旅的核心,是金燕文化,那麽,這燕都人文之旅的核心,則是惠能的禪文化。
其實,生態文化與禪文化,本就是相通的,或者說,就是一回事,不過是兩種不同的表述而已。人文,其實也是社會生態,是第二自然,禪,也可以稱之爲生態智慧,我們其實可以從很多的禪詩中體悟出來。那裏不分明告訴我們,自然是最有智慧的,自然最深層次,便包含人倫層次,人不可以淩駕于自然之上、萬物之上,人必須與環境協調,人與環境本就應是和諧的,共存于一個整體之中。
所以,懷集的生態之旅與人文之旅,本就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彼此難解難分。
幾年前,在給冷坑重修六祖禪院之際,我亦做了一個以六祖岩爲峰點的“六祖禪山”的規劃方案,內中,吸取了國內如東山法門、普陀山等禪山的規劃布局,更結合懷集的自然歷史環境,點綴了若干景觀,包括禪林、放生池、竹徑、記得,我還題過“竹影、清風、禪思”六字,實是營造這麽一個意境。由于規劃面積被及山巔,規模較大,一時實施尚有困難,但我覺得,不失時機,適當設置幾處投資不大的景觀,還是可以辦到的。
畢竟,這一人文主題,是與“燕之旅”的生態主題是互爲補充,互爲推動的,不可以截然分開。整合得好,則大大加增了“燕之旅”的文化內涵,更大大充實其之美的衝擊力。僅有一個方面,難免單薄,孤掌難鳴。
用佛家的話來說,人人身上有佛,萬事萬物亦有佛,金燕更有佛了!
四
用審美觀念,去觀照金燕文化,去整合懷集的生態與人文資源,我們將站在一個制高點上,視自然與歷史皆爲景觀,從中自可品味出無窮的韵致!“道常無爲而無不爲”,老子一語道出作爲大智慧的生態智慧,而用今日西方學者的話來說:“生命同樣也幷非只限于個體的自我,而是與自然資源息息相關。我們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然中生長和積累起來的。”換句話說,生態智慧正是與人類文化在“生命之河”中發生耦合,從而牢牢地連結在一起,把握住這一條,懷集的明天當百倍輝煌!
(本文作者系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華南理工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