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張銘清遇襲 台灣政治泰國化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灣遭到民進黨人及支持者的毆打,事件震驚兩岸以及國際社會。從深層次看問題,我們認為,這一事件已經敲響了警鐘,台灣政治已經展示了正在進入「泰國化」的特徵,正處在萬分危急的關頭!

  「泰國化」的政治有什麼特徵?初步研究,最重要的特徵有:一,在野政黨非理性化。二,政府組織虛無化。三,社會風氣暴力化。四,道德秩序混亂化。五,人民分裂必然化。六,利益衝突尖銳化。七,民主政治惡質化。

  台灣政治是怎樣進入「泰國化」了呢?如一一對照,可發現兩者絲絲入扣。張銘清遭到襲擊,更進一步充分表明,「泰國化」的政治,已開始進入台灣。馬英九政府正在滑向虛無化,社會的倫理道德進一步顛覆,民主與法制兩者正在脫離,在野黨力圖在台北街頭上演曼谷的癱瘓政府的好戲。

  因為台灣與世界經濟一樣,陷入了衰退困局,嚴重影響了民生,民怨沸騰,明年將更加惡劣。經濟大環境的不好,加速惡化台灣的政治環境,進一步催促政治「泰國化」。目前看來,以下的四大因素,是執政黨忽視或者沒有能力處理的,而這些因素恰恰是政治「泰國化」的主要導因:

  一,台灣的民進黨趨向泰國的民盟化。

  泰國的反政府組織民盟全稱為「人民民主聯盟」,2006年初,泰國國內一些反對時任總理他信的民間政治組織聯合組建民盟。這個政治組織最擅長的政治手段就是進行街頭革命,頻頻組織反政府的大規模示威遊行。今年5月下旬以來,民盟不斷組織反政府集會示威活動,指責沙馬政府是他信政權的代理。事態演變越來越惡劣,後來,民盟在曼谷組織大規模示威,衝擊政府部門並佔領總理府,支持者封鎖了泰國國會大院。泰國政治在民盟的干擾下,一片烏煙瘴氣,政府終於癱瘓。

  民進黨失去政權之後,一度彷徨無措,但是,泰國的政治事件發生之後,民進黨高層極度興奮,並開始嘗試重返街頭政治,在做了小規模的嘗試之後,現在不惜一切動員力量組織1025大遊行,此舉如果成功,民進黨的政治運作方式必將趨向泰國的「民盟化」。今後,更多的、更非理性的、更具衝擊性的政治示威遊行將頻頻出現在台灣街頭,馬政府必將焦頭爛額,有可能被癱瘓、被更換。

  二,民進黨支持者趨向泰國民盟支持者的暴力化。暴力介入政治,反對者、在野黨以非正常的手段來衝擊、干擾、破壞及阻止政府政策的實施。

  在泰國民盟組織者的策劃、鼓動、教唆之下,民盟的支持者越來越瘋狂,越來越趨向暴力,開始是零星的,個別的毆打,最後是群體的、大規模的暴動。泰國警方與民盟支持者曾在曼谷發生嚴重的衝突,造成2人死亡,400多人受傷。9月2日,持有刀棍和其他自製武器的民盟支持者與反對者在曼谷的大街上追逐攻擊、廝殺,發生了16年來最嚴重的暴力衝突。

  張銘清在台南被毆打的事件發生之後,陳水扁與民進黨的重要人物一再鼓噪打得好,民進黨主席含混表態,不知所云,打人者、施暴者振振有詞地說打人有理。如此這般,民進黨支持者今後在動用暴力方面必然會更加猖獗,與泰國民盟支持者一樣,暴力將成為民進黨支持者的合法鬥爭武器。武器、流血、死亡,將成為反對黨的代名詞。民進黨成為名副其實的暴力黨,為時不遠。

  三,台灣的民主政治趨向泰國的民主困境化。

  泰國陷入了「泰式民主的困境」,台灣則陷入了「台式民主的困境」。「泰式民主」的困境其主要特點是:國王一言九鼎,擁有絕對權威;執政黨(或執政聯盟)與反對派鬥爭異常激烈,雙方常陷入魚死網破式的對決,導致國家陷入周期性動盪。軍方僅效忠於國王而非政府,在黨派鬥爭達到無法調和時,常扮演「收拾殘局者」,發動政變進行「政治洗牌」,經過過度期後重新舉行大選。而新的民選政府往往又會陷入新一輪惡性爭鬥,導致新的政變。這一現象就是所謂的「泰式民主的困境」。

  台灣沒有「國王」。但是有比「國王」影響更大的「台獨」,軍方暫時也未介入政治鬥爭,但是,軍方的不介入卻如介入,不支持統一,但是包容台獨,導致執政者的無能化。此外,其他方面,特別是政黨惡鬥是一樣的,是不可調和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方式,更導致台灣政局無法平靜。張銘清在台南被毆打,實乃民進黨在遏制馬政府對大陸開放政策而採取的「魚死網破式的對決」的案例之一!馬政府的開放政策,可能會在民進黨的殊死一搏中退卻、殘缺、最後失敗。

  四,台灣的族群矛盾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

  衝突對峙,無法調和。這是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的寫照。如資料介紹:泰國人口約6300萬,其中約70%的是農民和城市草根階層。無論他信,還是沙馬均面向這部分民眾大力推行惠民政策,在經濟理念上強調刺激消費、鼓勵出口、大力吸引外資的經濟開放政策。這些選民成為他信和沙馬贏得大選的關鍵性支持力量。而佔人口約30%的中產階級、知識階層以及地方世襲領主等,則對他信勢力一味「討好」基層選民、損害中上階層的利益不滿,他們有的受到「惠民政策」的衝擊,利益受損;有的則在政治上不滿他信、沙馬,認為他信和沙馬「利用小恩小惠收買草根階層,純粹出於選票考慮」。在人數上,他們處於少數,因此在每次大選中均難撼動他信勢力;但在經濟上,他們控制的財富佔該國經濟的80%以上,在政治、經濟和輿論上影響力更大,因此每次他們「組織起來」,總能對以多數票當選的政府形成巨大衝擊。 

  實事求是地說,台灣目前不存在這樣的階級鬥爭,但是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族群的矛盾。陳水扁、民進黨下臺之後,繼續操弄族群矛盾,以擁有30%的中南部的支持者自居,繼續鼓動族群對峙、藍綠對峙、兩岸對峙,這也是陳水扁、民進黨唯一得以保存實力、鞏固地位的辦法,而且是見效的。可以作出結論,只要民進黨存在,台灣的族群矛盾就不可能徹底解決。台灣的族群矛盾必然會趨向泰國的階級利益矛盾死結化,必將長期困擾及惡化台灣的政黨政治、民主選舉、社會風氣。所以,即使馬英九、國民黨擁有70%的支持力量,擁有為大多數人謀利益的主觀願望,在民進黨的衝擊之下,也未必能夠如願實現政治目標,甚至未必能夠保住政府的正常運作。危機四伏!

  張銘清副會長遭遇毆打的事件,應驚醒馬英九政府、國民黨以及台灣的社會精英以及廣大的民眾,如果無法遏制台灣政治的「泰國化」勢頭,台灣將淪陷為萬劫不復之地。也應驚醒大陸,馬英九、國民黨執政,並不能獨立地解決台灣問題、兩岸關係問題,如果台灣政治不幸真的滑入「泰國化」,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必然會受到嚴重的阻撓。如何因應形勢變化,確保兩岸和平發展的趨勢不被打斷,大陸方面需採取更多的、更有力的、更有效的、更有利的對台政策和措施,需要新思維、新方向!

  2008年10月23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