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如何援助美國 中國是什麼想法?



  百年一遇的美國金融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風暴,情況很不好,明年可能會更加不好。美國的金融危機,看來必須由全世界為它買單,為它付出,否則,大家一起沉淪。在這樣的危急狀態下,中國的態度與措施,就成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與西方輿論的焦點。 

  目前,國際輿論分為兩極:一是呼籲中國對金融危機的解決施以援手,相信中國具有一定的能力。一是懷疑中國的作用與能力,甚至擔憂中國借此削弱美國的戰略地位。但是,隨著美國金融風暴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國際上呼籲中國參與救援的呼聲就越來越高。全世界都在重新審視著中國的經濟實力。 

  歸納看來,國際輿論認為中國能夠而且應該伸出援手的具體原因有三: 

  一,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好,發展強勁,受金融危機影響小,有能力參與一定的救援活動。如10月5日,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中國經濟將繼續強勁發展,並將在信貸危機減緩時刻,幫助全球經濟恢複。他強調,中國經濟的突出表現將幫助全球擺脫目前的困境,中國在重建全球經濟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正如其在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的作用一樣。  

  二,中國外匯儲備多,中國擁有1.8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具備足够的抵禦風險能力,並能够向深陷危機的國家伸出援助之手。如路透社的報道就說,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外匯儲備,也許會在平息全球金融風暴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是美國的主要債權國之一,中國已經持有大約1.3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券,佔其1.8萬億美元儲備的70%,所以,中國必要而且無法不要參與救援。只要中國不陷入經濟恐慌可能所導致的債務拋售,並甚至願意參加美國的救市計劃,美國的危機就有可能不會進一步惡化。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 ·薩默斯說:中國以及中東國家將「決定著」美國歷史上最大金融拯救計劃的成敗。薩默斯說,美國政府現在最應該做的和「不得不做的」是,向中國保證「美國的證券是安全的」。 

  至於對中國的擔憂,則離不開老生常談的陰謀論、威脅論色彩。法新社說,專家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強化中國對美國經濟的掌控,因為北京可能利用自己膨脹的外匯儲備收購更多美國債券。美國政治家憂慮,大量的持有構成重大的中國威脅。 

  不過,在美國金融遭受重創的情況下,生存最重要,中國的參與是世界的期望,新的「中國威脅論」很難因此而擴大。 

  國際社會、國際輿論寄希望於中國,中國怎麼辦?中國内部當然也不可避免地面對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要積極參與穩定國際金融秩序。一是要迴避,要自保。 

  當年日本參與美國金融危機的援救,導致自己一蹶不振的歷史,使得今天中國很多知識分子憂心忡忡,唯恐中國重入覆轍。上世紀80年代美國發生房地產泡沫危機,1985年,在美國與西歐國家的壓力下,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金融機構借日元升值之機,換回大量美元,到美國投資房地產。80年代末,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到90年代初日本投資美國房地產的虧損大約有7000多億美元,等於80年代日本對美國出口盈餘的總額。不僅如此,1988年美國政府挑頭在國際清算銀行通過了巴塞爾協議,要求從1992年起銀行的自有資金率必須保持在8%以上。日本的銀行過去自有資金率低,現在一方面要想辦法彌補投資美國的大量損失,另一方面又要補充自有資金率,所以出現了嚴重的信貸緊縮。日本經濟也從此一蹶不振,陷入了10多年的衰退。這是歷史的教訓。今天,面對美國新的金融危機,中國一點也不顧忌,不擔心,不思考,大剌剌地就投錢,怎麼可能呢? 

  但是,不管意見如何的不同,在三個基本點上,中國國内都是一致的,是有共識的。 

  一,先穩定住自己,先穩定自己的金融體系,先穩定自己的經濟,並在穩定中求得更好的發展。剛結束的三中全會更史無前例地提出保證經濟、金融、資本市場「三穩定」。可見,穩定是中共及政府的共識,也是社會的共識。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會及世界銀行年會時發表講話表示:「中國將擴大內需以維持『又快又穩』的經濟增長」。易綱說,「對於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它的經濟能夠又快又穩定的持續增長,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二,高度重視中美經濟關係中的互為依存性,保持正確的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態度,不會故意迴避問題。溫家寳總理說,中美經濟關係日趨緊密,到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地步。美國金融出現問題,中國很關注。保持美國經濟金融穩定,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利,對世界也有利。中方願與美方加強協調與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國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三,中國必須與世界各國合作,一起參與救援活動。中國的經濟實力仍然有限,沒有能力做「獨行俠」。主管金融、貿易的王岐山不久前在會見德國前總理施羅德時就闡述得很清楚: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目前的困難和挑戰,並會與各國密切合作,促進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中國政府將加強與各國的協調配合,共同應對這場危機,促進全球經濟金融穩定。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我們要問,中國參與救援,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心理準備好了嗎?遊戲規則調整好了嗎?為什麼要這樣問呢? 

  一,國際經濟的遊戲規則並沒有完全將中國納入,中國一直受排擠、受歧視。10月6日,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發表演講表示,七國集團(G7)已經失去了往日的作用,它應該被一個更具有指導作用的新集團所代替。包括中國、印度和巴西等國家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則應該被吸收在內。成立一個更加靈活、更加有效、更加有影響力的新集團,這個集團也有可能是G14甚至是G20。但佐利克也表示:「這個集團最終能否取得影響力還要取決他們最終所能承擔起的責任。」 佐利克的話表明,過去中國根本沒有資格參與一些重要的經濟遊戲。  

  二,美國的投資大門並沒有向中國完全打開,很多非經濟因素在起鉗制作用。如里昂證券的中國策略師安迪 ·羅思曼說,中國曾經試圖購買一家美國大型銀行或是其他敏感資產的任何嘗試,都會在美國國會山引起強烈反應,正如2005年時一家中國國有石油公司競標收購優尼科公司時的情形一樣。最後的結果是,中國公司退出競標,優尼科公司被雪佛龍公司收購。安迪 ·羅思曼提醒世人,如今,美國的鉗制政策調整了嗎?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丁果在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很值得抄錄在此:如果對歷史沒有失去記憶,10多年前,美國還大聲譴責日本、中國等亞洲金融業的腐敗——裙帶關係導致呆壞賬多,國家包庇銀行業證券業,不讓其倒閉。美國曾為此要求日本、中國開放金融體系,讓美國金融業把健康活力競爭力帶進亞洲,改變亞洲的金融體質。孰料今日,美國金融系統的危機卻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剋星。滿足美國人「沒有底線」消費欲的「次貸危機」,讓世界經濟和股市一波三折,如今,膿頭擠破,最終導致大金融機構的垮臺,全球股市暴跌,全球股民為美國買單。這正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沒有永遠不動搖的金融帝國,也沒有永遠不敗的投資神話。如果沒有金融管制,沒有制約,羅馬也是會滅亡的。 

  如何拯救美國的金融危機?在全球討論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更加期盼,美國先要反思,先要救出自己的心。中國一定不要袖手旁觀,但是,美國也不要固執己見。今天,排擠、歧視中國,羅馬也是會滅亡的!

  2008年10月19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