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興教辦學的座座豐碑·序言

  本文原載《興教辦學的座座豐碑——廣東省乳源瑶族自治縣希望工程紀實》,乳源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2000年元月編印。

  作者:王功榮(1955—2009年)乳源縣人,歷任中共乳源瑶族自治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副書記兼常務副縣長、縣委書記、韶關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韶關市交通局局長。

  乳源瑶族自治縣,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但由於受“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環境影響,經濟基礎薄弱,教育事業發展舉步維艱。

  辦學乃國家振興之大計,教育乃人生立業之根基。興教辦學,改善辦學條件,解决學生入學難問題,已成爲乳源各級黨政領導及廣大人民群衆爲之焦慮、爲之奮鬥的大事。希望工程這項輔助國家發展少年兒童教育事業的社會偉大工程的實施,給全縣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希望和勃勃微生機。1992年6月,港九紡織染業職工總會曾鬆芬主席親率工會代表到我縣考察實施希望工程,次年5月竣工落成了我縣第一所希望小學——紅雲希望小學,這也是廣東省第一所由香港同胞捐資興建的希望小學。紅雲希望小學的建成引起了轟動效應,衆多海内外熱心教育人士紛紛前來我縣參觀考察。他們慷慨解囊,資助教育。迄今8年來,到我縣考察實施希望工程的海内外社會團體、單位達90多個,5900多人次。他們或捐資建校,或捐助教學設施、圖書資料,或資助貧困生上學,捐助奬學金等。在衆多捐資者中,有海内外社會團體、機關單位,也有著名的實業家、慈善家,更多的是普通的市民。捐資數額多者上千萬元,如香港德士活集團董事長譚兆先生,個人捐資1020萬元,興建了30所希望小學和一個民族活動中心;而香港紡織染業、百貨雇員、膠業等工會的會員,每人各盡所能捐助幾百元、幾千元不等,集腋成裘,建成巍峨校舍。各界人士爲乳源,爲瑶山的孩子奉獻出片片愛心和款款真情,他們的精神彌足欽佩,他們的事迹感人肺腑,實在是可歌可頌。

  近8年來,我縣收到捐款3700多萬元,在全縣18個鄉、鎮(場)興建了80所希望學校或教學樓,資助2000多名貧困生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每年奬勵幾百名師生,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有力促進了乳源教育的發展。而今,在乳源城鄉,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的教學樓,環境最美的地方是學校的校園。希望工程的實施,還轉變了乳源人民的觀念,科技興縣深入人心。乳源的教育穩步向前發展,有力地推動了乳源各項事業的建設。

  興教辦學,功德無量。海内外熱心人士資助我縣教育的善舉將永載乳源教育發展史册,乳源20萬瑶漢族人民將永遠銘記這座座感人的豐碑,銘記每一位熱心慈善者的芳名。這段閃光的歷史將在乳源瑶鄉這塊土地上千秋永存、流芳百世、勖勵後人。

  讓我們爲了中華民族的興旺,爲了國家的富强,爲了子孫的幸福,捧着顆顆赤誠的心,帶着份份熾熱的愛,一如既往關心和支持教育的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提高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共同携手,邁向新的世紀,繼續譜寫新時代的頌歌。

  2000年1月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