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東陽光的奇迹

  本文原載《大地》(雙週刊)2008年第10期,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2008年10月出版。

  作者:鄔寶華,中共乳源瑶族自治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賴南坡,簡介見本書第72頁。

  “空談誤事,實幹興業。”緑水環繞的東陽光高科技園廠區,一幅巨大的標語奪人眼球。自1998年扎根乳源,不過短短10年時間,東陽光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迹。

  如今的東陽光已經形成以高精鋁箔和氯碱化工兩大産品爲主導,涵蓋磁性材料和電子元器件的高科技股份制企業,是全國最大的化成箔和親水箔生産企業,成爲格力、美的、鬆下、三星等國内外著名廠家的重要材料供應商,發展成爲集科研、生産、銷售爲一體的大型高科技企業,經國家科技部認定爲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發改委授予的全國100家産業化示範基地之一。

  “圍墻内”的事企業來辦,“圍墻外”的事縣裏來辦。在東陽光10年的生産經營中,乳源縣給予了大力扶持,在縣財政並不寬裕的情况下,乳源每年拿出數百萬元用於奬勵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這也使得企業能够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東陽光也成爲珠三角地區産業轉移企業的典範。

  全縣一盤棋

  論及自身的迅速崛起,東陽光的管理者無不稱贊乳源精心營造的良好投資環境和精細貼身的“保姆式”服務。

  10年來,東陽光以化成箔的發展爲契機,先後開發了空調器用親水箔、真空鍍膜、電容器、磁性材料、光箔、機械設備等八大系列産品,産值以平均每年80%的速度增長,企業從當初占地不足百畝的工廠發展成爲今天占地達3000多畝、員工超過5000人的高科技工業園區。2007年,東陽光實現銷售收入 40多億元,創利税4億多元,上繳税收1.8億多元,其中在乳源上繳税收1.4億多元。

  作爲乳源招商引資的一幕重頭戲,東陽光進駐乳源,不能不提到銀源公司,其在當中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當年增容費國家規定可收每千瓦時90元,但有的縣只收30元,時任乳源縣委書記的王功榮則更乾脆:乳源不收增容費!0.4元的電價保本價,也在“以引進爲原則”的思想指導下,達成“從0.398元/千瓦時起步,6年内依次遞增,但最高不超過0.45元”的協議。談判於下午在縣政府二樓進行,到簽完合同已是第二天凌晨3點多。東陽光的董事長張中能很高興,要知道,東陽光年耗電量1億多千瓦時,每度電節省1分錢,這一年下來就是100多萬元。

  2002年,東陽光擴産。此時電價又降回到0.398元,并且以後不再提價!縣委、縣政府又作出承諾。對外資企業的電價優惠,其承受的支點唯有銀源公司。而爲了東陽光的一期綫路和變電擴容,銀源公司還投資了600萬元。并且廠内綫路由他們自己設置,公司不搞壟斷,這在國内恐怕又是首創。與此同時,自來水公司不惜犧牲局部利益,顧全大局,以生産用水0.812元/噸、生活用水0.85元/噸的優惠價格,按時保質保量爲東陽光供水。

  全縣一盤棋的思路謀劃及整體推進,拉動乳源縣域經濟步入快車道。

  一個廠帶活一個山區縣

  小河有水大河滿。由於東陽光的强力帶動,2002年,在廣東省16個山區貧困縣中,乳源率先實現了工業産值超農業産值,産業格局出現了歷史性的飛躍;東陽光5000餘員工中,一半以上都是乳源本地職工。

  2003年7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張德江視察東陽光,他感嘆乳源作爲貧困縣,居然引進了這樣的一個大民營投資項目,創造了山區發展的奇迹。由此,黄華華省長也指出:乳源東陽光的發展,是“一個廠帶活一個山區縣”的典型。

  産品暢銷的東陽光集團近幾年成了全國各地争相要求投資的香餑餑,有些地區以十分優厚的條件拉東陽光遷址。但東陽光董事會最終决定把公司二次創業的主戰場放在乳源。如果説1998年東陽光來乳源是爲豐富低廉的水電資源所吸引,今天則是因爲幾年來乳源爲招商引資創造了極爲優越的綜合環境。

  如今,東陽光已經拉開在乳源二次創業的大幕,力争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工業産值實現100億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