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寺廟碑銘精選

  大漢韶州雲門山大覺禪寺

  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碑

  陳守中

  本文原載《乳源文物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作者:陳守中,五代南漢集賢殿諫議大夫。

  此碑今存雲門寺碑廊,立於五代南漢大寶七年(964年),高260厘米,寬130厘米,厚22厘米,青石質,暈首,碑額浮雕雙龍和方形印,印篆刻“漢韶州雲門山大覺禪寺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碑”20字,碑下端有一插碑座的卯榫。碑文爲陳守中撰,行修書,孔延津、陳延嗣、鄧懷忠等鎸石,陰刻。全文近4000字,記述雲門祖師文偃禪師經歷以及大寶六年(963年)韶州都監軍府事樑延鄂奉旨爲文偃開塔,南漢王恭迎文偃真身入京供奉並敕賜其謚號和宜昇寺譽等内容。字體以楷書爲主,夾雜有少量行書和草書,文字規格一般2至2.4厘米見方。此碑是雲門寺歷時最長的碑刻之一,比光泰禪院碑後立6年,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字迹清晰。1960年12月,韶關市人民委員會公佈爲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6月26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完好。

  碑文録:

  大漢韶州雲門山大覺禪寺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碑銘並序

  西院使集賢殿學士,御前承旨太中大夫,行右諫議大夫,知太僕寺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陳守中奉敕撰。

  原夫真空無相,劫火銷而性相何來?妙法有緣,元氣剖而因緣何起?造化莫能爲關鍵,玄黄不可爲種根。乩乎十號之尊,出彼三只之劫。增莫知而减寧睹,詎究始終;望不見而名無言,孰明去往?不有中有,不空中空,非動非摇,常寂常樂。拘留孫之過去,釋種圓明;毗婆屍之下生,玄符合契。由是修行道著,相好業成。爰授記於定光,乃度人於摩揭。自是一音演説,二諦宏宣。開八萬法門,化三千世界。大乘六而小乘九,慧業難基;欲界四而色界三,昏波易染。所以興行六度,接引四生。求真者競洗六塵,修果者咸超十地。盡使昏衢之内,俱萌舍筏之心;大蔭人天,俾居净土。其後衣纏白氎,屣脱金沙,示無住之身,現有終之理。於是迦葉結集,阿難澄真,遞付心珠,住持法藏。象教遠流於千載,覺花遍滿於十方。馬鳴興護法之功,龍樹顯降魔之力。師師相授,法法相承。大化無窮,不可思議。而自我祖承運,明帝御亁。符聖夢以西來,圖粹容而東化。金言玉偈,摩騰行首譯之文;鹿苑鷄林,佛朔遂身游之化。迨於魏晋,迄至隋唐,達理者甚多,得道者非少。其如歷帝歷代,有廢有興,未若當今聖明,欽崇教相者也。伏惟睿聖文武隆德高明宏道大光孝皇帝陛下,德參覆載,道合照臨,葉九五之龍飛,應一千之鳳曆。承帝嚳有堯之慶,鴻業勃興;體下武繼文之基,聖功崛起。每念八弦紛擾,九土艱虞。耀干戈弧矢以宣威,救生靈涂炭;用文物聲明而闡教,致寰宇雍熙。櫛沐忘勞,鑿大禹之所未鑿;造化不測,開巨靈之所未開。慶雲呈而甘露垂,嘉谷生而芝草出。其於儒也,則石渠金馬,刊定古今,八索九丘,洞穹淵奥;其於道也,則探玄抱樸,得太上之妙門,寶箓靈符,援虚皇之秘决。於機暇既崇於儒道,注宸衷復重於佛僧。是以奉三寶於虚方,福萬民於寰宇。紺宫金刹,在處增修;白足黄頭,聯辰受供。而乃頻彰瑞感,顯應昌期。矧以韶石粤區,曹溪勝地。昔西來智藥三藏,駐錫於曹溪曰:“一百七十年後,當有無上法寶肉身菩薩於此興化,學道者如林。”故號曹溪曰“寶林”也。二十八祖之心印,達磨(摩)東傳,三十三代之法衣,祖師南授。自六祖大師登正果之後,所謂學者如林,天下高僧,無不臻凑者矣。

  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者,則别穎一枝也。大師澄真不渾,定性自然。馳記莂之高名,躡迦維之密行。慧燈呈耀,智劍發硎。六根净而五眼清,不染不着;四果澄而三明朗,自悟自修。啓禪門而定水泓澄,搜律藏而戒珠瑩澈。水上之蓮花千葉,清净芬芳;空中之桂魄一輪,孤高皎潔。機無細而不應,道有請而必行。固得百福莊嚴,萬行圓滿,盡諸有漏,達彼無爲。大師諱文偃,姓張氏,吴越蘇州嘉興人也。生而聰敏,幼足神風,不雜時流,自高釋姓,才逾丱歲,便慕出家。乃受業於嘉興空王寺律師志澄下爲上足,披經懌偈,一覽無遺,勤苦而成。依年具尸羅於常州戒壇,初習小乘,次通中道。因聞睦州道踪禪師關鑰高險,往而謁之。來去數月,忽一日禪師發問曰:“頻頻來作什麽?”對曰:“學人己事不明。”禪師以手推出雲:“秦時  轢鑽。”師因是發明,征而有理。經數載,策杖入閩,造於雪峰會下。三禮之後,雪峰和尚頗形器重之色。是時千人學業,四衆咸歸,肅穆之中,凡聖莫測。師朝昏參問,寒燠屢遷,昂鶴態於群流,閉禪扉於方寸。因有僧問雪峰曰:“如何是觸目不見道,運足焉知路?”雪峰曰:“吽!”其僧不明,舉問師此意如何?師曰:“兩斤麻,一匹布。”僧又不明,復問何義?師曰:“更奉三尺竹。”僧後聞於雪峰,峰曰:“噫!我常疑個布衲。”其後頗有言句,繁而不書,乃於衆中密有傳授,因是出會,游訪諸山。後雪峰遷化,學徒問曰:“和尚佛法付誰?”峰曰:“遇鬆偃處住。”學徒莫測,偃者則師之法號也。遺誡至今,雪峰不立尊宿。

  辛未届於曹溪,旋謁靈樹,故知聖大師如敏長老以識心相見,静本略同,儔侣接延,僅逾八載。丁醜,知聖忽一日召師及學徒語曰:“吾若滅後,必遇無上人爲吾荼毗。”及戊寅歲,知聖大師順寂,恰遇高祖天皇大帝駕幸韶陽,至於靈樹,敕爲焚爇,果契前言也。師是時奉詔對  ,便令説法,授以章服。次年又賜於本州軍民開堂。師據知聖筵,説雪峰法,牧守何希範禮足曰:“弟子請益。”師曰:“目前無异草。”是日問禪者接踵,其對答備傳於世。

  師爾後倦於延接,志在幽清,奏乞移庵,帝命俞允。癸未領衆開雲門山。構創梵宫,數載而畢。莫不因高就遠,審地爲基,層軒邃宇而涌成,花界金繩而化出。曉霞低覆,絳惟微襯於雕楹;夕露散垂,珠綱輕籠於碧瓦。匼匝盡奇峰秀嶺,逶迤皆潑黛堆藍。泉幽而聲激珠璣,鬆老而勢拿空碧。由是莊嚴寶相,合雜香厨,摳衣者歲溢千人,擁錫者雲來四表。菴羅衛之林畔,景象無殊;耆阇崛之山中,規模非异。院主師傅表奏造院畢功,敕賜額曰“光泰禪院”。至戊戌歲,高祖天皇大帝詔師入闕,朝對有容,因宣問曰:“作麽生是本來心?”師曰:“舉起分明。”帝知師洞韞玄機,益加欽敬,其日欲授師左右街大僧録,遜讓再三而免。翌日賜師號曰“匡真大師”。延駐浹旬,賜内帑銀絹香藥遣回本院。厥後常注宸衷,頻加賜賚。尋遇中宗文武光聖明孝皇帝,纘承鴻業,廣布皇風,廓静九圍,常敬三寶。復降詔旨命師入於内殿供養月餘,仍賜六珠衣錢絹香藥等,却旋武水,並預賜塔院額曰“瑞雲之院,寶光之塔。”師禪河浩淼,聞必驚人。有問禪者則雲:“正好辯”。有問道者則雲:“透出一字”。有問祖師意則雲:“日裏看山”。凡所接對言機,大約如此。了義玄遠,法藏幽微。化席一興,歲畢三紀。師於生滅處,在色空中,來若鳳儀,作僧中之异瑞,去同蟬蜕,爲天外之浮雲。於屠維作噩之歲,四月十日寢膳微爽,動止無妨,忽謂諸學徒曰:“來去是常,吾當行矣。”乃命侍者奉湯,師付湯碗於侍者曰:“第一是吾着便,第二是你着便”。亟令修表告别君王,乃自扎遺誡曰:“吾滅後,不得效俗家着孝衣哭泣,備喪車之禮,則違我梵行也”。付法於白雲山實性大師志庠。其日子時瞑目,怡顔叠足而化。嗚呼!化緣有盡,示相無生,端然不壞之身,寂爾歸真之性,慧海雖干於此界,法山複化於何方?峰雲慘淡以低垂,衆鳥悲鳴而不散。學徒感極,瞻雁塔以銜哀;門客戀深,拜禪龕而雪涕!以當月二十有五日,諸山尊宿,四界道俗,送師入塔,壽齡八十六,僧臘六十六。香飄數裏,地振一隅。護法龍神,出虚空而閃爍;受戒陰騭,現仿佛之形容。其後諸國侯王,普天僧衆,聞師圓寂,競致齋羞。

  而後一十七年,我皇帝陛下應天順人,垂衣御極。順三靈而啓聖,紹四葉之耿光。大振堯風,中興佛法。至大寶六年歲次癸亥八月,有雄武軍節度推宫阮紹莊,忽於夢中見大師在佛殿之上,天色明朗,以拂子招紹莊報雲:“吾在塔多時,你可言於李特進(秀華宫使特進李托也),讬他奏聞,爲吾開塔”。紹莊應對之次,驚覺歷然。是時李托奉敕在韶州於諸山門寺院修建道場,因是得述斯夢,修齋事畢,回京奏聞。聖上謂近臣曰:“此師道果圓滿,坐化多年,今若托夢奏來,必有顯現。宜降敕命,指撝韶州都監軍府事樑延鄂同本府官吏往雲門山開塔,如無所壞,則奏聞迎取入京。”樑延鄂於是準敕致齋,然後用功開鑿。菩薩相依稀旋睹,蓮花香馥郁先聞。須臾寶塔豁開,法身如故。眼半合而珠光欲轉,口微啓而珂雪密排,髭發復生,手足猶軟。放神光於方丈,晃耀移時;興瑞霧於周迴,氤氲永日。即道即俗,觀者數千,靈异既彰,尋乃具表奏聞。敕旨宣令李托部署人船往雲門修齋迎請。天吴息浪,風伯清塵,直濟中流,俄達上國。敕旨於崌崍步駐泊。翌日左右兩街,諸寺僧衆,東西教坊,四部伶倫,迎引靈龕入於大内。鑼鈸鏗鏘於玉闕,幡花羅列於天衢。聖上别注敬誠,賜昇秘殿。大陳供養,叠啓齋筵。排内帑之瑰珍,饌天厨之藴藻,列砌之驪珠斛滿,盈盤之虹玉花明。浮紫氣於皇城,炫靈光於清禁。聖上親臨寶輦,重换法衣,謂侍臣曰:“朕聞金剛不壞之身,此之謂也。”於是許群僚士庶,四海蕃商,俱入内庭,各得瞻禮,瑶林畔千燈接晝,寶山前百戲聯宵。施利錢銀,不可殫紀。以十月十六日乃下制曰:“定水澄源,火蓮發艷,夙悟無生之理,永留不朽之名。萬象都捐,但秘西干之印;一真不動,惟傳南祖之燈。韶州雲門山证真禪寺匡真大師,早契宗乘,洞超真覺,雖雙林示滅,十七年靡易金軀,只履遺踪,數萬裏應回葱嶺。朕顯膺曆數,纘嗣丕圖,洎三朝而並切皈依,乃一心而不忘回向。仰我師而獨登果位,在冲人而良所嘆嘉。宜行封賞之文,用示褒崇之典,可贈‘大慈雲匡聖弘明大師’,‘证真禪寺’宜昇爲‘大覺禪寺’。”重臣將命,乳奠伸儀,太常行禮於天墀,綸誥宣恩於雲陛,固可冥垂慈貺,密運神通。資聖壽於延長,保皇基於廣大。師在内一月餘日,聖澤優隆,七寶裝龕,六銖裁服,頒賜所厚,今古難倫,當月二十九日宣下李托部署却回山門。

  有參學小師雙峰山長老廣悟大師竟欽賜紫,温門山感悟大師契本,雲門山上足小師應悟大師堂寶等同部署真身到闕,亦在内庭受供,恩渥异常。其諸上足門人常厚等四十餘人,各是章衣師號,散在諸方,或性達禪機,或名高長老。在京小師悟明大師都監内諸寺賜紫,常一等六十餘人,或典謀法教,或領袖沙門。

  臣才异披沙,學同鑄水,虔膺鳳旨,紀實性以難周;愧非雄詞,勒貞珉於不朽。乃爲銘曰:

  於穆大雄,教敷百億,亭育二儀,提携八極;不滅不生,無聲無色,卓爾神功,昭然慧力。其一。

  化無不周,道無不備,法既流兮,教既布矣,爰示滅樂,歸乎妙理,實性真宗,枝分風靡。其二。

  祖祖傳心,燈燈散燭,詮諦騰鑣,聖賢交躅,種種津梁,門門抒軸,正覺廣焉,尋之不足。其三。

  厥有寶林,重芳一葉,布無上乘,登無上檝,法炬瞳朧,尼珠煒煜,拯溺迷津,救焚塵劫。其四。

  南北學徒,摳衣朝夕,無醉不醒,無昏不釋,示其生焉,來彰慧績;示其滅焉,歸圓真寂。其五。

  湛然不動,塔韞寶光,玉毫彌赫,金相彌莊。時乎末矣,我則晦藏;時乎至矣,我則昭彰。其六。

  爰於明朝,現兹法質,如撥障雲,重舒朗日,瑞應皇基,福隆帝室,聖覽禎祥,恩頒洋溢。其七。

  三翼沿溯,千裏請迎,迎來丹闕,設在三清,金銀羅列,瓊壁堆盈,俄生紫氣,潜覆皇城。其八。

  日陳供席,夜奏笙歌,施億寶貝,舍萬綺羅,神傾薝卜,天降曼陀,前佛後佛,顯應斯多。其九。

  明明聖君,仁仁慈主,聖比和風,慈同甘雨,祚與天長,教將地固,勒之貞珉,永芳千古。其十。

  維大寶七年歲次甲子四月丁未朔。

  列聖宫使、甘泉宫使、秀華宫使、翫華宫使,開府儀同三司行内侍監,上柱國臣李托。玉清宫使、德陵使、龍德宫使、開府儀同三司行内侍監,上柱國武昌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臣龔陛樞承旨。

  右街大軋亨寺内殿,共奉等倫漁表,白意大師賜紫囗囗臣行修奉敕書。右龍虎軍控鶴將軍陪囗囗囗臣孔廷謂,臣孔廷津,臣陳延嗣,臣鄧懷忠等鎸字。

  雙峰廣悟禪師塔銘

  張天錫

  本文原載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乳源縣誌》——乳源瑶族自治縣縣誌編纂委員會2001年9月點注本。

  作者:張天錫,宋武江進士。

  諸祖解空,秋毫不立,真形應現,沙界容身。或頓或漸,皆爲般若之門;若存若亡,不拘 [真]寶(實)之相。以死生爲晝夜,以定覺爲去來。頽然一身,如蟬脱蜕,委去衣履,何喜何悲。方其如如以逝,與太空合。莫知兜率之在天,而不生惟 (歡)[寬]恕;莫[覺阿]鼻之在地,而曾無怖畏心。去住十方,隨緣任化,尚何留情於虚妄之想,取鼓萬世之 [心]。然静者群動之所觀瞻,异者常流之所趨慕,亦理之必然也。

  雙峰山興福禪寺,有廣悟禪師真心塔。即群動之所觀瞻,常流之所趨慕者也。塔成去今一百八年,已而新之,迄無記述。今果誠師即西禪義懷之嗣裔也。舉振祖道外九(尤)喜崇修,方構工重葺靈塔。馳價以禪師行狀,請餘記略。師諱竟欽,俗姓王氏,生於西蜀之益州,幼投峨嵋洞溪山黑水寺爲釋子,二十一歲具戒巡禮,晚見韶州雲門匡真禪師,醉(卒)得三咪 (昧)。時劉氏拓圖嶺,尤尚西教,如建封(靈樹)之知聖,雲門之匡真,光運之征誓,靈鷲之景泰,皆當時之所欽重,而師,實居其一。劉常召師訪其言句,喜辨機捷,復加玄辨妙用無量清净廣悟慧真之號,賜以磨衲方袍及其他僧服,多[雜]以錦綺。供具六事悉用白金,至今存焉!

  師先於雲門,化緣修戈(行),[栽]函秩完具。乃圖栖禪之地,西指 (詣)雙峰,飛錫而茅爲廬,泉飲粒食,悉皆自營。徐箕莊田廣置,鬆檜周[望]數十裏,今爲瑶刹,此師之實行所宜書者也。師開山四十九年,僧臘六十有二,世壽八十有二,太平興國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坐逝。門人遇□初等以全身塔葬,至大中祥符九年,逾三十九期,於是年七月二十三日,塔地分裂及數刀,俯視之,則師存亡之身,容色如故。門人遂出真身,布以膠漆, 以香土,唯日(口)齒微露,尤預金剛不壞之身在存亡也。復廣修塔殿以御風雨,而丹[臒]輝空而照耀,緇黄列昇而纘仰,此師之靈异所宜書者也。必然應物示[變],則尤爲著驗,旱干水溢,則祈求懇禱,皆指日必應。以故鄉人,若遠若近。雖愚而無我智者,必生信心,恪爲不施者,咸起慈願。此師之慧力所宜書者也。

  師有所宜修者三,予有所宜書者二,一不作妄言,曲爲藻飾;二不把妄想,欽尚奇怪;姑記其實,以示永久。鳴呼![師之]行實如此,其高靈异如此,其著慧力如此,其厚其褒,名顯號止 (正)於南漢之劉。而太平之世,未有所增美。故其潜德幽光,晦於窮山陋谷,面 (而)[末達]於天下。欲其敷列上陳,永錫徽號,以新師之來去兮。

  偈曰:了然無有,報盡隨形;風聞大地,雷奔電走。師之去兮!亦來嘗滅,體合太虚,影同秋月。若我觀師,不觀師相,師相颙颙,是亦虚無;我觀師心,冰清月沉,太平一曲,洋洋德音。元祐二年立石[永銘]。

  雲門山寺記碑

  趙佑卿

  本文原載《乳源文物志》,廣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作者:趙佑卿,簡介見本書第255頁。

  此碑今存雲門寺碑廊,立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高180厘米,寬95厘米,青石質,暈首。碑額有“雲門山寺記”5個篆體字,字高10厘米,寬9厘米。碑首刻太陽、祥雲綫條圖案,兩邊緣刻卷草圖紋。碑文有序文和捐資人姓名,楷書,陰刻,序文爲時任乳源知縣趙佑卿撰,全文700餘字,記載重修雲門寺之事實,碑今保存完好。

  碑文録:

  雲門寺山門記

  嘗閲六祖《壇經》,以佛之教,其諸經典,多微文隱義,未易了悟,惟《壇經》則直指本體,盡泄秘藏。如初偈雲:“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終偈雲:“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盪蕩心無着。”只此二偈,其真無上等等旨哉。餘來尹兹邑,得以謁南華參六祖真相,知其於曹溪説法化度,得道者如林,皆曹溪之裔也。有若匡真大禪師者,獨嗣一葉焉。師承六祖正印,益演法宗,乃得敕賜,開雲門山爲禪院,肇自後漢大寶元年,迄今垂五百餘禩,而師之真相亦埒南華并存。餘禮六祖,旋謁雲門,誦其碑記,悉出名公巨筆,則知其來亦知甚古矣。

  兹因山門頽圮,僧法傳獨募緣重葺之,而請餘爲之記。餘惟師嗣南宗正脈,其問答奥義,如非法無法、真空不空等語,則知其真悟本來無物之旨,深得盪蕩無着之音,《壇經》授受,密付此心,蓋甚於師有賴。然則此地道場,烏可廢而不振也?昔釋迦求給孤獨只園爲説法之場,六祖求曹侯溪爲駐錫之所,皆據名山以普化度,則師之靈迹,宜永存之。

  嗚呼!禪河汹湧,佛日輝華,説多多緣法,開種種導門。凡世沉淪,宜登彼岸多矣。何如求即在目前,而對面千裏,莫得其門而入。今大師之門,重以新辟,軒如也,廊如也,人人得瞻寶座,參真相,而禮佛矣。其亦知是法門從妙果入乎?從圓覺入乎?抑從頓悟入乎?上乘者不可得而求之中乘,中乘者不可得而求之下乘,今所喜舍善衆,即此善念,其亦得佛之初乘,可以入教矣。常見市井之人,爲争半錢之利,雖骨肉亦不稍讓,至其供佛善舍,一無吝心。即此念推之家人,則無争於家,而一家讓矣;推之國人,則無争於國,而一國讓矣。一家讓,一國讓,則不必剖鬥析衡,無俟鞭樸捶楚,黎民相遜成風,而天下平矣。然則佛法廣大,不有以陰助王化者乎?是故設教之一端,要亦不可輕棄者也,特爲記之。

  時,萬曆十二年歲次甲申三月朔知乳源縣事越人東華趙佑卿撰。

  雲門虚雲老和尚舍利塔銘

  佛  源

  本文原載明向、願炯、馮學成編《佛源老和尚法匯》,四川省佛教協會、廣東乳源雲門寺倡印,成都寧强印務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2月印刷。

  作者:佛源(1922—2009年),湖南益陽人,俗姓莫,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1953年至2003年任雲門寺住持。

  夫慈容道貌宛在目前,清音歷歷,猶響耳邊。而流光逝水,隔三十餘年。緬懷師德,往事重牽。憶當年親近,嗣法雲門,尊前承教,深沐法恩。繼而錫杖雲踪,常隨左右;京滬蘇杭,共度寒暑。師之教言,深銘心中;高風亮節,仰止欽崇。愧承青睞,付囑雲門,繼師法業,繼闡宗風。熟料京漢一别,永訣音容;福薄緣慳,隔絶西東。恩師入寂,餘屈牢籠。人間兜率,夢裏相逢。滄桑幾度,歧路重重。逝者如斯,不堪回首。幸逢盛世,佛日重輝,恩師咐囑,不敢忘違。是以重整廢業,荷負艱巨。孤心耿耿,敢惜殘軀?仗師福蔭,大興棟宇,殊勝因緣,不可思議。夙願酬矣,師德難忘。四衆同議,建紀念堂。供養舍利,砌塔表彰。瞻仰禮拜,一柱心香。感諸老宿,贊助增光。慈峰高聳,五葉流芳。贊曰:

  塔相巍巍,師恩緬追。苦修悟道,四海名垂。寬滿天下,法乳普滋。五宗挑起,錫杖飛馳,寰中續焰,爲百世師。德感龍天,冥蔭護持。祖庭興復,吾願酬之。五體投地,爲師立碑。永垂不朽,日月長輝。

  佛歷三千零十四年,歲次丁卯冬月佛成道日,雲門第十三代法嗣,妙心佛源敬造並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