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 言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於光遠教授在1986年時指出:“各個科學部門之間的結合與滲透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自然科學各部門之間和社會科學各部門之間是如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也是如此……科學發展的歷史證明這種結合産生了許多人們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1〕實際上這是發揮學科“雜交”、學科綜合研究的優勢産生的結果。采用相關多個學科理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總比單純采用本學科理論方法要好得多。相關學科互相滲透、互相結合將會産生新的功能,按照系統論原理,系統整體功能大於各個要素功能之和,所以就會有更多優勢,從而取得人們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結合已成爲現代科學發展的一種重要趨勢。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地理學很好地結合起來,在國際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我國也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本文集是作者近半個世紀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取得的一些成果的匯編,通過結集出版,希望能够與學術界同行交流探討,希望得到專家、學者和讀者的指正;同時也希望對我國經濟地理學的發展有所促進。我想通過這方面的交流探討,對我國經濟地理學的現代化建設是會有所幫助、有所促進的。

  回顧歷史,作者於1954年讀高中時,當時的中國經濟地理課教材是由孫敬之教授主持的教材編寫小組編寫的,這是我最早接觸的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知識。1957年我考進中山大學地理係經濟地理專業開始系統學習經濟地理學專業知識。那時係主任曹廷藩教授給我們講授《經濟地理學概論》入門課,經過二年基礎課、專業課一系列課程學習之後他又給我們主講經濟地理學理論專題課,加深我們對經濟地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認識,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曹老是我國經濟地理學界較早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並長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的著名學者之一,他在發給我們的《經濟地理學概論》(講義)中明確指出並深刻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經濟地理學的方法論基礎。”這算起我接受這方面專業教育的始點。1961年我服從祖國需要,畢業分配到祖國東北邊疆的黑龍江省經濟研究所工作,當時的所長馮蘭瑞教授(退休前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主義研究所所長)是1938年參加革命後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著名經濟學家,那時她要求研究所内凡不是經濟學專業畢業的研究人員組織起來成立學習小組(約10來個人),從頭開始系統學習馬克思經濟學基本著作《資本論》。在學習中我深深地被博大精深的《資本論》所吸引,真是對馬克思的《資本論》無限敬仰、無限敬佩;我就像海綿一樣從《資本論》中吸取知識、智慧和力量。經過十多年對馬列主義一系列經濟學著作和哲學著作的學習,使我打下了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的一定基礎,同時也使我産生了一定要將《資本論》的理論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研究的决心和信心。從此它就成爲我完成崗位工作任務後最主要的研究興趣和愛好,成爲我一生的追求,一生的事業,一生的夢想。正是這種人生追求和事業心使我渡過了人生路上種種艱難曲折和風風雨雨。

  從1961年到改革開放前的17年中,由於頻繁的政治運動,以及在“左”傾錯誤思想影響下形成照搬照套的學風,我在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方面雖然寫過幾篇論文,但只能算作研究初期的習作,一種練習、一種鍛煉。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精神鼓舞下我寫了一篇探討生産配置規律方面的論文,參加粉碎“四人幫”後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經濟地理學術討論會,引起曹廷藩教授的重視,他决定把我調回中山大學給他當助手(1980年4月到校),並擔負起地理係經濟地理學導論課的教學工作,協助曹老編寫《經濟地理學原理》(科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教材,是曹廷藩教授引導我走上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道路。在地理係工作的6年間,在完成係安排的教學任務和協助曹老工作之外,我先後完成6篇論文。可是,後來由於學術見解的分歧,1986年6月係領導和學校人事處把我調離地理係到校科研處做行政工作。由於我對這方面學術研究的興趣和追求,1987年5月我又回到中大經濟係的科研教學工作崗位上。在比較自由寬鬆的學術氣氛中,我又繼續着對自己學術夢想的追求,在没有任何科研經費支持的條件下只好開始自選課題進行研究,直到1998年退休。退休後和退休前一樣,我都在不斷探討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問題研究。在這20年間我先後獨立完成和發表30篇論文,主持了兩個小城鎮鎮區總體規劃應用研究。回顧以往歷史屈指算來,從1957年在曹老指導下學習以馬列主義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算起至今已有52年,從1961年自己到黑龍江省經濟研究所學習《資本論》並决心將馬克思《資本論》中的理論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應用於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至今也已有48年的歷史。現在編輯出版的這本論文集就是我在這方面進行了近半世紀的研究與探索的結晶。我希望這本論文集的出版爲我半個世紀的追求、半個世紀的夢想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文革”結束後,是鄧小平最早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並指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我們應該也只能采取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總結過去的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新的任務、新的方針。”〔2〕1978年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鄧小平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從此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作者正是在鄧小平同志一系列講話精神指引下,圍遶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索研究。本文集選用的論文全部都是作者在改革開放後完成並有一定現實意義的研究成果,可以説論文集是改革開放新時代的産物。改革開放後作者始終把學習鄧小平著作擺在首位,遵循“堅持要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决問題”〔3〕“實事求是的基本思想”〔4〕,研究我國經濟地理學發展和城市與區域經濟發展中提出的問題,從而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可以説没有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根本就不可能取得這些研究成果,没有鄧小平理論也就没有這本論文集。

  本文集的論文都是個人1983年至2008年發表的論文,作者清楚地認識到這是階段性的成果和一家之言,並不認爲它都是全面正確的,并且認爲它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缺點錯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思維方式比較傳統,未能充分運用最新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成就。作者之所以仍然想結集出版,只是覺得以前發表的論著分散在許多期刊和一些專著中,讀者不容易讀到這些分散的論著,不能集中瞭解到作者近半個世紀的探索、研究中都努力貫穿着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的指導思想,繼承着曹廷藩教授、孫敬之教授等前輩以馬列主義爲指導研究經濟地理學的傳統,從而才發表了幾十篇論文,并且取得了“人們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例如1996年發表的《我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歷史地理背景》一文中首次提出和論述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理論,同時論述戰後國際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這些都是過去經濟地理學理論中所没有的新命題、新概念。它有助於我國廣大幹部和群衆理解和掌握鄧小平反復講的要抓住機遇發展自己的教導,有助於理解和實施我國從沿海到内地的對外開放戰略,利用國際産業結構大調整、大轉移的機遇,引進國外、境外(港澳臺)的資金和技術,推進我國的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現在國内經過改革開放二、三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也産生了經濟發達地區(例如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等地區)與欠發達地區(例如廣東的粤東、粤西、粤北山區等)經濟發展水平的很大差异,必然引起産業結構的調整與轉移。2008年5月《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産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决定》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廣東省實施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和勞動力轉移的“雙轉移戰略”。可見作者1996年論文中提出的産業結構調整與轉移理論具有前瞻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早在1997年《我國對外開放的國際歷史地理背景》一文就被載入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主編的《中國科學技術文庫》(中國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7年出版),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刊物《國際貿易》(1996年第5期)、《中國地理》(1997年第1期)先後兩次全文轉載。到目前爲止該文已載入50多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之中。這是作者始料不及、“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作者1997年發表的論文《廣州市現階段三次産業搆成演變研究》預測廣州市2010年第三産業占GDP中的比重爲60%左右;2000年到2010年期間廣州市第三産業在GDP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6年後即2002年廣州市委將原訂廣州市遠景規劃2010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從65%調至60%。實際執行的結果,廣州市1999年第三産業占GDP比重爲49.82%,到2007年提高到57.2%(見2008年1月19日《羊城晚報》A2版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發言報導),平均每年提高大約就是1個百分點左右。實踐結果完全證實作者1997年提出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的預測。再經過2008、2009、2010年三年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那麽2010年廣州市第三産業占GDP的比重就是60%左右,作者1997年的預測將與此相符合。《廣州市現階段三次産業搆成演變研究》(《中山大學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1期)發表後即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刊物《城市與區域經濟》1997年第5期全文轉載。到目前爲止,該文已載入中國科協《中國“九五”科技成果選》等20多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中,這又是作者始料不及、“原先没有預料到的良好結果”。除了上述這二篇論文外作者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書刊全文轉載的論文還有《地理區位理論及其意義》、《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的基礎》、《以城市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經濟區劃》、《香港、廣州城市職能差异及其演變趨勢》、《當代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科學内涵》等,作者一共有7篇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刊資料中心相應書刊全文轉載。其中有5篇還被大量載入各種大型文獻和論文集之中,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和贊譽。這些成果都是由於作者努力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實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與經濟地理學研究有機結合的結果。可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經濟地理學研究中的指導作用不是可有可無的。爲了更好地傳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研究相結合的傳統,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事業,作者才將自己分散的論著結集出版,供讀者閲讀參考,希望有更多的年輕學者繼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傳統。作者希望自己能爲傳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研究相結合的傳統,發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這就是編輯出版這本論文集的主要目的。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從而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就是共産主義從全部人類知識中産出來的典範。”馬克思“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的態度加以審查,任何一點也没有忽略過去。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討過,批判過,在工人運動中檢驗過”〔5〕,從而得出應有的結論。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是離開人類文明大道,而且要隨着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取得的巨大科學技術成就而采取新的形式,從而融入世界人類文明大道。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是一成不變的,不是離開人類文明大道,而是隨着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隨着人類思想、人類文明的發展而發展,隨着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着的。這就是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通過過去半個世紀的科研實踐,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不僅在國内革命戰争、階級鬥争時代,還是現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它都對各門科學研究都具有指導意義,因爲它揭示客觀世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和人們認識世界的一般規律,爲各門具體科學揭示特殊規律,提供理論基礎,提供方法論基礎。唯物辯證法是我們對感性材料進行概括性的思索和邏輯加工的根本方法。它使具體學科的專業研究者具有更寬廣的視野和更寬廣的研究思路,看得更深更遠,經過廣泛深入的理論思維和理論研究,把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的研究有機結合起來,就會逐步明確研究方向、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就不會囿於前人某種特定研究思路。既要吸取前人成果中的合理成分,又不陷入前人不合時宜的舊框框,才有可能跳出前人舊框框,實現理論創新。這就説明,發展着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在經濟地理學研究中的指導作用不是可有可無的。由於客觀世界是不斷發展變化着的,反映它的一般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要結合實際,就必須隨着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所以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指導具體學科的研究才能起到它應有的指導作用。脱離客觀世界發展的實際,思想僵化起來,陷入教條主義,照搬照套馬列詞句,自然難於奏效。這已爲過去的實踐所證明了的一條真理。現在有一些年輕學者不能真正深刻正確理解過去的歷史教訓,在向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科學技術學習的時候,忽視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作用,這是值得引起人們注意的。一般學者僅靠自發的檏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不够的,必須學習先進的哲學思想理論。在科學研究中,包括經濟地理學科學研究,有没有明確的先進的理論方法指導,其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要求我們:“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堅持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進一步把握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决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爲我們指出了明確的前進方向。

  我國學術界有許多精英在應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面作出杰出的貢獻。在祖國科學春天的百花園裏,作者這本論文集不過是一株小草,但由於它是結合着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研究實際,因而作者仍願意把自己點點滴滴成果與經驗和大家分享,互相交流;自然少不了討論,糾正其中的不足與錯誤,從而達到共同推動以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爲指導的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事業的前進,推動我國經濟地理學現代化事業的前進。我國經濟地理學的現代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要應用當代最先進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技術成就,但同時也必須應用如恩格斯説的“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6〕;“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論思維。”〔7〕實踐表明,我國經濟地理學的現代化同樣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論思維,不能没有“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這個元素。作者希望這本論文集在提高人們對理論思維的認識方面有所幫助。當然理論思維方法僅僅是經濟地理學現代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除此之外,還有地理學與現代數學方法(元素)相結合産生計量地理學,地理學與現代遥感技術(元素)相結合産生遥感地理學,地理學與現代信息系統方法(元素)相結合産生地理信息系統(GIS)。本論文集着重闡述理論思維方法在經濟地理學研究中的作用,並不排斥現代數學方法、遥感方法、信息系統方法在經濟地理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論文集共收入作者30篇論文,分爲二大篇。第一篇是經濟地理學理論研究,其中又分爲五個專題理論研究:學科對象與性質研究;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理論研究;地理區位理論研究;經濟區劃理論研究;生産布局應用理論研究。第二篇是城市與區域經濟問題研究。其中又可分爲二類,一類是按經濟學研究思路、論文體例要求寫作的區域經濟論著,如作爲《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經濟》第一章的廣東省經濟概况。另一類是運用經濟地理學和經濟學理論方法綜合研究城市與區域經濟問題的論文,占第二篇論文的大多數。論文集論文總的特點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經濟學、地理學多學科理論方法綜合研究經濟地理學理論問題和城市與區域經濟問題,因而它比單純運用一個學科理論方法的研究有所創新,突出地表現在提出了“世界近現代先進經濟技術地理擴散理論”和《廣州市現階段三次産業搆成演變研究》。作者希望這種運用哲學、經濟學、地理學多學科理論方法進行綜合研究實現理論創新的實例,對讀者研究問題有所借鑒、有所參考,從而推動我國經濟地理學理論的發展。

  人類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人的認識、科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不同學者由於社會歷史條件以及個人工作經歷、研究實踐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學術觀點是很自然的,作者無意要求讀者都同意論文集中的學術觀點。現在這本論文集是作者當時研究實踐的記録,論文集保持論文發表時的原貌,反映作者當時的認識水平和學術觀點,希望讀者以歷史發展的觀點和學術自由與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精神,去看待論文集中的每一篇論文。編入本書的論文時間跨度近30年,并且發表在不同類别期刊專著中,因而論文發表時的編目體例和注釋、參考文獻書寫體例有所不同。由於這次編輯、出版時間比較倉促,仍保持論文發表時的不同體例,未能將所有書寫體例統一起來,給讀者帶來不便之處,望讀者見諒。

  以上所述,希望能對讀者閲讀和瞭解論文集的内容有所幫助。同時期待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注釋:

  〔1〕於光遠:《現代科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契機》,趙文彦等編著《科學研究與管理》,時事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1I頁。    

  〔2〕《鄧小平文選》(1975—1982年),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頁。

  〔3〕同上,第113頁。

  〔4〕同上,第122頁。

  〔5〕列寧:《共青團的任務》,《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47頁。

  〔6〕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馬恩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3頁。

  〔7〕同上,第467頁。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