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試論經濟區劃在現代化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一)
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爲了克服過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行政區劃管理經濟造成的條塊分割、城鄉分割的弊端,目前正在一些地區開展經濟區規劃工作,以加强横向聯繫,促進經濟發展。
一九八一年全國五届人大四次會議已經確定了把提高經濟效益作爲考慮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本出發點的方針,而地域分工則是提高經濟效益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國過去經濟建設中的許多失誤都與違背地域分工原則有關。條塊分割、城鄉分割就是違背地域分工原則的表現。因此要克服這些弊端,就必須實行地域分工。社會生産實行地域分工,將從根本上促進地區之間的横向經濟聯繫。
地域分工是社會生産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别是商品生産、社會化大生産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根源於社會生産發展的自然資源、自然條件和科學技術、經濟基礎的地區差异。各地區的物産種類、質量和獲得物質産品付出的勞動量不同,産品的成本、價格有高有低,因而引起地區之間的産品交换。隨着商品經濟和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各個地區都進行本區最爲有利的生産,以自己的優勢産品與外區交换,從而逐步形成社會生産的地域分工。特别是到了資本主義階段,形成了統一的國内市場,商品生産發展成爲社會生産的主要形式;機器大工業的發展要求迅速擴大原料産地和商品市場;而輪船、鐵路的出現,又爲加工工業區與原料産地、商品市場之間大宗貨物的運輸創造了條件,從而使地域分工迅速擴大,從一國範圍内的地域分工擴大到國際範圍的地域分工。早在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就指出:“在英國,機器發明之後分工才有了巨大進步,……由於機器和蒸汽的應用,分工的規模已使脱離了本國基地的大工業完全依賴於世界市場、國際交换和國際分工。”〔1〕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中還指出,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開拓了世界市場,過去那種地方的龢民族的自給自足的閉關自守狀態已被各民族的各方面互相往來所代替,一切國家的生産和消費都已成爲世界性的了〔2〕。此後,由於發達國家又經歷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地域分工以及國際分工進一步擴大和加深了。如今許多産品,特别是復雜的機器産品,如機床、汽車、拖拉機、輪船、飛機等等,都需要許多地區許多企業協作才能完成。就是生産糧食、棉花這些普通初級産品也需要地域分工。因爲現在農業生産需要的農藥、化肥、機械、燃料動力等等都需要由城鎮工礦企業來提供。國際上,産品的主機在甲國製造,配件在乙國製造,組裝又在丙國進行,然後銷售到許多國家和地區,這已經是很平常的事情。爲什麽會産生國内和國際的地域分工?直接原因就是地域分工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果,根本原因在於世界各國各地區生産條件的千差萬别和社會化大生産的客觀要求。
社會主義經濟是建立在生産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同樣需要實行和擴大地域分工。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描述了當時資本主義國際分工之後指出;“擺脱了資本主義生産的框框的社會(指社會主義社會——引者注)可以在這方面更大大地向前邁進。……這樣的社會將創造新的生産力,這種生産力綽綽有餘地超出那種從比較遠的地方運輸原料或燃料所花費的勞動。”〔3〕
就我國目前的經濟技術條件來看,經過解放後三十多年的經濟建設,已建立起現代工業的基礎和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以及一定的交通運輸網。農業生産的專業化、區域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建設了一批農産品商品基地。特别是在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之後,我國社會生産力和商品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廣大農村己開始從自給半自給狀態向商品經濟轉化的歷史階段。黨又確定了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决策,和對内搞活、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就是我國地域分工進一步發展的主客觀條件。我國的經濟管理必須適應社會化大生産地
域分工迅速發展的要求,指導現代化經濟建設必須科學地進行社會生産地域分工的區域劃分——經濟區劃。
我國早在一九五六年周總理主持制定的科學技術規劃就已把全國自然區劃和經濟區劃列爲重點科研項目。全國自然區劃已進行大量工作,制定了全國自然區劃方案。全國經濟區劃,過去雖然也進行過一些討論研究,但由於種種原因,基本上没有進行。長期缺乏全國經濟區劃作爲指導經濟建設的依據,正是造成條塊分割、城鄉分割和重復建設、重復生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一個失誤。
(二)
經濟區是在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地域差异基礎上,通過社會生産地域分工過程而逐步形成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相結合的經濟地域單元。所謂生産專門化,就是生産專業化、區域化,即一個地區專門從事某種産品的生産,從而爲外區提供大量産品,同時也就必須從外區輸入本區需要的其它各種産品。所以,專門化生産是經濟區之間地域分工的主要標誌,是經濟區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集中現表之一。生産專門化——專業化、區域化,也是現代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專門化生産通常是建立在該區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特徵和優勢基礎上,並在地域分工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而成爲該區生産的主導部門。此外還有利用本區其它資源、配合主導部門發展的輔助生産部門,以及爲本區專門化部門和輔助生産部門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商業服務等)、爲滿足本區需要(必須在本區滿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需要)而形成的一般生産部門。這三類生産部門的有機結合搆成經濟區的綜合發展,也是經濟區的最佳産業結構。這樣,各個經濟區之間的聯繫就大大加强並緊密結合在一起,組成整個國民經濟的地域分工體系,就將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建立在這種合理的地域分工基礎上的國民經濟,將會取得巨大的宏觀經濟效果,促進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反之,則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損失浪費,延緩經濟的發展速度。這是國内外經濟建設實踐反復證明了的一條真理。
經濟區既然是國民經濟的地域分工單元,經濟區劃就必須是從全國整體着眼,並對全部領土進行地域分工的區域劃分。只有從全國整體上作出社會生産地域分工的區域劃分,才能正確地確定每個經濟區的地域範圍、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及其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把具有共同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的區域組織在一個經濟區内,就有利於生産的專業化、區域化,就能更好地利用當地的各種自然資源和經濟資源,更好地對社會生産的各個環節進行組織管理,並建立起資源——生産——加工——銷售——科研——教育緊密結合的地域生産體系,從而生産出真正具有强大競争力的優勢産品。那不僅可以行銷國内市場,而且可以打入國際市場,從而取得巨大經濟效益。這在國際上已不乏成功的先例,也是我國今後地區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過去那種自給自足、分散閉塞的模式,再也不能適應今天地域分工迅速發展的國内和國際經濟形勢了。我國現在還必須繼續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按照資源條件特點及其在全國地域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社會需求、市場需求,調整各個地區的産業結構及其發展方向,建立各區特有的地域生産體系,進一步改變過去各個地區産業結構都是一個模式的局面。
(三)
進行個别經濟區規劃工作是必要的,但最好是有全國經濟區劃作爲依據。全國經濟區劃根據各地區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特徵和生産特點,確定各個經濟區的地域範圍、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及其在全國地域分工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就爲各個經濟區規劃指明方向,同時爲經濟區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協調發展奠定基礎。在没有全國經濟區劃的情况下,進行個别經濟區規劃工作,就難於正確地確定這些經濟區的地域範圍及其發展方向,各個經濟區之間也難於協調發展。最近上海經濟區地域範圍的變動(見1984年12月17日《世界經濟導報》)就很能説明這一問題。以全國最大工商業城市上海市爲經濟中心的經濟區完全應當成爲全國的一個一級經濟區。可是,上海經濟區最初劃定的地域範圍只限於長江三角洲,只包括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寧波、紹興、嘉興、湖州等十個城市及其周圍五十七個縣,其面積只占全國總面積的0.6%,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4%,作爲全國一級經濟區來説規模就太小,難於發揮它在全國地域分工體系中的作用。現在擴大到四省一市(上海市和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占全國總面積的5.4%,占全國總人口的19.3%,占全國工農業總産值的26.5%。擴大是完全必要的,把整個江蘇、浙江、安徽三省劃進去是合適的,但把江西省劃進去又值得研究。按上述關於經濟區劃的基本觀點來看,江西省的自然、社會經濟條件(資源條件)與湖南、湖北兩省比較類似。這三省地處長江中游地區,氣候條件相近。三省周圍又有丘陵山地,湖南、江西的中部偏北,湖北的中部偏南是長江中游平原,江河湖泊密佈,農業資源相近似,都具備發展水稻、棉花、水産、山林的條件。丘陵山地有豐富的鎢、銻、銅、鉛、鋅、錫等有色金屬礦藏。這三省是我國最重要的有色金屬礦區和重要的農業基地。湖北雖然有色金屬礦藏少一些,但有葛洲壩水電配合湘、贛兩省有色金屬的開發、冶煉,同時黄石、大冶有豐富的鐵礦,爲武鋼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基礎。這些都是形成有色冶金專門化部門所必須的。總之,這三省地域相連和自然資源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似,使它們形成了比較一致的生産特點,决定它們有着比較一致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從而組成一個完整的經濟地域單元,在全國地域分工體系中佔有其特定的地位。更爲重要的是,有利於三省經濟的組織和管理,發展三省共同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所必須的科研、教育和産品銷售系統,從而真正形成本區的優勢産品,獲得最佳經濟效果,促進生産力的發展。所以,湖北、湖南、江西這三省應當劃爲我國經濟區劃系統中的一個一級經濟區——華中經濟區。現在江西省通過長江和浙贛、皖贛鐵路與上海市和整個華東地區的産品輸出輸入聯繫比與武漢要多一些,但作爲全國社會生産地城分工的一級經濟區劃,主要不是依據地區間的産銷聯繫,而是依據地域分工原則,即依據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特徵,共同的專門化部門和綜合發展方向。按此原則劃分經濟區,江西與湖南、湖北三省組成華中經濟區後,江西與武漢的經濟聯繫將大大加强,武漢市將成爲包括江西在内的華中經濟區的經濟中心。當然這並不否定經濟區之間的經濟聯繫,相反通過地域分工還會加强經濟區之間的經濟聯繫。江西省與上海市之間的經濟聯繫仍然可以保持和發展。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它與全國許多地區都有程度不同的經濟聯繫,但現實告訴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與上海有經濟聯繫的地區都劃入上海經濟區内。按照社會生産地域分工原則劃分經濟區,區際間必然要進行産品的交换,也就是加强區際經濟聯繫。所以,無論從現在和將來經濟發展的情况來看,都難於把經濟聯繫作爲劃分全國一級經濟區的主要依據(省内經濟區劃,可以根據城鄉經濟聯繫劃分基層經濟區,實行市帶縣的管理體制)。江西省不劃入上海經濟區,那麽就是上海市和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組成一個經濟區。蘇、浙、皖三省正是上海市經濟聯繫的基本區域,其主要部分地域上屬於長江下游平原和淮河平原,臨近黄海和東海,農業資源條件比較類似,是發展糧食、棉花、蠶絲、水産極爲有利的地區。歷史上受西方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影響較早,也是我國近代大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科學文化水平較高。長江三角洲地區在發達的農業、有利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的基礎上,發展成爲我國加工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上海也就成爲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港口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雖有强大的加工能力,但缺乏礦産資源,特别是缺少煤鐵資源,但安徽兩淮煤礦、蘇北徐州煤礦、浙江新安江水電站可爲長江三角洲地區加工工業提供相當部分能源。馬鞍山鐵礦、銅陵銅礦以及其它礦産資源,三省農林水産品,這些都是本區工業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這三省一市地域上緊揍集中,自然、社會經濟條件基本上可以形成本區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實現其在全國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當然它不是封閉的經濟體系,它需要從外區調入煤、鐵、石油,又以其機械、鋼鐵、化工、棉毛絲麻紡織品等優勢産品提供國内外市場。這正是地域分工的要求,取得良好經濟效果的必要條件之一。其面積雖然小一些,但經濟實力大,可以成爲全國的一個一級經濟區。既然如此,就不如稱爲華東經濟區比較切合實際。當然這與過去的華東協作區,無論地域範圍和區劃的指導思想都已不同,並不意味着恢復過去的協作區。這個方案是否可行,還需要在進行全國經濟區劃時進一步加以論证,這裏只是一個粗略的分析。
(四)
我國這幾年貫徹揚長避短、發揮優勢的方針,一定程度上起到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各地在貫徹這個方針過程中也出現過重復建廠、重復生産的偏向。説明需要進行全國經濟區劃,確定各個經濟區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現在進行一些地區的經濟規劃,也需要有全國經濟區劃作爲依據。如果花了很大力氣搞出經濟區規劃,日後變動地域範圍和發展方向,規劃方案豈不失效或部分失效?這是事倍功半。因此建議成立一個全國經濟區劃辦公室(經濟區規劃辦公室可作爲其下屬機構),開展全國經濟區劃工作。經過一個時期的調查研究之後,提出一個輪廓性的、粗綫條的全國經濟區劃初步方案,經國務院或全國人大討論通過,爲各個經濟區規劃提供依據。只要集中全國有關社會經濟科學、自然技術科學方面的力量,和國家經濟計劃管理部門的力量在一、二年内是可以提出一個初步方案來的。列寧當年領導蘇維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這樣做的。以後蘇聯一直堅持經濟區劃來進行地域經濟組織,對蘇聯經濟發展起了一定作用。戰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有開展經濟區劃工作的,也起着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實踐證明,進行經濟區劃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産發展的客觀要求,是進行合理的地域經濟組織的必要手段。我國學術界過去進行過一些經濟區劃的討論研究,現在需要認真總結過去三十年的歷史經驗,並借鑒國外經濟區劃的經驗,可能形成適合我國特點的經濟區劃理論、方法。在已有全國自然區劃和農業區劃的基礎上,特别是在黨的十二大制定了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一系列方針政策的條件下,完全可以在不太長的時間内擬定全國經濟區劃方案,經過多方案的比較論证,爲國家領導機關最後决策提供科學依據。
經濟區有多種類型:部門經濟區、綜合經濟區,計劃經濟區。本文討論的社會生産地域分工的區域劃分這種經濟區劃,其内容包括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屬於綜合經濟區,但與計劃經濟區有所區别。計劃經濟區雖然也包括各種經濟活動,但區劃的主要目的是爲了便於對國民經濟的實際組織領導和計劃管理,要求發揮城市經濟活動中心的作用,以城市爲中心來組織生産和流通,而且可以根據各年度具體因素的變化加以綢整。而社會生産地域分工的經濟區劃着重從自然、社會經濟條件的地域差异論证各個經濟區的專門化和綜合發展方向,揭示經濟區發展變化的一般趨勢,從而爲實際執行的計劃經濟區提供科學依據。這兩種經濟區劃都是必須的。蘇聯就實行三種(三級)經濟區劃:1. 大經濟區劃(又稱基本經濟區,全國分爲16—20個左右)主要確定社會生産地域分工,因而只設協調規劃委員會,不直接管理國民經濟。2. 經濟行政區劃(全國分爲100個左右)。3. 基層行政經濟區劃(全國劃分爲3000多個)。後二種(二級)經濟區都負責實際管理國民經濟,屬於計劃經濟區。各種類型的經濟區劃,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可以互相補充,以便更好地完善地域經濟組織,達到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進行社會生産地域分工區域劃分的經濟區劃,是我國現代化建設藍圖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得好,它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將給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
注釋:
〔1〕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馬恩選集》第1卷,第132一132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産黨宣言》,《馬恩選集》第1卷,第254、255頁.
〔3〕恩格斯:《反杜林論》,《馬恩選集》笫3卷,第335—3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