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常平鐵路樞紐建没與發展前景



  常平火車站原來是廣深鐵路中段的一個四等小站。自從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動工興建並從常平路段出綫之後,常平引起世人的關注。那麽,京九九、廣梅汕鐵路爲什麽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它給常平經濟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常平火車站現有設施與功能怎樣?今後發展前景如何?本文就這些問題作初步論述,請各位領導、與會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一、常平是京九九、廣梅汕與廣深綫接軌的最佳選擇

  常平所以成爲京九九、廣梅汕與廣深鐵路的交匯處是由下述幾個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1.常平位於廣深綫中段,距離惠州比較近

  廣梅汕鐵路以省會廣州爲起點,向粤東方向延伸經梅州至汕頭。爲縮短新建路段里程起見,就必須而且可以利用一段廣深綫作共綫。那麽從廣深綫的哪裏出綫比較適當呢?由於廣梅汕鐵路向東延伸必須經過東江中下游中心城市惠州,那麽從廣深綫中段出綫至惠州距離是比較近的。常平正好是位於廣深綫中段距離惠州比較近的站段。因而是可供選擇出綫的站段。從京九九鐵路來看,由北南下至廣東,利用龍川至常平的廣梅汕路段以及常平至九龍既有鐵路作共綫。無論從經由區間主要城鎮、綫路長短、工程投資各方面來看都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常平也就同時成爲京九九鐵路與廣深鐵路的接軌點。

  2.常平擁有比較平坦開闊的建設用地

  常平地貌屬於東江中下游埔田平原區,是東江中下游南岸低窪地與南部丘陵之間過渡地帶,全鎮地表大部分海拔高度在2~20米之間,地勢比較平坦開闊。這不僅使鐵路工程投資少,而且鐵路站場和城鎮建設也有足够的用地。其地質地形條件優越於其南部丘陵地區、盆地狹窄的樟木頭鎮,也優越於北部低窪地段,可以説常平是廣深綫中段出綫修建廣梅汕、京九九鐵路的最佳選擇。

  3.常平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城鎮設施不斷完善、擴大,可成爲鐵路接軌和鐵路樞紐建設的依託

  常平利用鄰近香港、港澳同胞衆多,又有廣九鐵路直通香港的優勢,從改革開放的1979年開始就辦起了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并且迅速發展,連續8年開辦工廠數和工繳費收入數均居東莞市各鎮的首位。現在常平已有“三來一補”和“三資”企業共461家,工業總産值從1980年0.13億元,增加到1994年的7.1億元,增長50多倍,平均每年遞增36.9%。由於外向型工業發展帶動各業騰飛,全鎮社會總産值已由1980年0.3億元,增加至1994年的17億元,經濟規模已相當於廣東北部山區的一個縣。隨着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常平鎮的交通、能源、通訊、供水等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城區面積已由原來不足1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6平方多公里。常平已從原來以農業爲主的農村轉變爲以二、三産業爲主的工商業城鎮。因而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並建設鐵路樞紐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和城鎮設施爲依託。

  4. 常平將發展成爲東莞市東部地區的經濟中心

  由於常平地處東莞市東部埔田區,耕地多、灌溉易,一向農業生産基礎較好,聚集人口較多,而且位置適中、交通便利,特别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從而有條件發展成爲東莞市東部地區的經濟中心,擁有較大的經濟腹地。這也是京九九、廣梅汕鐵路之所以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的又一個原因。

  居於上述四個方面的客觀原因,以及常平鎮領導的遠見卓識,大力争取和積極支持京九九、廣梅汕在常平與廣深綫接軌,做到“要錢給錢、要地給地”,終於實現了京九九、廣梅汕在常平與廣深綫接軌的願望,從而爲常平鐵路樞紐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常平在華南鐵路網和鐵路運輸中的重要地位

  常平原來是廣深鐵路綫上的一個小站。現在由於京九九、廣梅汕鐵路鋪通並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常平成爲三條鐵路幹綫的交匯點,從而奠定了常平在華南鐵路網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常平是兩條縱貫我國南北、長達2000多公里、聯繫8個省2個直轄市的鐵路幹綫京廣—廣深、京九九通往我國進出口國際樞紐大港香港的交匯點。京廣—廣深是我國南北運輸最繁忙的鐵路運輸大動脈,再加上京九九建成通車,常平將成爲具有重要意義的鐵路幹綫交匯點之一。

  第二,廣梅汕鐵路建成通車後,與廣三——三茂鐵路貫通成爲華南沿海東西向鐵路幹綫,常平地處這條鐵路幹綫中段,是南北向的京廣—廣深、京九九鐵路幹綫與華南東西向鐵路幹綫重要連結點之一,從而進一步加强了常平在華南鐵路網,特别是在廣東鐵路網中的重要地位。

  常平在全國鐵路網中是兩條主要的南北向鐵路幹綫與華南沿海東西向鐵路幹綫(“兩縱一横”)的一個重要連結點。常平通過鐵路可以直接通首都北京,以及廣州、天津、武漢、深圳等大城市,直通“兩縱一横”鐵路沿綫中小城市,進而聯繫華南、華東、華中、華北各地。常平南下可直通香港九龍,是“兩縱一横”鐵路沿綫廣大地區大中小城市通向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中心香港的必經之地。有了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常平就成爲南北物資流通,特别是華北、華東、粤東與珠江三角洲物資流通的一個重要轉運站。

  由此可見,常平在華南鐵路網,特别是在廣東鐵路網中具有重要地位。搞好常平鐵路樞紐建設,不僅對常平本鎮經濟發展,而且對華南鐵路運輸,特别是對廣東鐵路運輸具有重要意義。

  三、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建設給常平帶來的發展機遇

  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建設並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以及常平客貨運站的擴建和新建,使常平起着鐵路樞紐作用並有可能成爲華南鐵路樞紐之一,從而使常平擁有鐵路樞紐交通方便的巨大優勢。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建設之前,常平只是廣深綫上的一個四等小站,雖然鐵路北可上廣州,南可通深圳、香港,但畢境主要是過境交通,腹地很小,要到華東、華北就要繞許多彎路,到惠州、河源、梅州、汕頭更没有鐵路可通,大宗貨物運輸比較困難。現在常平不僅鐵路可直通粤東、華東、華北,腹地擴大,而且有京九九、廣梅汕、廣深三條鐵路幹綫交匯,六個方向的客貨運列車要經過常平、在常平交匯,許多旅客要在此乘車或换車,不少貨物要在此托運或轉運,因而常平起着鐵路樞紐的作用。常平站現在已上昇爲二等大站,廣深綫上的最大中間站。常平由過境小站變爲起着樞紐作用的大站,成爲由鐵路、公路組成的綜合交通樞紐,常平經濟發展就有了新的推動力,常平就會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由於在常平通過的綫路多、方向多、車次多,因而要在常平乘車、轉車、托運、轉運十分方便。雖然常平没有編組站,但它仍然有鐵路樞紐交通方便的優勢。交通方便就意味着運輸時間的縮短和運輸費用的降低,也就是生産成本下降、資金利潤率上昇,因而增加了常平對國内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廣梅汕鐵路從1993年開始部分通車後,外商就普遍看好常平的交通優勢和發展前景,外商投資額迅速增加,僅1994年一年常平就引進外資5.18億港元,比過去十幾年直接引進外資的總和還多。可見交通優勢是影響常平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常平經濟發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還要特别指出的是,京九九鐵路將成爲我國東部地區的重點發展軸綫。由於幾年來國家投資近400億元,建成全長2530公里(其中正綫長2381公里,天津至霸州、麻城至武漢的聯絡綫155公里)的京九九鐵路,這一綫狀基礎設施不僅大大改善了沿綫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和區位條件,而且把首都北京和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信息、旅遊中心香港直接聯結起來,把沿綫的大中小城市聯結起來,從而形成點軸結構系統,把城市輻射源與經濟腹地更好地結合起來,成爲區域開發的最好空間組織,因而能有效地促進京九九鐵路沿綫地區的經濟發展。京九九鐵路沿綫是我國東部京廣、京滬兩條鐵路之間的經濟低谷,資源豐富,工資、地價低廉,而京九九鐵路北端首都北京、南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信息、旅遊中心香港兩大城市輻射源則是龍頭,京九九鐵路通車將使北京、香港、深圳等城市的資金、技術、信息更好地向沿綫腹地輻射,腹地則爲城市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市場,兩者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京九九鐵路建成通車將以其便利的交通推動沿綫地區的經濟增長,成爲我國東部新的經濟增長帶。常平地處這條新的經濟增長帶的南段,已先受惠於廣深鐵路交通方便和對外開放政策優勢而先發展起來,成爲珠江三角洲發達地區的新興工商業城鎮,其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比粤東北山區京九九沿綫市縣高出10倍以上(1993年常平人均國内生産總值11000多元,而河源市,龍川縣只有1000元左右)。經濟先發展起來的常平與京九九沿綫經濟低谷地區有很强的互補性。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常平成爲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與京九九沿綫經濟低谷地區的連結點,這十分有利於兩地優勢互補、相互促進。京九九點軸發展系統將成爲常平經濟發展的又一巨大推動力。

  正是在上述兩大背景下,使常平近年客貨流量成倍增長,外商在常平的投資激增,給常平的工業、商貿業、房地産業和城鎮建設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使常平近年出現超常規的高速增長。

  1.工業發展:常平鎮1994年吸引了大批國内外客商前來投資辦廠,其中包括引進了索尼電子、京華電子、聯想電腦等一批高科技項目,興辦了大華顯示設備、金杯印刷等投資超億元的企業。1994年全鎮工業産值達71780萬元,比1993年47704萬元,增長48.4%,比同年全國工業增長21.8%的速度高出一倍以上,比常平1980~1994年年平均增長36.9%的速度也高出11.5個百分點。

  2.商貿業發展:常平利用鐵路交通優勢,已辦起糧食、建材、水果等專業批發市場。爲了加速北方温帶水果、蔬菜南運和滿足珠江三角洲的需要,今年東莞市果菜公司與常盛公司合作在常平興建南方果菜批發市場和南方糧食批發市場。各種專業批發市場的開辦,將促進常平商貿業的迅速發展,也將促使常平逐步成爲南北物資集散地。

  3.房地産業發展:由於京九九、廣梅汕兩綫建設以及常平新客運站和鐵路口岸的開通,使常平與香港之間的出入境交通更爲方便,吸引港澳同胞到常平購房置業、旅遊休閒,從而爲常平房地産業帶來發展機遇。1993年常平鎮報批的房地産項目30多個,動工建設的項目20個,投入資金6億多元。1994年在建樓盤24個,12座高層建築已封頂或動工,投入資金4億多元。已售出的樓房、别墅由1993年3000多套增加到1994年的5000多套,銷售額達10億多元。常平鎮房地産業保持着穩定發展勢頭。

  4.城鎮建設擴大:由於“兩綫”建設及部分通車,給常平城鎮建設帶來巨大推動力。爲了適應鐵路客貨量迅速增長的需要,常平將原來老火車站擴建爲貨運站(北站),新建客運站(南站)和常平東站。規劃建設23層3萬多平方米的常盛大厦作爲新客運站主樓和客運口岸聯檢大樓,現已動工興建。還規劃開發火車站廣場及周邊占地約800畝新城市中心區,建設成爲集金融、貿易、商業、文化、娱樂、飲食、旅遊等服務功能爲一體的現代化城區。鐵路車站及其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工商業、房地産業的發展,正推動着常平鎮城區的不斷擴大。

  由於工業、商貿業、房地産業的迅速發展並帶動其它行業的發展,常平近年出現經濟的高速增長。1994年常平鎮國民生産總值比上年增長35.9%,比同年全國增長11.8%、全省增長18%的速度高一倍至二倍,反映常平鎮經濟的超常規發展。

  四、常平鎮的規劃建設與發展前景

  自從確定京九九、廣梅汕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之後,東莞市和常平鎮兩級政府領導就開始研究和規劃常平鎮經濟發展遠景和城鎮建設籃圖。東莞市領導十分重視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建設給常平以及整個東莞市帶來的發展機遇,從全市規劃建設的角度,並依據常平各方面的條件,特别是三條鐵路交匯的交通樞紐地位,把常平發展成爲東莞市東部地區的經濟中心。爲了充分發揮京九九、廣梅汕在常平與廣深鐵路交匯的優勢,把常平火車站按照鐵路樞紐工程作爲東莞交通網絡建設的重點(常平火車站按二等站標準,列入國家鐵道部門“八五”計劃的建設項目):並規劃建設常平——虎門、莞城——常平——惠州兩條高速公路,常平——沙田深水港鐵路支綫,從而把鐵路與港口、東部與西部聯繫起來,使常平成爲鐵路、公路、港口相連結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使其在東莞市的交通運輸和經濟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常平鎮領導以其遠見卓識積極争取京九九、廣梅汕在常平與廣深綫接軌,並高度重視三綫交匯給常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因而大力支持、協助鐵路部門在常平進行新綫、新站建設,做到“要錢給錢、要地給地”,使常平鐵路新綫、新站建設順利進行。同時認真研究和做好常平成爲鐵路樞紐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工作。爲此請專家、學者進行深入論证和精心規劃。 1993年6月請北京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完成了常平鎮總體規劃, 1994年1月與東莞市政府經濟研究室、中山大學鄭天祥教授等合作編制“常平鎮跨世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1994~2005)”。城鎮總體規劃把常平鎮的城市性質確定爲“珠江三角洲與廣東省東部地區的鐵路樞紐城市,東莞市東部地區的經濟中心”。發展戰略全面論证“常平可能成爲華南新掘起的重要交通樞紐”。“常平在20年内建成一個人口30~50萬、中心城區20平方公里的多功能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常平鎮的發展方向。    

  經過幾年的規劃和建設,現在常平火車站已以鐵路立交形式建設成常平東、北、南三個專業化車站,占地廣闊、氣勢雄偉,成爲能起樞紐作用的車站群體。其中,北站是在原來老靖基礎上擴建成爲有20萬平方米倉庫、5條貨場專用綫,年到發能力達250萬噸的貨運站。南站爲京九九、廣梅汕與廣深準高速鐵路的接軌點,新建客運站(四層大樓,一層和三層各有容納500人的候車室,二層臨時作客運口岸),設有2個站臺、13股道綫,到發綫有效長度850米,1994年10月28日正式啓用同時開通經國務院批準的常平客運口岸,成爲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後的廣東省第4個鐵路客運口岸(争取盡快開通常平貨運口岸並計劃在貨運站場附近設置一個占地近20萬平方米的保税區)。現在在常平客運站停靠的旅客列車有:廣深綫運行的9對18班,廣州——梅州方向運行的2對4班,深圳——梅州方向1對2班,還有從常平始發至梅州的l對2班,以及廣州——常平——九龍、肇慶——常平——九龍直通車2對4班,共計13對26班,日均上下車客流量8000多人次,按此計算全年客流量可達250萬人次。現在常平已起着鐵路客運樞紐的作用。常平東站設有機務段和有6股道綫(有效長度500多米)的調車場,可以進行調車、檢修、整備和曳掛(一定量的編解)作業,將來可進行客貨運作業。常平三個專業車站的建成,使常平站的通過能力大大提高。1994年實際完成客運量79.2萬人次,貨運量78.5萬噸,分别比1992年增加1~4倍。目前日均上下車客流量達8000多人次,比1992年日均1300多人次增加6倍多。從1993年廣梅汕鐵路部分通車營運以來僅2年時間客貨運量均已增加4倍多,到1997年京九九、廣梅汕都全面通車營運後,常平客貨運量將會有更大增長。

  常平鎮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以後更有加速發展的趨勢,出現超常規的高速增長,從1980~1994年國内生産總值年平均增長達36.6%。那麽,它在今後10~20年即到2005~2015年能否實現建成一個30~50萬人口、中心城區20平方公里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標呢?這裏以我省中等明星城市佛山市(市區土地面積77平方公里,市區户籍人口1 985年31.2萬,1 992年39萬)作參照來看常平鎮的發展趨勢。

  首先從經濟規模看,常平鎮1992年國内生産總值5.2億元,依據“常平鎮跨世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1994~2005)”的預測,按年平均增長l9.19%的速度計算,2005年常平鎮國内生産總值可達60億元。這相當於佛山市1992年(62.77億元)的規模;按23.34%的增長速度計算,2005年常平國内生産總值可達80億元,已超過佛山市1993年(76.75億元)的規模;按25.55%的增長速度計算,2005年常平鎮國内生産總值可達100億元,就大大超過佛山市1993年的經濟規模。按照以上三種增長速度計算,2005年常平鎮的國内生産總值都相當於或大大超過1992年佛山市的經濟規模。况且以上假定這三種增長速度都大大低於常平鎮過去15年國内生産總值年平均增長36.6%的速度。即使由於今後基數增大,增長速度不可能再保持36.6%那麽高,或者由於1994年國内生産總值是按當年價計算,换成可比價格後增長速度没有36.6%那麽高,今後15年也不可能以36.6%的速度繼續增長,那麽按20一25%的增長速度(珠江三角洲常平鎮按高於全省國内生産總值的增長速度)增長是完全可能的。上面假定的三種增長速度都是在20~25%之間。所以,2005年常平鎮國内生産總值達到60、80、100億元是完全可能的。也就是説,2005年常平鎮國内生産總值相當於或超過現在中等城市佛山的經濟規模是可能的,再經過十年的發展,到2015年常平鎮經濟規模肯定能達到中等城市的經濟規模。

  第二,從城市人口規模來看,常平鎮本地户籍人口1994年57922人,比1993年56945人增加968人,一年約增加1000人左右,今後20年本地户籍人口仍按每年增加1000人計算,20年即可增長2萬人。常平鎮外來暫住人口(外來民工)1993年86210人,1995年增加到近10萬人,2年平均每年增加6000—7000人,今後20年外來暫住人口(機械增長)按每年增長6000人計,今後20年外來暫住人口可增加12萬人。本地户籍人口和外來暫住人口合計可增加14萬人。1994年已有本地户籍人口和外來暫住人口(5.8萬+10萬)15.8萬,再加上今後20年增加14萬,共計29.8萬人,已接近30萬人口規模。由此可見,常平鎮2015年人口規模達到30萬是完全可能的。   

  第三,從城市建成區(用地)規模來看,1995年常平鎮建成區已超過6平方公里。從1992年以後每年大約擴大0.5~1.0平方公里,今後20年按此速度擴大,那麽20年建成區可擴大到10~20平方公里,取其中數就是15平方公里,加上現在建成區6平方公里,合計21平方公里。由於經濟實力不斷增强,城市建成區每年擴大面積的趨勢是不斷增加而不會减少,而且城區建築標準和建築質量只會不斷提高。所以今後20年即到2015年常平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是完全可能的,實際只會超過,而不會達不到。  

  再從全國的形勢和中央的要求來看,“經過17年的積極探索和艱苦努力,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偉大的歷史性成就。……更爲重要的是,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有步驟地實現我國現代化的路綫、方針和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今後15年仍有充分條件繼續實現經濟的較快增長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引自最近公佈《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常平鎮地處珠江三角洲,過去15年一直走在全國同類地區的前面。并且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經濟基礎,今後將按照全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要求建設好常平鎮。

  近年常平鎮經濟社會發展已出現下述幾方面的新趨勢。

  1.高新技術落户常平,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逐步增多。

  常平鎮過去15年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是靠“三來一補”簡單加工的勞動密集型産業。現在已有相當的經濟實力和較好的基礎設施,特别是有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在常平與廣深鐵路交匯的優勢及由此而來廣闊發展前景,引來了投資大、技術新的“三資”企業在常平落户。科技含量高的印刷輥、高級釉面磚等産品已投入生産、暢銷國内外。索尼電子、京華電力、聯想電腦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也落户常平,大華顯示設備、金杯印刷等投資超億元的企業已興辦。本地民營企業常新電子技術開發公司也研製成填補國内空白的微型心電監測儀——集主機、顯示器、電極導聯於一體的高新技術産品,已通過技術鑒定,不久將批量生産、投入市場。這些標誌着常平工業已開始從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産業過渡。工業轉型將推動常平經濟發展推向新的階段。

  2.常平第三産業迅速發展,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

  過去外向型工業迅速發展,常平實現了以農業經濟爲主到以二、三産業爲主的轉變,但第三産業仍比較薄弱,制約着一、二産業的發展,近年在京九九、廣梅汕兩綫建設帶動下,倉儲運輸業、商貿業、金融業、房地産業等有了較快發展,第三産業的比重在提高,産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使一、二、三産業逐步協調發展。

    3.注重教育事業的發展,大力培養和吸收專業人才。

    常平過去只有一所中學,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低。幼兒園連一所也没有。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起來,常平鎮、管理區兩級政府大力增加教育投資,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師資水平。現在常平鎮已有三所中學(包括一所職業中學)。全鎮實施免費義務教育,普及了初中、高中教育(適令青少年98%入學)。從1994年開始33個管理區中有29個管理區有大客車接送中學生上學。有的管理區給考上高中的學生每月補助50元,考上大學的每月補助250元,鼓勵青少年昇學。而且從小抓起,鎮區已有2所幼兒園,到3歲便能全部上幼兒園;管理區小學都附設幼兒園,5—6歲就進行學前教育。全鎮形成重教興學的社會風尚,教育也從原來的應試教育逐步轉變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德、智、體、勞各方面的素質,職業中學除了擔負普通教育任務外,還經常舉辦各種短期培訓班,培訓在職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提高企業和學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培養本地人才的同時,大力吸收外地專業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從外地調入具有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才1000多人。此外,外商所辦企業有境外來工作的技術和管理人才1060多人。共計引進外地專業人才2000多人,有力地促進本地企業和學校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常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教育、體育、醫療、衛生、社會治安各方面都大有進步。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又促進着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推動常平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對外開放,參與國際分工。過去15年的經濟發展,引進香港的大量資金、技術、人才,京九九、廣梅汕鐵路建設並在常平與廣深鐵路接軌2年來,引進的資金、技術更多了,常平與香港、與國際市場的交往更密切、更頻繁了。反映在廣九直通車常平站上座率保持在80%以上,回程上座率100%以上(常常超員),因而客運經濟效益很好。香港經濟繁榮穩定、亞太地區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這也是常平今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常平經濟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趨勢,今後20年常平鎮經濟規模、人口規模、城區規模都完全可能達到一個人口30萬以上、中心城區20平方公里、多功能的現代化中等城市的發展目標。常平鎮的發展前景是十分廣闊而又美好的。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