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國内權威專家學者考察“南海Ⅰ號”考古發掘時驚嘆:“海上敦煌”在陽江



  2003925《陽江日報》

  潘衛國 張文兵 蔡成學

  敦煌以其完好和數量驚人的文物保存,以及輝煌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成爲陸上絲綢之路的標誌。那麽,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在哪裏?廣東省政府參事室參事、省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開發研究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説:南海Ⅰ號的考古發掘有力地證明一點——“海上敦煌”在陽江!并且揮毫爲此定位題辭(題辭原件附彩插)。

  9月23-24日,省政府參事、省海上絲綢之路項目開發研究組、省文史館和珠江文化研究會組成專家組到陽江考察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遺迹。除黄偉宗外,參加考察的還有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史地學家司徒尚紀,省文史館館員、省一級作家洪三泰等。期間,考察組重點考察了海陵島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水下考古基地、陽東縣東平媽祖廟、大澳漁家文化村、大明奇石館,並到陽東縣大溝鎮參觀三寶山、三寶井,尋找鄭和第二次下西洋的歷史遺迹。

  盡管南海Ⅰ號還在試探性打撈的階段,總體打撈還在明年,但其考古發現已令世界矚目。目前,從南海Ⅰ號上已打撈出南宋時期的4000多件珍貴瓷器。據估計,沉船上文物可能多達8萬多件,是我國水下考古工作中發現的保存的瓷器年代最爲久遠、物品最多、最爲完整、古代遠洋貿易等歷史文化信息最爲豐富的考古遺址。這一切讓考察組的專家學者嘆爲觀止,他們認爲,南海Ⅰ號豐富的歷史遺存足以成爲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陽江可謂“海上敦煌”。黄偉宗舉例説,從發現的瓷器看,南海Ⅰ號擁有宋元時期景德鎮、福建等四大窑係的瓷器,現在就是在景德鎮,也找不到這麽多珍貴的南宋瓷器,可以説,南海Ⅰ號是中國南宋時期瓷器的集中展示;從瓷器的造型看,它處處能找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標誌;從船艙中發現的蛇頭遺骨可找尋到古印度文化的痕迹。專家們還透露:南海Ⅰ號沉船文物的打撈面世,給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内容,可能改寫之前關於這一課題的定論。

  考察組還探究了陽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地位和作用。他們説,從各種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表明,在海上絲綢之路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陽江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至少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

  昨日上午,考察組聽取了市文化局、博物館等部門負責同志關於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項目建設情况匯報,並就如何開發利用好南海Ⅰ號這一寶貴資源提出意見和建議。黄偉宗等認爲,陽江應當把握時機,打響這一品牌,將南海Ⅰ號開發建設工作做快、做大、做威、做長。全力争取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産項目,以提昇陽江知名度,促進陽江經濟建設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爲廣東建設文化大省作出貢獻。考察期間,市領導黄强、韋麗坤、鄭尤堅與專家交换了意見。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