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陸絲路兩廣交匯申報“世遺”機不可失
20031225《人民日報》
李紅雨
因爲準備不足,廣州曾失去了被確認爲海上絲路始發港的機會;如今,面對第二次機會,在廣東就海陸路綫對接情况先行一步、組織絲路研究史上的首次考察後,專家提醒。
長期以來,對絲綢之路的研究均認爲,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互不相關的獨立部分。但是,廣東在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中發現,海陸絲路在兩廣地區有交接迹象,古代絲綢之路很可能是海陸聯運的完整交通網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2年絲綢之路國際研討會上發表《西安宣言》,也希望將海陸絲綢之路整體列爲世界文化遺産。因此,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工作,廣東由省政府參事室牽頭,近日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在兩廣交界的懷集、賀州、梧州等地,對海陸絲綢之路交匯點,進行絲綢之路研究史上的首次實地考察。
諸多證據爲海陸交匯提供研究可能
通過對上述地區的出土文物、古建遺址、民風民俗、方言以及當地文獻記載進行綜合考察,專家們發現,有不少證據爲日後進一步展開海陸絲綢之路交接點研究提供了依據。在廣東的山區縣懷集發現了古波斯銀幣、天後宫遺址;廣西賀州富川瑶族自治縣的秀水村,歷史上不但出現過26位進士和1位狀元,不少宗祠對聯、族譜記載了家族從北方輾轉南遷的歷程,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還有過買辦,現仍存留一座教堂;賀州方言也呈現出南北交融的面貌,既有接近西南官話桂柳話,也有粤語,還有瑶語;賀州、梧州均有珠江支流與長江水系相連,秦漢古道與五嶺以北交通……
有發達的交通網絡才有充分的信息交流,有繁榮的經濟作爲支撑,才有興旺的文化事業。專家們認爲,這些證據説明,上述地區現在雖然比較偏僻,但古代曾經作爲發達的交通樞紐,有過旺盛活躍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是連接海陸絲綢之路的橋樑;但是,海陸絲綢之路交接的具體情况,則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確定。
海上絲路研究兩廣不能再失良機
對於此次絲綢之路研究史上首次進行的海陸絲路交接點考察,專家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表示:“我們一定要在聯合國專家組來考察之前先行研究,否則將再次失去機會。”
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大學學者提出存在比陸上絲綢之路延續時間更長的海上絲綢之路,引起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到中國廣州和泉州考察。福建泉州因水下考古發現了南海沉船,打撈出大量文物,被確認爲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世界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從此落户泉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並爲該中心撥出逾百萬美元經費。廣州却因當時尚未開展此項研究,無法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足够資料和證據,失去了這個機會,當然也失去了隨之帶來的一系列經濟和文化效應。廣東徐聞和廣西合浦直到2001年才被確認爲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整整晚了10年。
專家們表示,經濟發達可以推動文化的發展,而文化有時也對經濟起到不可思議的帶動作用,廣東南雄珠璣巷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因此,海上絲綢之路不但是珠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爲廣東建設文化大省提供有力的支撑,如果上述地區能够進入世界文化遺産申報,還將有力地帶動這些相對落後地區的開發。另一方面,這些地區發展也有助於大西南的開發。對於泛珠三角經濟區整合發展有着重要作用的《珠江水系航運規劃報告》,日前已經通過初審報交通部審批——雲貴川的物資通過珠江出海,比通過長江出海運距縮短一半,大大節省成本。正因爲認識到這一點,四川等省十分重視研究上述地區與西南絲綢之路關係的研究。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將整個絲綢之路作爲世界文化遺産,單是位於路綫東側的亞洲就有約30多處,這將給絲綢之路所經過的各個國家帶來機遇和競争。因此,專家們建議,兩廣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增强“泛珠三角”經濟圈的競争力,這無論對於國家利益還是區域發展都十分重要。據悉,懷集、賀州、梧州日前均表示希望聯手,就此項研究申請跨省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