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潜水員摸到了南海Ⅰ號船頭



  200721《陽江日報》

  薛桂榮

  隨着南海Ⅰ號考古打撈工作上月中旬正式鋪開,陽江東平南面的一片海域,成爲海内外媒體注目的焦點。昨日,南海天氣晴朗,本報記者和省内數家媒體的同行隨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一行,從陽東東平港出發,乘坐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的“德華號”拖輪,在浪尖風口顛簸近三個小時,來到東平以南19海里的某海域,登上了正在進行南海Ⅰ號探摸作業的“南天順號”工程船。現場所見所聞,着實令人振奮。

  南海Ⅰ號船頭定位已精確到分米

  一艘頗似石油鑽井平臺的大鐵船,穩穩地扎在蔚藍色的大海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天順號”工程船。這艘船連同“德華號”,上月15日結伴從廣州南下,19日在南海Ⅰ號上方布錨,開始探摸作業。

  南海Ⅰ號要成功打撈,首先要對沉船再次進行精確定位,對船體的長度、寬度和高度尺寸等,再次核實。按照原定的技術方案,施工船采用氣昇法,抽除古沉船周圍的淤泥,藉助先進的衛星定位設備,通過潜水員水下作業,探摸清楚古船的相關數據。

  “南天順號”的現場總指揮王仁義向我們介紹,前一段天氣不佳,陽江海面風力經常是6-7級,浪涌高達3-4米,給作業帶來了很大困難。但現場人員不畏艱苦,經常調整船的方向,减小因浪涌而造成的船舶摇擺,最大限度克服惡劣天氣的影響,在保证文物安全的情况下,見縫插針進行施工。1月20日起,潜水員下水作業。到31號止,抽泥探摸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船周淤泥已抽除一半,南海Ⅰ號的船頭已經準確定位,精確到了分米。以前潜水員摸到過船舷,這次摸到了船頭。下一步的任務,是要給船尾精確定位。現在,船上的17名潜水員兩人一組,輪流下水,每天累計下水作業8個小時以上。只要天氣許可,我們會加班加點工作。

  甲板左側竪起一座鑽塔,幾名身穿桔紅色救生衣的工作人員,忙碌着更换鑽頭,倒出一段段採自海底的黑色泥樣。“這臺鑽機要對船底下50米深的泥層鑽孔取樣,掌握地質情况,爲打樁固定沉箱提供依據。” 王總指揮説,“爲了趕時間,他們昨晚幹了一個通宵。”

  淤泥中抽出文物碎片和船體木片

  本階段海上施工的目標不是打撈文物,但抽淤泥給人們帶來了驚喜,不時有散落在古沉船周圍的文物碎片被抽了上來。

  記者見到,“南天順”右側船舷,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水管,吐着渾濁的黄泥水。抽泥管的出口,施工人員特意加裝了個金屬籃子,爲的是留住那些“寶貝”。

  隨“南天順”號工作的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説:“隨淤泥被帶上來的,有瓷碗、瓷碟的碎片,有婦女化妝用的小粉盒的盒底,有幾枚北宋、南宋的銅錢,還有船體的碎木塊。”他介紹道,這些木塊多數是馬尾鬆,宋代華南一帶多馬尾鬆,古人常用來造船;少部分是硬質木材,可能用於船體龍骨等重要部位。從水下還抽出了猪骨頭,這到底是當年南海Ⅰ號上船員食用猪肉後遺棄的呢,還是後來的過往漁船丢下的,目前還是個謎,有待通過儀器分析檢測來確定年代。魏博士説,此前他們曾發現過眼鏡蛇的頭骨,這種東西從哪裏來,同樣引人猜想。

  有媒體記者問:“南海Ⅰ號上會不會有外國人?”“有這種可能,”魏博士説,“以前我們撈起來過金腰帶和鑲寶石的戒指,是西亞風格的,很可能南海Ⅰ號上當時就有中東、西亞人。”

  甲板上,一堆氧氣瓶旁邊,一個木箱子裏就裝着一些碎瓷片和木塊,景李虎和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拿起來細看,從款式、釉彩等方面判斷,一些瓷器顯然是專爲阿拉伯人定做的。“你們看,宋代就有了來樣加工!”景李虎説。

  南海Ⅰ號將在今年五月出水

  南海Ⅰ號何時露出真容,海内外廣爲關注。“今年五月就能整體打撈上來。” 廣州打撈局陳北先局長肯定地説,“前期工作做完後,我們的‘華天龍’就進場。進場後就起吊,如果順利,正式打撈只要一個星期的時間。除掉其它準備工作,真正起吊其實就幾個小時。”“華天龍”是一艘四千噸級的打撈起重船,號稱“亞洲第一吊”,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它要唱主角。

  陳北先介紹,打撈前,要給南海Ⅰ號量身定做一個鋼質沉箱,它會有30多米長,寬20米以内,高約有二三十米,總造價在1000萬元左右,目前正在設計當中。爲了保证打撈成功,他們做了多方面的預案,包括怎麽防潮、防臺風等。陳北先説:“我們很有信心!”

  爲便於我們理解,王仁義總指揮拿出一張紙,描了幾幅草圖,演示了打撈過程和方法。他説,打撈分幾步:第一步,下壓沉箱,罩住整艘沉船。第二步,穿横樑,將船體兜起來。第三步,起吊,由吊船“華天龍號”將南海Ⅰ號吊離海底。第四步,將南海Ⅰ號吊放到一艘七千噸級、甲板能下潜到水下10多米的駁船上。第五步,起浮,用駁船走直綫將南海Ⅰ號運到位於海陵島的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門口。第六步,整船入館陳列。

  王仁義透露,目前正在進行的現場探摸、清除凝結物和深鑽取樣等工作,將在春節前完成。

  博物館建設和沉船打撈會順利銜接

  爲了南海Ⅰ號,這幾年,景李虎副廳長多次來到陽江。單是海上打撈現場,他就來過三次。他戲稱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是他抱養的一個孩子,爲此他花了很多的心血。昨日出海,景廳長也暈了船,十分疲憊,但一説起南海Ⅰ號的打撈,就神采飛揚。

  他説:“南海Ⅰ號在海底沉睡了800年,我們發現它有20年,方案的論证有6年。現在,‘南天順號’入場,標誌着打撈工作正式開始。南海Ⅰ號的整體打撈,列入了國家文物局2007年的重點工作。我希望各個部門緊密配合,把這件事做好。” 

  景李虎特别提到,這麽多年,在發現南海Ⅰ號和建設博物館等過程中,陽江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文化部門出了很大的力,工作很周到,相信後面的配合會更完美。

  景李虎説,根據計劃,南海Ⅰ號今年6月出水進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博物館的建設,從前年底開始到目前進展都很順利,可以在今年4月或5月建好,跟南海Ⅰ號的整體打撈會順利銜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