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號出水4件金器
2007421《陽江日報》
薛桂榮 張文兵
昨日,記者隨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桂雄,副市長陳芝岳等領導前往東平東南海域,登上“南天柱號”施工平臺,探訪南海Ⅰ號最新打撈進展。“南天柱”上傳來佳訊:在清理海底凝結物的過程中,水下考古工作者發現了金手鐲、金絲、銅鏡、鐵鍋及福建德化陶瓷器皿等一批珍貴文物。
最大驚喜:發現一批船上人員生活用品
“南天柱”前甲板右側,堆放着數十塊凝結着貝殻、陶瓷碎片、木片、金屬製品和其它文物的黑色大泥塊,這是潜水員們從海底撈上來的凝結物。一看到這些寶貝,上船人員驚呼不已。景李虎副廳長説:“這次施工,在文物方面最大的發現,是撈起了一批當年南海Ⅰ號船上人員的生活用品。”
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説,4月11日至19日,考古人員從凝結物中清理出各類完整文物25套共300件,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陶瓷製品,有碗、碟、罐、瓶、粉盒等,主要産自福建德化;另一類是金屬製品。金屬製品中,最珍貴是四件金器,包括一對純金手鐲、一只鎏金手鐲、一段金絲,還有一把葵花型帶把銅鏡、一批銅錢和鐵鍋。
記者在現場看到,純金手鐲有紙杯底大,截面呈方形,不封口,雖在海底浸泡了800多年,出水後依然金光燦燦。鎏金手鐲有成人中指粗,飯碗口大小,用手掂量重約4兩,裝飾有幾何圖案和龍、雲等花紋,可能受海水腐蝕,表面略有剥落。金絲半米多長,毛綫般粗,彈簧狀卷曲,非常柔軟。銅鏡已腐蝕變黑,但從邊框模樣仍可看出當年製作的精美。
金屬製品中,數量最多的是鐵鍋。鐵鍋只有臉盆大,較薄,一只只壘放。魏博士介紹,這些鐵鍋應是船上貨物,當時與瓷器雜放在一起。這次出水的銅錢中,絶大多數是北宋年間的,最早的是唐代的“開元通寶”,最晚的是南宋高宗建炎年間的。
以前只撈上過漆器的碎片,這回打撈到了完整的漆器。還有一個新發現,就是撈起了南海Ⅰ號的錨——一條3米多長的花崗岩碇石。魏博士説,這種碇石,在日本附近海域打撈宋元沉船時見到過,但在中國海域較少發現。
已清理出20多噸凝結物
浩瀚南海,天藍水碧。“南天柱”上紅旗飄颺,機聲隆隆,一派忙碌。
廣州打撈局施工現場總指揮黄仁義介紹,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清理船邊凝結物。4月8日,“南天柱”從廣州啓程開赴陽江,10日在工地布好錨,11日開始作業。9天來,潜水員有80多人次下水,累計海底作業4530多分鐘,清理範圍120多平方米,已打撈起凝結物20多噸。
施工人員説,原來最擔心的是,凝結物與船體膠結在一起,清除時弄不好會傷及船體和文物。幸運的是,水下凝結物比較鬆散,一塊塊分佈在船的四周。爲保证文物安全,他們先在海底設定了標尺,精確地測量出沉船的位置,劃定凝結物的清理區域。潜水員發現凝結物後,拿水下工具把它撬鬆,用筐或者鋼絲繩絞上水面。如果發現有散落的文物,潜水員就直接打撈起來。
中午1時左右,一名“蛙人”背着氧氣瓶浮出水面,攀梯上船,在工友們的幫助下,脱下了厚厚的潜水服。他喘着氣告訴我們,他這一班次已在2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了70多分鐘。問起海况,他回答道:“海底温度20℃,能見度很低。”
南海Ⅰ號的整體打撈已進入倒計時。黄仁義説,截至19日傍晚,清理任務已完成一半。船舷右側的凝結物已清理完畢,從19日下午起,轉向船舷左側的清理。如果天氣條件允許,將抓緊時間作業,餘下部分預計可在4月底完成。下月將轉入“沉箱”安放作業階段。
出水文物引發連串猜想
南海Ⅰ號充滿了謎團,用景李虎的話説,有些謎團可能永遠也無法解開。這批新出水的珍貴文物,又讓人們打出了一連串問號。
疑問之一:南海Ⅰ號上有些什麽人?船上裝了這麽多貨物,之前發現過男人用的大戒指、粗金腰帶,這次又找到了四件金器,還有這麽多銅錢,看來船主很富有,而且估計身形高大、粗壯。船上首次發現銅鏡等女性的梳妝用品,是否意味着船上還有一位女主人或者女乘客?那對金手鐲比較小,好像只適合小孩子戴,莫非船上還有孩童?
疑問之二:金絲、朱砂作何用途?那條半米長的金絲,出水前是夾在成叠大碗、小碗縫隙裏的,它是作什麽用的,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也一時不敢下定論。如果是飾物,它又是掛在或者纏在人身上什麽部位的?這次還發現了小塊的朱砂,在中國古代,朱砂有多種用途,可以作顔料調色,可以入藥,還可用於闢邪,船主帶上它是爲了什麽?
疑問之三:碗底墨書是何用意?幾年來,南海Ⅰ號上出水的瓷碗,有的在碗底用墨汁寫了名字。之前有寫“李大用”、“六哥”、“林花”的,這次一只碗底寫了“林長保□”四個字,前三個字非常清晰,而且寫得很漂亮。這些人,是貨主,是瓷器的製作者,還是供貨商?
景李虎説,南海Ⅰ號總是給人帶來驚喜。隨着沉船最終打撈上岸,我們期待許許多多的疑問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