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沉船進館後要審慎進行文物發掘
200766《陽江日報》
楊國華
昨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一行在廣東省文化廳副廳長景李虎和省文物局領導的陪同下,專程來到南海Ⅰ號打撈現場,瞭解打撈進展情况,並對一綫工作者表示親切慰問。童明康指出,對南海Ⅰ號實行整體打撈,在世界打撈史和水下考古史均屬首創,舉國關注,世界矚目,打撈工作人員要一鼓作氣,克服困難,通過創造性的工作確保打撈成功,保證人員安全和文物安全。
潜水員晚間下水觀測沉井
昨日下午近3時,童明康一行登上“南天龍”號施工平臺。交通部廣州打撈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負責人向童明康匯報了打撈及出水文物等情况。據介紹,前天,用於打撈南海Ⅰ號的沉井已經下壓只剩最後15米。昨日上午,工作人員又壓下了2個300噸重的巨型水泥塊。由於海况不理想,潜水員需利用晚上風浪較小的時機下水觀測,確定下壓的準確位置。沉井下壓工作將在2-3天完成。
童明康認真察看了部分出水文物,對打撈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他説,南海Ⅰ號的整體打撈工作已經全面進入攻堅階段。盡管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廣州打撈局及時調整方案,調换設備,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南海Ⅰ號整體打撈,技術含量非常高,在世界打撈史和水下考古史上尚屬首次,將爲今後的水下考古工作積累經驗。針對打撈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工作人員一定要克服急躁情緒,確保人身安全。他特别指出,能否將南海Ⅰ號完整地打撈出水放進“水晶宫”,是衡量打撈成功與否的標誌。在打撈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可能對船體産生影響的各種因素,盡量細化方案,制訂應變措施,確保文物特别是船體安全。
首次展示疑似商代前小巧石器
在“南天龍”號船艙裏,考古工作人員展示了前期清理凝結物過程中發現的部分文物,其中一塊古代的石器特别搶眼,還是首次向媒體展示。這塊石器扁平狀,長約10厘米,寬約5厘米,呈深灰色,表面附着貝殻等凝結物。童明康推測,這個石器的外形,很像古代的取火石,其年代應在商代以前,甚至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南宋的商貿遠洋船上,怎麽會有年代如此久遠的石器,究竟是誰將其帶到船上?抑或船上有人喜歡收藏文物?這些都引起考古人員的猜想。
“金手鐲”可能是船上門或箱的把手
對於出水的一對鎏金龍紋手鐲,先前有考古人員猜測其可能爲船上豪客或船主所戴,但童明康觀察後提出,從工藝技術來看,這件手鐲較爲粗拙,應該是半成品,而且尺寸大,比較重,約有四兩左右,不像是船上的人所戴。童明康大膽推測,有没有可能是船上的門或者箱的把手?省考古研究所的魏峻博士説,這種推測不是没有可能。童明康表示,目前我們所看到的部分出水文物,相對於整船文物來説,不過是九牛一毛。隨着沉船整體打撈出水,很多謎團將會逐步解開。
沉船何時解封要作周全考慮
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出水後,面臨着一系列的文物保護新課題。古船放進“水晶宫”後,何時解封並進行文物發掘,童明康表示,文物考古部門將對打撈沉船的情况認真分析,充分考慮海水鹽度、水温等因素可能對沉船的影響,本着最審慎的態度,制訂最周全的工作方案,選好時機全面鋪開文物發掘工作。在南海Ⅰ號文物發掘和保護過程中,這也是最爲關鍵的環節。
在南海Ⅰ號前期打撈過程中,金手鐲、金絲、漆器等一批珍貴文物相繼出水,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船上究竟有多少文物,價值有多高?童明康指出:“打撈不單單是發掘船上所裝載的瓷器等物件,更重要的是保護這條船。在考古界來看,最有價值的不是船上的單件物品,而是整體的沉船所藴含着豐富的文物價值和無形的文化信息。”他談到,船上的文物當然很有價值,但其價值終究比不上這條完整的船,因爲它所隱含的文化信息是不容易保存的。這些文物信息,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等現象,對深入研究海上絲綢之路歷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馮桂雄,副市長陳芝岳等會見了童明康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