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南海Ⅰ號肯定“中國造”
2007726《南方日報》
李 培
“南海Ⅰ號既不是宋帝昺南逃時的沉船,也不是外國來華的采購船,而是地地道道的一艘中國遠航貨船!”近期,省政府參事室派出一支專家組前進往陽江南海Ⅰ號打撈現場,對前期打撈、探摸上來的文物進行了綜合考察,專門擬定了一份關於南海Ⅰ號的《省政府參事建議》。
昨天,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負責人、中山大學教授黄偉宗向本報記者披露了專家組對南海Ⅰ號考古分析的最新進展。
始發港或不在廣東
黄偉宗認爲,前一段時間各媒體對南海Ⅰ號報導略顯紛亂,特别對古船來歷和身份的説法更是衆説紛紜,“南海Ⅰ號的真實身份就是一艘從中國運載貨物向外國出口的中國貨船。”黄偉宗列舉了兩個理由:一,現在出水的船錨,是麻石制的長方形條板,已經被考古專家鑒定爲中國宋代的通用船錨;二,船身所用木材,都是中國生長的松木和杉木。由此,黄偉宗判斷南海Ⅰ號就是一艘中國所造、中國所用的船隻,而非某些媒體所報導的外國船。
針對福建一些媒體所報導的南海Ⅰ號是宋帝昺南逃沉船的猜測,黄偉宗也給予了反駁:船上滿載的是瓷器對海戰無補,只是累贅,另外皇帝逃命,自身難保,宫廷珠寶都帶不完,怎麽可能再帶這些壇壇罐罐?
“按目前已知的船貨擺放次序,瓷器在下、鐵器在上,南海Ⅰ號應該是始發於福建或浙江某港,裝上瓷器,然後在途經廣州或佛山時,加運鐵器。但是廣東作爲南海Ⅰ號停靠過的中轉站,與其有密切關係。”黄偉宗提出自已的判斷。
呼吁2009年申報世遺
在前一段的探摸中發現中,有銅鏡、龍紋手鐲、化妝盒陸續出水,這又説明瞭什麽?黄偉宗認爲,最近在汕頭南澳島發現的“南海Ⅱ號”和西沙“華光礁Ⅰ號”沉船上都没有見到這些東西,因爲它們是近航船;而南海Ⅰ號上出水的少量宋代銅錢,應該是隨船人員携帶的散錢供在沿途上岸消費所用,因爲宋代銅錢在東南亞可以自由流通。通過這些迹象,黄偉宗判斷説,南海Ⅰ號確定無疑是一艘遠洋船,“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爲只有是遠洋船,才能印证南海Ⅰ號對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價值。”
黄偉宗還指出,由於鐵器是中國宋代重要出口産品之一,南海Ⅰ號上所載的大量鐵器貨物,可能刷新人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認識:海上絲綢之不僅是中國古代的陶瓷之路,也可能是鐵器之路。
黄偉宗指出,2005年國家文物局局長曾宣佈,争取在五年内,將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及相關文化遺存串聯在一起,申請一項世界文化遺産。他説:“2009年是這一宣佈的第四年,也是這一項目的關鍵階段,應該不失時機地力争將南海Ⅰ號列入這一項目,並最終促成申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