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落户陽江經過



  20071221《陽江日報》

  張志清

  現任陽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尤堅,從1999年初到2007年初擔任副市長,親歷了南海Ⅰ號打撈和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選址、建設的過程。他的講述能幫我們更清晰地回憶那段歷史。

  1999年6月的一個晚上,提任副市長才兩個月的鄭尤堅接到市文化局長的報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沿海一路南下“潜”入陽江,此行是爲建設一個國家級水下考古科研後勤基地選址。對陽江來説,這是一個重大機遇。 强烈地意識到這一點,鄭尤堅第二天清早就約到張柏喝早茶。

  這頓早茶没有白喝。張柏告訴鄭尤堅,他們原本打算純粹從技術角度選址,可一路走來,唯獨陽江摻進了“行政因素”。從此,張柏對陽江市的争取熱情印象深刻,將情况反饋給國家文物局領導層,此後還經常聯繫陽江。鄭尤堅從此也把注意力集中到東平海底古沉船上。

  2000年上半年,國家文物局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南海Ⅰ號新聞發佈會,宣佈沉船打撈提上議事日程,張柏特别給省文化廳打招呼:“一定要通知陽江的鄭尤堅到會。”當年8月,張柏電告鄭尤堅:趕寫一份要求把水下考古基地定在陽江的書面報告。張柏還告訴他,省内某市也提交了一份争取基地的報告。最終,陽江憑藉一份有針對性的報告勝出,基地就這樣定在了陽江。這也意味着,南海Ⅰ號選擇了陽江。

  此後的2001年、2002年接連兩次探摸,撈上來4000多件文物,並估計出船文物總數在6—8萬件。自此,南海Ⅰ號的名聲響徹海内外,安全保衛工作由此格外繁重。時任副省長李蘭芳親批50萬元給陽江購置設備,公安邊防在東平安排兩艘艦艇,與有關部隊一起監控相關海域,市直有關部門更是排出了值班表。

  2003年,鄭尤堅以省政協委員的身份向省提交提案:在陽江海陵島建設安放南海Ⅰ號博物館。憑藉此前所做出色的後勤服務和安全保衛工作,當年就有了定論——國家博物館、省文化廳、陽江市政府三方簽訂協議:國家博物館負責打撈,省文化廳負責陸地上的建築,陽江市負責後勤與保衛。2005年,國家文物局確定,由廣東省文化廳負責打撈,並支持3000萬元經費。這是迄今爲止,國家文物局爲文物保護撥出的第二大款項,僅次於布達拉宫的5000萬元維修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