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月滿之夜南海Ⅰ號上岸!
20071227《南方日報》
畢式明 李培
接連三日在岸邊徘徊的南海Ⅰ號沉箱,昨晚22:50,終於歷史性地從海上跨上陸地。“水晶宫”前的海上臨時碼頭燈火通明。
昨晚22:50,放置在臨時碼頭上的第一個氣囊充氣鼓起,頂住剛剛邁過甲板間隙的巨型沉箱,南海Ⅰ號歷史性地邁出了登陸第一步。本報記者突破重重防綫,登上臨時碼頭,零距離直擊古船登陸的歷史瞬間。
抓住漲潮時機穩步登陸
昨天是農曆十七,也是月滿之夜(農曆十五至十七),早晚潮汐落差最大:昨天凌晨5時多,水位下降到最低點,之後開始漲潮,晚上22時之後達到最高點。這時,運載南海Ⅰ號沉箱的駁船“重任1601”號的甲板,將與臨時碼頭處於一個水平面上,是最利於南海Ⅰ號沉箱登陸的時機。
爲了利用好這個時機,一氣呵成,從昨天清早開始,交通部打撈局工程人員又進行了一天的調試。“重任1601”號與臨時碼頭之間30厘米的空隙,鋪設了8塊長6米、寬25米、厚25毫米的鋼板,形成“鋼橋”。
18:00,一陣砲竹聲從“重任1601”號上響起,宣告昨晚的登陸行動開始。
19:55,巨型沉箱脚下的16個氣囊全部充好,沉箱前放置3個未充氣的氣囊。跨過它們,南海Ⅰ號沉箱就將歷史性地登陸。
21:50,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宣佈動工。沉箱前鋼纜繩上的不遠處係了一個緑色絲帶,作爲南海Ⅰ號沉箱登陸時的標記,古船對登陸“躍躍欲試”。
22:15,臨時碼頭上的一臺卷揚機慢慢回轉,11條鋼纜繩綳得緊緊的,巨型沉箱從距離船尾10餘米的位置緩步移動到“重任1601”號甲板邊緣。
22:34,放在甲板上的一條氣囊充氣,南海Ⅰ號沉箱滚到“鋼橋”上,離陸地只差一步。
22:50,在碼頭上等待許久的一條氣囊充氣,頂住南海Ⅰ號沉箱邁來的脚步,南海Ⅰ號歷史性地跨上了陸地。
23:30,南海Ⅰ號沉箱的11米已經跨上岸。
27日1時左右,30米長的沉箱全部上岸。
工程人員告訴記者,昨晚到今天凌晨,打撈局工程人員通宵達旦作業,把古船拖上臨時碼頭150米。
以柔克剛氣囊保证軟着陸
昨天,協助重達5000多噸的沉箱從駁船跨上岸的關鍵性角色,是16個每個净重超過1噸的氣囊。盡管碼頭上不斷掀起數米高的巨浪,駁船在岸邊不斷起伏,但由於氣囊是軟的,其軟硬伸縮度,保证了沉箱在整個跨岸過程中没有發生震顫。
盡管在卷揚機拉力的牽引下,16個氣囊受力並不完全平均,沉箱登陸的整個過程“向左前方低頭”。但沉箱在脚下氣囊的保護下,登陸脚步穩健,“氣定神閑”。
沉箱脚下的16個氣囊爲圓形,直徑爲1米,長15米,厚度在4—5厘米,相當於沉箱的16個車輪。承載5000多噸的沉箱重量時,這些氣囊高度將只有30—40厘米,形成一個個尖頭橄欖。據瞭解,這16個氣囊總共可承載7000噸的重量,而沉箱重量僅爲5600噸左右。“這是典型的以柔克剛,别看氣囊軟軟的,但它由無數的鋼絲綫編織成,每一條鋼絲綫就能承擔數百噸的重力。遇到駁船與碼頭高度的上下起伏,氣囊可自由伸縮,通過調整氣囊,實現沉箱的‘軟着陸’。”
整體打撈現場總指揮吴建成告訴記者,南海Ⅰ號整體打撈過程中有兩大難點:一,起吊出水;二,克服駁船海上起伏平穩登陸。“渡過這兩關的時候不發生大的震顫,就可保证裏邊的古船和瓷器不被損壞。今天凌晨,南海Ⅰ號沉箱將完全登陸,裏邊的古船及文物在這一系列工程中是否安然無恙?這個判斷整體打撈成敗的最終指標,只有等考古專家在“水晶宫”内打開沉箱時才能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