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貫徹“四個尊重” 建設和諧廣東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加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决定〉的意見》(以下分《决定》和《意見》),把“構建和諧社會”的提法具體化爲“建設和諧廣東”。這是很有廣東特色的戰略思路。這個戰略思路的實施,要研究的課題不少,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必須把“四個尊重”即“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擺在建設和諧廣東的重要位置。《决定》的第七部分在提出“構建和諧社會”之後,首先着重指出的是“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方針。此前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也曾强調要在全社會深入、持之地宣傳和貫徹“四個尊重”的重大方針。因此,“四個尊重”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方針,當然也是建設和諧廣東的重大方針。
一、只有尊重勞動,才有勞動創造的財富,爲建設和諧廣東積聚雄厚的實力
所謂勞動,是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動。是人以體力或腦力的支出生産物質或精神産品以滿足人自身某種需要的活動。在現代社會,所謂勞動者,除了傳統的體力支出型勞動者和操作型勞動者,管理型、科技型、經營型、創新型、服務型的勞動者也成爲新的勞動者,并發揮着越來越突出的作用。恩格斯曾經認爲,馬克思主義正是“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的新派别”。不講勞動,不尊重勞動者,也就没有什麽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因爲勞動創造人類歷史,創造世人的生活,爲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爲社會的持續與進步提供食住穿行用和剩餘産品及其形成的社會財富。通過改革開放25年的辛勤勞動,在物質財富方面,廣東多年來蟬聯全國經濟總量冠軍,2003年GDP占全國1/9,税收占全國1/7,進出口總額占全國1/3;在精神財富方面,廣東的積累也今非昔比。從這裏可以看到,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包括我省知識分子在内的工人階級、我省廣大農民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員的勞動,這些勞動對建設和諧廣東是多麽重要,它必須受到尊重是題中之義。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尊重體力勞動,不尊重外來工、農民工的現象仍然時有存在,這是亟待改進的。因爲“尊重勞動”意味着勞動平等,不論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簡單勞動還是復雜勞動,本省的勞動者還是外來的勞動者,市民工還是農民工,男工還是女工,都必須受到平等的待遇,建設和諧廣東才會有同心同德的主體力量。
二、只有尊重知識,才能提昇勞動的智力,爲建設和諧廣東打下堅實的地基
所謂知識,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成果和税利武器。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説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哲理名言反映出知識的價值和作用。知識的價值和作用就是創造財富,一表現在經濟價值上,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從而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産品成本;可以提高生産工藝的水平,改變勞動對象的形狀、大小、成分、性質、位置或表面狀况,保证産品質量,增加産品數量,大大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可以提高生産設備的技術水平、精密程度、運轉效率、使用壽命、精簡勞動力和自動化程度,以保证産品在市場競争中處於領先地位;可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最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協調各種關係,以取得生産的最大優勢。二表現在社會價值上,可以改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可以改善人們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三表現在學術價值上,有的知識的發現和理論的創立,例如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未來十年十大科技的突破性預測等,能够引發人們解放思想、創新探索,成爲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因此,知識對建設和諧廣東是多麽重要,它必須受到尊重是題中之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口頭上尊重知識、實際上漠視、排斥知識特别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知識的現象還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廣東必須在“尊重知識”方面認真檢討,加强對策,加大力度,建設和諧廣東才會形成更加强勁的智力資源。
三、只有尊重人才,才會讓智力得到張揚,爲建設和諧廣東而竭誠全力服務
所謂人才,目前有各種不同看法,但從人才學的角度説,以創造性勞動,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做出某種較大貢獻的便是人才。人才又有通才與專才之分。鄧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初就指出,一定要在黨内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黨的十一届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决定》共10條,鄧小平同志認爲第九條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這一條是最重要的。我們既要尊重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科學等方面的人才,又要尊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方面的人才。這些人才雖然從事的學科領域或具體工作各有不同,但在德、識、才、學方面均有相應的標準。其中的德是指人才的政治品德、倫理道德、個性心理素質和品質;識是指人才的見識、膽識,包括對人對事的洞察力、判斷力、鑒賞力、觀察力和自製力等;才是指人才的才能,即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宏觀能力、中觀能力和微觀能力三方面;學是人才獲得知識的手段以及掌握這些知識的組合與發揮。可見人才是先進生産力的具體代表,是推進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巨大動力;人才是精神産品的創造者、傳播者和繼承者,爲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人才是治國興邦、創世立業的棟樑和國家的珍寶。新時期的廣東,急需更多的人才。僅科技進步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要從目前47%提高到2007年的50%;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要占全省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30%;信息化綜合指數要達到55%;每萬人口專利年申請量要超過9.8件。如果没有教育的發展,培養與引進不出這方面的人才,就會拖了建設和諧廣東的後腿。因此,人才對建設和諧廣東是多麽重要,它必須受到尊重是題中之義。但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培養、引進和尊重各種人才的問題,仍有許多工作要真正落實;如何兑現省内現有各種人才的知識分子政策和統戰政策等問題,仍有許多“硬傷”非認真解决不可。
四、只有尊重創造,纔可使人才脱穎而出,爲建設和諧廣東而不斷作出奉獻
所謂創造,是指具有一定知識的人才從已知出發去探求未知從而發現與認識事物的勞動。而提出新問題,解决新問題,取得新成果則是創造者的義務。一般説來,創造活動是探索、揭示、發現自然、社會和人的種種規律的精神活動。《决定》指出:“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堅决破除各種障礙,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這段話講得很清楚:我們所説的創造,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那些逆歷史潮流而動,甚至製造殘害人類社會的創造不在此列;凡符合這種創造的要求進行創造的願望、活動、才能和成果,都應受到尊重、支持和肯定。也就是説,尊重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勞動、知識和人才,就必須尊重、支持和肯定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特别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執政黨的群衆基礎在不斷擴大,更要充分調動和激發新的社會階層廣大群衆的創造願望、創造活動和創造才能,並充分肯定其創造成果,這顯然有利於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有利於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有利於國家的穩定與團結,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因此,創造對建設和諧廣東是多麽重要,它必須受到尊重是題中之義。但在現實生活中,或安於現狀、無所作爲,或不支持别人的創造,不承認别人的創造,不尊重别人的創造,甚至壓制、打擊别人的創造等“各種障礙”還不少,應當“堅决破除”。
總而言之,我們要落實中共中央的《决定》,要落實廣東省委的《意見》,在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廣東的進程中,認真地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計,切莫等閒視之。
(這是作者在2004年廣東社會學界、廣東精神文明學界聯辦的“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四個尊重’學術座談會”和省政協“建設和諧廣東研討會”上的講演,發表於《廣東社會學通訊》2004年16—17期和《廣州日報》2005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