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和諧社會中的殘疾人事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當代中國總結歷史經驗、順應時代潮流作出的戰略抉擇。關愛弱勢群體,大力發展殘疾人事業,則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爲實在的一種行動。
有鑒於此,從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受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委托,我們組織廣東社會學學會的專家學者,與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的同志一道完成了《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戰略研究》三項課題的研究。一年多來,課題組廣泛收集並消化整理了國内(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和國際社會數百萬字的文獻資料;走訪了廣東省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部分成員單位的相關人員;先後深入到廣東省中山市、佛山市、韶關市、深圳市、茂名市、陽江市、廣州市等經濟發達程度不同的地區,到當地的殘疾人聯合會、福利企業、康復中心、特教學校等進行實地調研和開展問卷調查;曾多次召開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殘疾人生存狀况、殘疾人事業現狀、殘疾人事業發展戰略等不同主題的座談會,曾多次召開專家學者、實際工作者、殘疾人代表等不同人群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相關人士的意見。
三項課題的研究成果最終匯集成《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與發展戰略研究》兩部著作,已交付出版(兩書由華夏出版社分别以2007年1月第一版和2008年1月第二版出版,由時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鄧樸方題詞、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爲序)。現將兩部著作的主要内容簡要報告如下:
一、《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
這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委托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共同承擔的課題的研究成果。全書約30萬字,除序言、前言、附録、主要參考文獻和後記外,正文部分共分爲12章。這裏所説的新時期,是指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會召開以來當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現將本書各章的主要内容簡要報告如下:
(一)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的理論淵源
1.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馬克思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與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標誌着馬克思主義人道主義的形成。列寧强調用革命奉獻精神來要求工人群衆,斯大林反對主張貧窮的和平均的社會主義思想,毛澤東强調關心群衆生活並公開提出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人道主義。2.文明中國的人道學説:古代主要有儒家學説中的人道主義思想,佛教學説中的人道主義思想。近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説是杰出的人道學説。3.西方的人道主義學説:古希臘神話和古希臘羅馬哲學中的相關思想是西方人道主義思想的源頭。基督教《聖經》藴含了宗教人道主義思想。文藝復興時期到德國古典哲學時期,開闢了人道主義思想新時代。現代西方的人道主義思潮主要表現爲人本主義,最具影響的是生存意志主義、新康德主義和存在主義中所包含的人道主義思想。
(二)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的實踐依據
1.人道主義在中國的歷史發展:傳説上古時期是一個人際和諧、道德昌明的時代。春秋戰國時期輕天重民的社會變革思潮,閃爍着人道主義的思想光芒。漢初“文景之治”等盛世,唐前期著名 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到清朝的“康干盛世”,人道主義繼續發展。鴉片戰争到解放戰争,都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人道主義實踐的性質和因素。2.人道主義在中國的現實際遇:國民經濟恢復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中國的人道主義實踐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中國的人道主義實踐在曲折中發展和前進, “文化大革命”中留下過深刻的教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會以來,是人道主義思想得到大弘揚、大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3.國際社會的人文環境:人道主義和人權思想是西方近代資産階級民主革命的口號和旗幟。在當代世界,人道主義和人權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但我們也注意到,國際人道主義干涉現象已經使國際人權和人道主義事業受到負面的影響。
(三)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相關思想: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概念。以鄧小平同志爲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領導集體的人道主義思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倡導共同富裕;二是倡導民主法制;三是倡導協調發展。2.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的相關思想:以江澤民同志爲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的人道主義思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堅持“三個代表”(我們黨總是代表着中國先進社會生産力的發展要求,代表着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着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三是堅持尊重和維護人權。3.中共新一届領導集體的相關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新一届中央領導集體的人道主義思想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强調權爲民用、情爲民係、利爲民謀;二是强調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三是强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爲構建和諧社會,實現文明共享,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關注殘疾人事業,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理論。
(四)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的指導作用
這裏專門探討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對殘疾人事業的指導作用:1.從歷史嬗變來看,它是殘疾人事業開創、培育、壯大的思想基石。1984年鄧樸方同志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理事長後,旗幟鮮明地高舉起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旗幟。此後,中國殘疾人事業不斷發展壯大,取得越來越顯著的成績。2.從現實狀况來看,它是殘疾人事業融入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的行爲準則。人道主義思想作爲一種思想理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爲新時期殘疾人事業創造多方面的效益,其中包括間接地創造經濟效益,爲康復、教育、文體活動等提供理論指導,爲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營造穩定、和諧、協調的社會環境等。3.從未來發展來看,是殘疾人事業保障平等、促進參與、實現共享的理論旗幟。國際國内關於平等問題的法律規範,最深刻的理論依據就在於人道主義思想;促進殘疾人參與的良好社會環境的形成,更有賴於全社會理解殘疾人、關愛殘疾人,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殘疾人實現共享所依據的社會公平、社會公正的原則,更是人道主義思想的産物。
(五)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理論基礎
人道主義思想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的重要内容,是新時期殘疾人事業最重要的理論支柱。但殘疾人事業理論體系應該是一個以人道主義爲核心的完整嚴密的體系,除人道主義理論外,至少還應該包括以下人文社會科學理論:1.哲學、倫理學與政治學方面的相關理論,如哲學層面的人本理論,倫理學層面的人性理論,政治學層面的人權理論。2.社會學方面的相關理論,一是社會福利理論。社會福利理論包括社會福利理念、社會福利狀態和社會福利制度三個層面的内容;二是社會政策時代理論。社會政策時代是指社會福利政策作爲一種現象而較爲集中出現的時間段,以不同領域弱勢群體被普遍關注並得到政府政策上的支持爲突出特徵。關心殘疾人事業的各方應該努力營造氛圍,迎接社會政策時代的到來;三是社會排斥理論。所謂“社會排斥”,是指强勢群體在社會意識和政策法規等不同層面上對邊緣化的弱勢群體的排斥。根據這一理論,我們應該高度關注對殘疾人的社會排斥現象,尋找其根源,並從社會政策等多方面尋求消除社會排斥、實現社會公正的有效對策,以促進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健康發展。3.經濟學、文化傳播學與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理論,如經濟學層面的木桶理論,文化傳播學層面的標籤理論,心理學層面的溝通理論和需求層次理論。
(六)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價值定位
1.當代中國殘疾人的地位與作用:當代中國殘疾人在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文化地位、社會地位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等方面總體上與健全人完全平等,但因身體狀况影響,殘疾人在個别領域享有低於或高於健全人的法律地位。通過一定的條件補償,殘疾人中絶大多數能够與健全人一樣充當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政治文明的建設者和社會和諧的維係者。2.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重要地位:第一,是全面小康與現代化的重要内容;第二,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3.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重要作用:第一,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崇高事業;第二,是體現以人爲本的崇高事業;第三,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崇高事業。
(七)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經驗總結
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經驗,既有關乎整個殘疾人事業大局的宏觀方面的經驗,也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在具體工作中創造的微觀方面的經驗。1.宏觀方面的基本經驗:一是更新觀念,健全法制;二是依託殘聯,創新體制;三是突出重點,完善機制。2.發達地區的基本經驗:這裏列舉了 “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廣州市在無障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經驗。3.欠發達地區的基本經驗:這裏列舉了欠發達地區在扶貧、就業工作等方面的經驗。
(八)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現狀剖析
1.基本情况掃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殘疾人事業就自身的發展而言作縱向比較,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如在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方面、在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在社會環境方面,成就都十分顯著。2.具體情况剖視:根據國際國内的一些最新的數據資料,我們還對中國就業、扶貧、社會保障、組織建設、維權狀况、康復、教育與文體生活等方面的具體情况從正面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給予了肯定性的評價。3.存在問題與原因分析:我國殘疾人生存狀態與社會各成員團體之間相比,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和某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與物質文明建設相關的問題主要有:相當多的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問題仍未得到徹底解决;殘疾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無障礙設施建設相對落後。與精神文明建設相關的問題主要有:康復工作難以滿足殘疾人的需求;殘疾人教育仍然落後;殘疾人文體生活有待加强。上述問題和薄弱環節的存在,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從殘疾人事業本身來説,問題存在的原因關鍵在於思想認識、發展模式和政策法規三個方面。
(九)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目標任務
1.主要目標:這裏設計了到本世紀中葉2050年現代化建設時期的長期目標,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中期目標即發展目標,“十一五”時期到2010年的近期目標。2.物質文明建設方面的任務:主要包括勞動就業方面、扶貧解困方面、社會保障方面的主要任務。3.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任務:主要包括康復工作方面、特殊教育方面、文明創建方面的主要任務。
(十)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方針原則
1.應秉持的理念:一是新殘疾人觀。其要點是:殘疾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社會代價;殘疾對人身造成的缺陷能够以不同方式進行不同程度的補償;殘疾人問題的主要癥結在外界障礙而不在殘疾本身;要積極地爲殘疾人提供各種補償條件,善待殘疾人。二是新殘健關係觀:其核心是健全人與殘疾人人格平等、機會平等、法律地位平等。三是新殘疾人事業觀:其要點是:人道主義思想及相關學科中的其他相關理論是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理論支點,新時期殘疾人事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時期殘疾人事業必須在經驗總結和現狀剖析的基礎上明確目標任務和方針原則,創新模式和制度;發展新時期殘疾人事業必須在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同時積極吸納國際社會以及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有益經驗。2.總的方針原則:這裏從宏觀上從總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兩方面進行了闡述。3.具體方針原則:這裏從殘疾人勞動就業、扶貧工作、康復工作、教育工作、文化工作、社區工作等具體業務工作的角度進行了闡述。
(十一)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模式創新
1.機構職能概説:現有的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各種機構,是殘疾人事業的主要載體。這裏綜合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網站、行會機構網站及地方殘疾人聯合會網站等的資料,對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國家機構、行會機構和其他機構及其職能進行了簡要介紹。2.體制創新思考:基本思路是:新時期殘疾人事業體制應該以“政府主導、部門協調、社會參與”爲基本模式,把政府殘疾人工作協調委員會、殘疾人聯合會和其他社會組織之間的橄欖型結構演變爲寶塔型結構,實現管理體制行政化、代表體制事業化、服務體制社會化。3.機制創新思考:一是投資融資機制。我們極力主張,各級政府財政進行二次分配時,用於殘疾人事業的比例應該大幅度增加,並確保它能够與國民生産總值同步增長。在政府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同時,根據廣東的經驗,我們還可以通過福利彩票劃一點、就業保障金收一點、企業和慈善機構籌一點、社會募捐募一點、海外友人出一點、福利企業造血式扶貧賺一點等多種辦法籌集資金。二是硬件建設機制。要切實加强殘疾人事業各種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切實加强殘疾人無障礙設施建設。三是軟件建設機制。要切實加强殘疾人組織運行機制、社區殘疾人工作運行機制、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運行機制、殘疾人事業信息化工作機制建設。
(十二)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的制度創新
1.政策法規概説:我們對新時期殘疾人事業政策法規的形成發展過程以及與新時期殘疾人事業相關的就業政策、扶貧政策、宏觀政策、維權政策、康復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政策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重要法規進行了簡要介紹。2.政策創新思考:分别探討了殘疾人就業政策、扶貧政策、宏觀政策、維權政策、康復政策、教育政策等重要政策創新可遵循的思路。3.法規創新思考:這裏重點就我們認爲當前最爲迫切需要的《義務康復法》、《殘疾人勞動就業特别保護法》、《慈善募捐法》、《民間社團組織法》和《義工法》等重點法規提出了比較具體的立法建議。同時,主張從修訂《殘疾人保障法》並修訂相應的實施辦法、補充建立其他一些新的法規、修改完善其他相關法規、把一些有效的政策轉化爲新的法規等方面完善立法體系,從進一步加强執法監督檢查和視察、切實搞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大力加强法制宣傳等方面完善執法司法體系。
本書的附録部分,對臺灣、香港、澳門地區殘疾人事業的基本情况、政策法規和主要特色進行了介紹,對國際社會殘疾人事業的主要機構、重要文獻、重要行動進行了介紹。
二、《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與發展戰略研究》
這是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共同承擔的《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和《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戰略研究》兩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全書約15萬字,除序言、前言、主要參考文獻和後記外,正文部分將兩項課題的研究成果分設爲上下兩篇共16章。現將本書各篇章的主要内容簡要報告如下:
上篇: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分設4章:
(一)廣東省殘疾人事業取得的基本成就
1.初步建立了四大工作體系:即殘疾人政策法規體系、殘疾人工作網絡組織機構體系、殘疾人事業理論體系和系統的殘疾人工作業務體系。2.各項業務工作成績突出:廣東省殘疾人事業在較低的起點上以比較快的速度發展, 康復、教育、就業、扶貧、生活保障、文化體育、法制建設、社會環境等領域均取得了顯著成績。3.扶殘助殘社會環境逐步優化: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通過廣泛宣傳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和新殘疾人觀、大力推動志願者助殘活動、大力開展社區殘疾人工作等手段,廣東初步形成了一個“關注社會弱勢群體、關心殘疾人事業”的社會環境。4.殘疾人自身素質明顯提高:廣大殘疾人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參與社會的能力不斷增强,并且涌現出一大批自强不息、奮鬥有爲的先進人物。
(二)廣東省殘疾人事業體現的主要特色
1.廣東殘疾人事業進入“快發展、求實效、上水平”的發展時期:廣東殘疾人工作堅持“兩個基本”,一個是堅持抓住殘疾人基本生活問題的解决,一個是抓殘疾人基層工作,這樣就把殘疾人工作重點落在了實處。殘疾人工作開始着重形成一種長效機制,開始大發展,上水平。2.廣東殘疾人事業凸顯“全面性、領先性、創新性”的發展優勢:目前廣東省構建了較全面的對殘疾人的社會支持安全網,殘疾人事業各項工作全面推進;許多指標都達到或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總體上走在了全國的前列,作爲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廣州、深圳等城市更是其中的典範,他們將殘疾人工作推進到各領域之中,使廣東殘疾人事業創下了20多項“全國第一”,表現出了領先的優勢;廣東省殘疾人工作最大特色是“以人爲本、開拓創新、敢於突破、勇於實踐”,開展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開拓性工作。3.廣東殘疾人事業體現“現代化、理性化、外嚮化”的發展趨勢:廣東經濟社會的發展爲殘疾人事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廣東提出了力争殘疾人事業基本同步實現現代化這個目標,並進行了一系列可行性分析;廣東對殘疾人工作注重理論研究和規劃制定,追求行動的科學性、計劃性、合理性;廣東有着加强對外交流的地域與人緣優勢,正在廣泛開展殘疾人事業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三)廣東省殘疾人事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1.發展和經費方面存在的問題:殘疾人事業與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平不平衡;廣東殘疾人事業各地區發展極不平衡;殘疾人事業普遍存在經費投入不足的現象,市縣殘聯事業經費未列入地方年度財政預算或已列入財政預算,但落實有困難,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收繳力度不够、數額有限、難以滿足事業發展需要,“從各級有奬募捐機構所籌集的資金中按不低於20%的比例劃撥給同級殘聯,用於發展殘疾人事業”的規定没有完全落實。2.制度和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還没有建立獨立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還没有形成良好的接納社會力量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運行機制和能力。3.觀念和法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對殘疾人事業認識仍然不足,依法發展殘疾人事業力度仍然不够。4.組織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從事殘疾人事業的組織體系仍不完善,存在基層殘聯組織建設薄弱、殘聯組織中殘疾人幹部比例較低等問題;缺乏完整的殘疾人信息管理系統。5.服務和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殘疾人就業難、康復難、接受教育難狀况仍然存在,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除廣州等少數市縣外,大部分地區還是空白或薄弱環節。6.在殘疾預防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些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視。
(四)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1.殘疾人事業必須與廣東的社會經濟同步協調發展:一是把殘疾人事業納入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使殘疾人事業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二是把殘疾人事業納入政府的議事日程,定期聽取有關部門特别是殘聯有關殘疾人事業的工作匯報,及時解决殘疾人工作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三是把殘疾人事業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其投入力度應與其政府財政收入水平與增長速度相匹配,使廣大殘疾人“共享”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四把殘疾人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的考核系統,把是否關心重視殘疾人事業、使殘疾人事業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作爲政府工作目標考核的一項内容。2.逐步建立獨立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保護體系:應逐步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基本醫療救助制度爲基礎,康復醫療救助制度和就業促進制度爲補償,教育、住房、司法等專項救助制度和社會互助制度、社區服務保障爲配套的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模式。3.充分運用社會資源,努力實現殘疾人工作社會化:應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民間出資、出力興建殘疾人福利服務機構設施、殘疾人福利企業、殘疾人培訓教育學校等。引導利用社會現有設施、設備及其他社會資源爲殘疾人提供服務。將殘疾人工作納入社區建設規劃中,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共享。還應建立有效的接受社會對殘疾人事業捐助的機制,組織好志願者隊伍扶殘助殘。4.大力地宣傳新殘疾人觀,提昇殘疾人事業的形象。5.依法發展殘疾人事業,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加强法制建設,進一步就殘疾人的生活保障、醫療康復、特殊教育、集中就業、福利機構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法規、規章,使殘疾人的法律更加完備;加强執法與監督。6.以能力建設爲重點,加强殘疾人機構的組織建設。7.建設廣東殘疾人事業數據庫,規範統計管理體系。8.堅持與時俱進的思路和方法,爲殘疾人多辦實事。
下篇: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戰略研究,分設12章:
(一)戰略概貌
主要探討課題研究的戰略意義、指導原則和主要内容:殘疾人是社會文明的沉重代價,更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主體。廣東有270萬殘疾人,雖然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並不是太大,但其影響和作用却不能低估。在一定的意義上,我們對殘疾人事業重視的程度、對殘疾人問題解决的程度,都將直接影響到全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質量,影響到廣東能否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對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進行研究,要堅持戰略指導性原則、觀念創造性原則、工作實效性原則。
(二)戰略基礎
近年來,在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及其屬下組織的共同努力下,廣東殘疾人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基本的經驗就是:各級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全社會理解、支持並積極參與殘疾人事業,廣大殘疾人自强不息、各盡所能,不斷壯大殘疾人事業。這三個方面的力量結合在一起,搆成了殘疾人事業發展的經緯圖,成爲推動廣東殘疾人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這就爲廣東殘疾人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
(三)觀念變革
正確的觀念是正確行動的先導與指南;而對殘疾人的觀念排斥則是最深沉的排斥。發展殘疾人事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觀念建設,幫助人們從不正確的觀念中解放出來。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到殘疾人事業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誌,是殘疾人解放的助推器,是創建和諧廣東的重要組成部分;殘疾人組織是殘疾人利益的代表,是聯繫殘疾人與政府及社會的橋樑和紐帶;殘疾人並不完全是社會的負擔,他們也是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與此同時,殘疾人自身也要樹立正確的殘疾人觀、殘疾人與健康人關係觀。
(四)法制建設
加强殘疾人事業法制建設是健全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重要舉措,也是依法治國的現實需要;是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關鍵環節,因爲這是一項促進殘疾人事業依法發展、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的基礎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殘疾人事業法律法規體系;進行執法監督檢查和視察,加强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各種工作機制;大力開展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工作;還要制定普法規劃,切實加强法制宣傳工作。
(五)組織保证
完善的組織體系是開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保证。目前,廣東省市級殘疾人聯合會的組織機構基本健全,但仍需要建立健全以縣(市、區)殘聯爲主導、鄉(鎮、街道)殘聯爲骨幹、村(社區)殘協爲基礎的基層殘疾人組織網絡。要大力開展社區殘疾人工作,要努力開展鄉村殘疾人工作,要努力建設一支合格的殘疾人事業工作隊伍。
(六)資金管理
充足的資金是做好殘疾人事業的基礎和保证。目前廣東殘疾人事業在財務資金的募集、管理、引導和配置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必須加强財務建設。要進一步拓展殘疾人事業資金來源路徑,要建立並不斷完善殘疾人事業資金管理制度,要努力提高各種殘疾人事業資金的使用效益。
(七)産業創新
大力發展與殘疾人事業相關的産業,是解决殘疾人問題、發展社會生産力的現實需要,是推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力量。要堅持以服務爲本、以自强爲本、以人道爲本,努力拓展殘疾人産業的内涵與外延。同時要加强殘疾人産業的組織管理,不斷提高殘疾人産業的綜合效益。
(八)康復保健
幫助殘疾人康復,是使殘疾人提高生存質量、增强社會參與能力的重要途徑。爲了實現廣東提出的到2012年實現全省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就要建立健全殘疾人康復的指標體系,建設並完善殘疾人康復活動基地,還要探索實踐殘疾人康復的長效機制。
(九)教育服務
教育殘疾人學習文化、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幫助殘疾人自强自立的内在力量。要把殘疾人教育真正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努力消除殘疾人教育歧視,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開展殘疾人教育事業,努力建設學習型的殘疾人教育工作機制,建設一支高質量的殘疾人教育工作隊伍。
(十)就業保障
就業再就業是一件事關全局的大事。殘疾人就業是法律賦予殘疾人的基本權利。各級黨和政府要更加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不斷拓展殘疾人就業的渠道,要加强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規範管理。同時還要繼續加大對貧困殘疾人扶貧的力度。
(十一)文體發展
開展文體活動既是滿足殘疾人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幫助殘疾人康復、教育殘疾人自强不息等重要途徑。我們一定要在思想上進一步重視殘疾人的文化體育事業,將殘疾人特殊文化、體育事業納入廣東建設文化大省、體育强省的總體規劃,還要針對殘疾人特點和需求,輔以專門設施和特殊手段,創新思路,努力開拓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的新局面,努力改變廣東的殘疾人文化體育事業與廣東的經濟文化大省地位不太相稱的局面。
(十二)家庭生活
關愛殘疾人離不開殘疾人家庭的支持,家庭是殘疾人的主要依託,家庭也承擔着殘疾人的痛苦。各級黨和政府要切實解决殘疾人家庭的實際困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並努力改善殘疾人家庭生活條件,還要切實幫助殘疾人組建家庭。全社會都要高度重視殘疾人問題,健康生活,優生優育,努力减少殘疾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
(這是在2006年5月22日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行的座談會上的講話,與劉小敏、董玉整、李振連同志共同成稿,發表於中國社會學學術年會2006年7月15日、《廣東社會學通訊》2006年第7期,範英等撰著、華夏出版社2008年1月版的《新時期人道主義思想和殘疾人事業的理論與實踐》、《廣東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狀况考察和發展戰略研究》兩書前言。上述兩書是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委托項目之成果,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鄧樸方題詞、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爲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