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配字詩詞的由來

  筆者在一篇題為“從以詩會友說起”的文章中曾經提到,俄羅斯總統普金于2006年3月29日去了一趟少林寺,和那裏的武僧結識為友,傳頌一時,成為“以武會友”佳話。由此使我聯想到,此前一個月,一位素昧平生的同行、微生物學家,北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程光勝教授,在獲悉我的身世和詩作以後,用電子郵件給我發來了針對我的兩首七絕做成的配字詩。我對他的這一創舉感到新奇,也深受觸動。他在配字詩中,同情我的處境,但出於無奈,又對我作了一番勸導。說句實話,這不就是類似于上述以武會友的作法,亦即,“以詩會友”,或者,更確切地說,“以詩諍友”嗎?由此促使我模擬他的新的詩作方法,試配了南宋嚴蕊的一首《蔔運算元》。嚴蕊在當年原本是一位駐軍妓女,一生遭受了不少的淩辱和冤屈,以至終於被判坐牢,而掌權者竟然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朱熹。隨後,在朱被調離之後,她在一位後任官員的授意下,試填了這首詞牌。由於該詞的造句極其哀怨動人,獲得了人們的同情和解救,終於被釋放。她的不幸處境,其情其景,雖則與我的遭遇全然不同,但是出於感同身受的動機,使我也按配字詩的作法而改寫成為配字詞。配字一詞取自電影的配音。所謂配字詩,意思是說,在原作每一詩句中的相應位置上,保留某一個或某幾個字不予更動,改寫成為具有原義,或反義,甚至帶有積極(例如開導)性或消極(例如責難)性的另一首新詩,從而根據其不同的作用,可以引申為具有以詩會友、以詩諍友的含義,乃至發展成為“以詩言史”、“以詩言志”、“以詩言情”等等配字詩詞。

  近年來,我從報章和網站上,注意收集了這方面的一些資料,試圖追溯這一新的詩作方法的由來。但是,由於我的見聞不廣,搜索不力,收穫不多,其中肯定有疏失和遺漏。現不揣冒昧,列述如下,敬希同道惠予指教或補充。

  1.根據定義,最早的配字詩似乎可以推定在西元7世紀的唐代。這是筆者由毛澤東的秘書林克引述毛曾經背誦過的兩首詩而轉載於《晚霞報》(總第2726期,2007-7-11)上的資料所做出的判斷。一位名叫禪宗五世主的弘忍,為了尋覓新的傳人,要求眾僧做法偈,以測試各人的修行。先是神秀做了一首法偈。弘忍並不滿意,於是慧能一反神秀之意做了另一首法偈,得到了弘忍的賞識,因而弘忍便將法衣給了慧能,成為禪宗六世主。

  神秀原作             慧能反義作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點評:4句之中,有1句沒配上字。

  2.據李拜天在2005年4月18日《成都晚報》上以《戲說抄襲》為題的一篇雜文中說:“抄襲還有一種更巧妙的說法,那就叫化用。王勃的‘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古人在化用方面很著明的例子。這類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秦觀的‘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是襲用了隋煬帝的‘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的句子。辛棄疾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則是化用了前人的‘何處雨綢繆?無限風光古道遊”’的詩句。不過,這種抄襲系出自名家之手,又抄得比較機智,故美其名曰,化用。”

  點評:不是全部詩句,只是這兩句配上了字。參見辛棄疾《南鄉子》。

  3.2006年11月,章立凡又想出了另兩個名堂,叫惡搞或戲改。參見網上章立凡的博客。

  七 律  

  (1)惡搞宋儒

  《秋日》北宋 程顥 原作        章立凡惡搞宋儒

  閑來無事不從容 睡覺東窗日已紅     閑來鳥事最從容 睡覺西窗日更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 四時佳興與人同     兩性諧和天地穩 一時苟且市朝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雲變態中     祖宗家法形而上  堂廟清規變則通

  富貴不淫貧賤樂 男兒到此是豪雄     富貴宣淫貧賣笑  乾坤交泰靠荷蒙         

  點評:不是全部詩句,只有5句配上了字。

  (2)戲改唐詩

  一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錢塘風月轉長沙 北望都門仰帝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西子湖頭聽禦笛 百花九九拜魁花

  《贈李司空妓》劉禹錫       藝壇紀事  章立凡戲改劉夢得詩

  高發雲髲宮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短鬢凝眉時尚裝 春風一曲鐵姑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蘇州刺史腸   文壇見慣葫蘆事 斷盡南皮閣老腸

  點評:這回全都配上了字,只是創作時間是在程教授之後。惡搞或戲改,這兩個名詞有失偏頗,似乎不宜普遍使用。但是,應該承認章先生的獨創性。 

  4.2006年2月,北京中科院微生物所程光勝研究員的創舉——配字詩,又參見筆者“以詩言史(一)、(二)、(三)”文稿。

  七  絕

  筆者原作        2004-11-23

  與神較勁兩頭空   五內如焚難認同 

  名高位顯坑賢哲   一手遮天稱英雄                     

  歲月來去急匆匆   倏忽已是八六翁 

  勢單力薄空叫屈   只緣身陷困境中 

  程光勝研究員首創配字作2005-2-26   蘭州某老教授的配字作 2006-8-14

  人生萬事轉頭空 公案鮮能被認同    死後豈能萬事空 是非功過當認同 
 
  為名何必坑賢哲 身後不怕變梟雄    造福蒼生真賢哲 貪功文過假英雄

  莫歎歲月急匆匆 飽學為民造福翁    歲月滄桑更匆匆 雄心不老白頭翁 

  處士難望平冤屈 濁酒一壺笑談中    無怨無悔更不屈 天平自在人心中

  蔔 算 子

  嚴蕊原作            筆者模擬程氏詩作法的配字作

  西元十二世紀                    2006-3-16

  不是愛風塵 似被前緣誤      不是愛風頭 似被同行妒 

  花落花開自有時 總賴東君主    花落成泥非其時 總賴俺吐露 

  去也終須去 住也如何住      報也終須報 訴也如何訴

  若得山花插滿頭 莫問奴歸處    若得光環罩滿頭 莫問俺何故 

  程教授(也是中國微生物學會前秘書長)是在去年年初經一位朋友介紹使我得以和他相識的。自從他用電子郵件發來了配字詩以後,我就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他的鐵杆“粉絲”。直到現在,我和其他朋友相互之間交換的詩詞,前後做了共約十來首的配字作,聊以自娛殘年。在這些詩友之中,我應當特別指出的是蘭州的一位老教授,他給了我許多他的詩詞作品,讓我練習配字,並熱誠相助,糾正我的韻律。因此,我把他配的七絕一併附入本文,一方面用以說明,他的模擬之作要比章立凡早3個月;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由於他瞭解我的心境,他的配字功力不凡,說的確實是知交之言。總之,不論怎麼說,所有這一切都是一件新玩藝兒,包括我在最後寫出“以詩言史”的三則詩篇。

  說來十分湊巧,在不久前8月14日的《參考消息》上,有一篇關於薩馬蘭奇先生退休後的生活報導:“他現在87歲,還在玩弄拼字遊戲——這也是他要向所有老年人提出的建議。他說,無論在家裏,還是在旅行途中,他都用這種遊戲鍛煉大腦。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長壽秘訣。” [原文出處:西班牙《世界報》2007年8月12日報導]  很顯然,拼字遊戲也好,配字詩詞也好,這些確實是老年知識份子的一種延年益壽的好方法。所謂聊以自娛殘年,也就是這個意思。

  附注:1.“以詩言史(一)、(二)、(三)”系筆者的文稿,其中之(二)已在《中國微生態學雜誌》第19卷第5期(2007年10月)刊出,特在此處向該雜誌表示感謝!

  2.據美國科學家網站10月29日文章稱,“拼字遊戲是隨意抽出的字母拼成單詞的一種遊戲,例如,把MPXAELE拼成EXAMPLE。在解決這種問題時,有的人會按順序嘗試不同的字母組合,有的人則靈光一閃,答案就浮現在腦海中。”[據《參考消息》2007年11月3日報導] 3.蘭州這位老教授很有意思,在他的配字詩中用了“萬事空”,原來這三個字是出自陸遊的詩句,“死去原知萬事空”。根據個人的不同情況,萬事空這三個字可以配成各式各樣的詩句,陸遊詩句可貴之處即在於此。這一情況,就正如三國演義開場詞中所用的“是非成敗轉頭空”一句中的“轉頭空”那樣,經常被後人引用。

  “配字詩詞的由來”一文的補遺

  一.不自哀:“哀兵必勝”

  據2008-2-12《參考消息》引自臺灣《聯合報》2月3日的一篇題為“家國舊情迷紙上:沈君山兩岸問題的最後見解”的文章中稱:“沈還把本文作者(張作錦)所引陸遊的詩句改了幾個字,聊以自況”,云云。

  七  絕

  陸遊  原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沈君山改字作   本世紀初     筆者配字作  2008-2-28

  僵臥清華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台  宵衣旰食不自哀 深思家國救民災 

  夜闌臥聽風吹雨 中南海事入夢來  夜闌聆聽霏霏雨 回眸往事淚花來 

  背景說明:

  1.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67歲致仕,蟄居紹興鄉下,身在田野,心存社稷。某夜風雨大作,遂賦詩一首,以述胸懷。他最後雖未能迎回二帝,更未能阻金兵南下,但留下千餘首詩詞,亦足以永垂不朽”。

  2. 沈君山,1932年生,浙江余姚人。美國馬里蘭大學物理學博士,曾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他“長期關注國事,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投入尤深,並曾在1990年後,訪問過中南海三次。自1999年以來,他已發作中風三次,但在去年7月6日第三次發作後,至今一直昏迷不省。” 張作錦,1932年生,江蘇銅山人。早年留學加拿大,現任臺灣《聯合報》資深顧問。

  3. 筆者配字詩中述及的“往事”,系指1958年夏收季節發生在四川溫江專區農村的一次特大疫情——曠古未聞,卻在正式檔或史料中,未見有人據實分析為主要由人為因素在內所造成的鉤體病特大流行,以致最終使當地農民受到了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特大自然災害。詳見《陳情表》“三.好事多磨 弄巧成拙”一文。值得紀念的工作場所是當年設在馬家橋所內一側不遠處的一棟平房(早先用於免疫馬匹隔離,2007年已被拆除),臨時供作病原體檢測用。筆者獨自一人沒日沒夜地苦戰了一、兩個星期,終於逮到了惡魔病原體——賴型鉤端螺旋體;然而,這一極為重要的成果,從一開始就被一位元名高位顯的同行,“巧取豪奪 據為己有”,真是天理國法難容!但是,筆者深信,老子“哀兵必勝” [引自老子六十九章]一語,必然是其最終結局!

  二.恰巧就在這時,我自己下了一番功夫找到我的一份舊的剪報,其中有兩篇新的重要發現,於是我得添上這兩段:

  1. 據《晚霞報》2006-5-18轉載傅小松的一篇題為《紀曉嵐作聯諷庸醫》的文章中稱:“紀曉嵐平生最恨庸醫。他的長子不到30歲就被庸醫誤診送命。他曾經做了好幾副對聯,對庸醫進行口誅筆伐。第一副集句聯是:

  不明才主棄

  多故病人疏

  這副對聯是借用孟浩然《歲暮歸南山》中的詩句:

  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進行換序改寫而成的。意思是說,這些庸醫什麼角色!技術不高明,被財主(才借作財字)所拋棄,盡出事故,把人都嚇跑了 。

  2.《晚霞報》2006-10-13摘自《文史春秋》的一篇題為《老舍的幽默詩》 ,寫得更為巧妙:

  夏眠不覺曉   處處有跳蚤

  夜來劈啪聲   失血知多少

  這是借用唐?孟浩然的《春曉》來諷刺國民黨政府的一首詩(寫作於1941年),原詩為: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三. 筆者于2009年3月25日在查閱《五柳村》網站時,看到有韓三洲寫的一篇題為“滿村聽唱蔡中郎——‘誰把聶紺弩送進了監獄’讀後感”的文章。(副題單引號內的題目是章詒和寫的文章) 在此文中,見到有夏衍在文革期間入獄時,為清朝民謠配成的一首“獄中吟”。這與1965年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搞四清運動時,我所遇到的所謂“小臺灣”整人的情況一模一樣。現抄錄於下,以供欣賞:

  剃頭歌             獄中吟

  清朝民謠            夏衍配字詩

  聞道頭須剃   而今盡剃頭    聞道人須整   而今盡整人

  有頭皆可剃   不剃不成頭    有人皆可整   不整不成人

  頭自由他剃   頭還是我頭    人自由他整   人還是我人

  試看剃頭者   人亦剃其頭    試看整人者   人亦整其人

  注:清軍入關後,迫使男人剃頭,民間乃有“剃頭歌”流行,成為一首民謠。在大連生物製品研究所搬遷成都前,所內高級知識份子(所謂“臭老九”)在午飯後,一般都要在卡介苗室主任辦公室內休息喝茶聊天,偶爾有個別要求入黨的人也來湊湊熱鬧。在聚會時,有時難免議論所裏某些幹部的作風,於是這些個別人就會“打小報告”上去。因而,四清時,聚會處便被稱為“小茶室”,但因那些話語又不能拿到臺面上來說,就出現“小臺灣”之說。而搞四清的幹部,居然聽進去了,成為我的一大罪狀,一再追究,荒誕不稽,以至於斯!

  對整理配字詩由來一文的最後意見:

  通過以上所述,可以說明,真正首創配字詩詞的作者,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因而,寫到這兒,只好暫行告一段落,無須重行改寫,留待將來後人去理順了。 

  補充說明:在完成“以詩言史“這三篇史詩初稿之後,筆者覺得有必要就本文寫作的緣起和經過做一番說明。

  1.在楊濤先生提出涉嫌學術造假處理意見(《成都晚報》2006-3-22)之前一年,就有華西醫大戴保民教授(已于2008 年病故)建議這類造假事件可交由學會來處理。這是2005年初,他在收到我的《陳情表》後,用電話給我提的一個意見。戴原先是華西醫大鉤端螺旋體病研究室的主任,我國鉤體病權威之一。我們在電話裏交換了以下幾點看法,隨後我把這些意見整理出來,轉交給了中科院道德建設委員會:(1).由專業學會召集專家鑒定比由行政部門來處理此事,更能體現三公原則——公平,公正和公開。(2) .成都所有錢辦這件事,年產值幾個億。(3).國際上有先例,參見我寫的文章,《阿司匹林發現人之謎》。(4).本案已獲得《四川省衛生志》查證屬實。此件系於2005-2-5報送中科院的,蒙中科院於2005-2-23作了積極負責的回復,參見《陳情表  一》 。

  2.2006-1-21我收到另一醫大某教授的來信,這也是他在看了我寫的《陳情表》以後,在給我的回信中提出來的一個意見。他說:“這事只能由學會來解決。我已寫信給某某學會,請他們組織一次歷史聽證會,讓專家和學會組織做出決議,再由媒體公佈。現在國家提倡自主創新,這些現象如不澄清,無法與國際交流。”

  這兩位教授的意見,與楊濤先生的一篇關於抄襲事件的短評(《成都晚報》2006-3-22)的意見不謀而合。他們都認為“學會”介入這類事情的處理最為合情合理。

  3.經過這幾位教授和楊先生的開導,尤其在蘭州一位老教授于2006年初為慶賀我的九十壽辰給我發來《沁園春》詞作的啟發下,我就開始想寫“以詩言史”為題的配字詞,藉以說明歷史真實情況,並為另兩類人畫像。

  4.2007年秋,我將我寫的“以詩寫史”三篇初稿寄往蘭州這位老教授和上述醫大某教授,並徵求他們的意見可否向某些雜誌投稿。我在給他們的信中,還就這三篇配字詩詞文稿談到了以下三點:

  (1).這不是我在賣弄風騷,而是程光勝教授的一種創新或創舉,是他的獨領風騷之作。

  (2).這不是我在玩弄是非,因為以下“兩個僅有”是誰也推翻不了的:

  和2003年SARS一樣,這是建國以來驚動中南海高層僅有的兩次特大疫情之一!

  和110年以前阿司匹林案情一樣,這是有史以來僅有的兩例頂級學術腐敗之一!

  (3).這不是我在講空話,而是有史實依據的歷史,因為“以史為鑒”和“以人為鑒” 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5.蘭州這位老教授在回信中說:“你得在‘以詩言史’配字詞的前面寫上一段簡要說明,以便讓人一看就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我隨之進行了加工,並蒙這位老教授細心加以修改,然後我就送往幾家雜誌社。最後,《中國微生態學雜誌》選中了其中一篇,即《以詩寫史(二)》刊登在2007年10月第19卷第5期上。為此,我應該向這家雜誌社表示由衷的感謝!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