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羅定博物館藏東周青銅車馬器
陳大遠(陳大遠,羅定市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中文摘要】1993年羅定太平鎮潭白傍城崗出土三件東周時期的青銅車馬器,爲研究嶺南地區古代青銅文化提供了新的資料。
【關鍵詞】羅定 車馬器 青銅文化
Abstract: In 1993, three bronze chariots and harnesses of Western Zhou Dynasty were unearthed in Taiping Town, Luoding. This discovery provided new materials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of Bronze Age in Lingnan Region.
Key words: Luoding chariots and harnesses culture of Bronze Age
羅定博物館館藏有東周時期的青銅車馬器3件,分别爲車軎(音衛)、衡飾和鸞鈴各一件。1993年由羅定太平鎮潭白傍城崗農民張錦威掘屋地時挖得後獻給國家。
車軎長9厘米,圓筒形,後端作圓盤,盤徑8厘米,上徑4.6厘米,孔徑爲4.8厘米,呈後大前小狀,在頸部3厘米處有一條1厘米寬的圓形凸箍,頸部長方形轄孔爲1.8×1.2厘米,青銅厚度爲0.4厘米,重327克,頸部飾二組正反倒置的變形獸面紋圖案,上端外側面在雙凸圈内有一旋轉圖案,陽紋爲四個飛翔的鳥,陰紋爲旋渦,又稱火紋,體堅實厚重(圖一,圖四上)。
衡飾呈蝶形,寬5厘米,高2.7厘米,背面附有一個寬0.8厘米、徑1.5厘米的半環扣,正面外凸,飾獸面紋圖案,重30.5克(圖二,圖四左下)。
鸞鈴器小體薄,呈扁鐘形,高5厘米,銑距爲3厘米,重18克,上有環鈕,鈴身開有長條形窗孔(圖三,圖四右下)。
車是東周時期的主要作戰工具,四匹馬拉一輛車爲一乘,又稱爲“駟”,中原涿鹿之野,常以百乘之國,千乘之國顯示國力。車馬器中最常見的是車軸兩頭的套筒,叫軎,套筒上加上插銷,叫轄,是古人用於保護車軸頭的套件,常常連在一起,既是堅固的車部件,又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淮南子》説:“夫車之能轉千裏所者,其要在三寸之轄。”好馬要有好車,車行千裏要有高質量的轄。今常説之“管轄”,是管理、統轄的意思,源出於古代車馬器中的筒銷子。
《越絶書》説越人“水行而山處”。 《淮南子·原道訓》説“九嶷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先秦嶺南山道不通,多走水路,戰車入嶺南無用武之地。迄今爲止,嶺南考古未發現過先秦時期的車馬器部件,羅定出土的是個孤例。1983年廣州西漢南越王墓發現的西漢車馬器以馬飾爲多,車飾爲少,且有鐵器部件,2003年在廣西合浦出土東漢時的一套車馬器,漢代也不過僅見此二例,都不是戰車,而是貴族豪華座駕。在羅定山區爲什麽會發現先秦車馬器?至今還是一個謎。因爲僅發現一個車軎,還不是整乘車,不能説當時的戰車曾遠征南江流域,有人因此推斷它是當地部族在嶺北與秦軍作戰時繳獲的戰利品,或者更早時候,當地部族與楚軍在嶺北作戰時繳獲的戰利品。在中原地區,也有出土個别青銅車馬器零件的先例,如2006年在寶鷄就曾有農民翻地時發現過先秦戰車的車軎和轄等飾件。
傍城崗緊鄰瀧州古城,與太平南門洞戰國墓相距僅3公里,六十年代開荒平整土地時曾出土過戰國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