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甄公舜河應爲帝舜第107代裔孫



  甄承華(甄承華,山東滕州。)

  時值金秋時節,廣東省廣州市甄氏文化研究會,舉辦這次活動,其意義重大深遠,亦對今後全國甄氏創修全譜打下良好之基礎,我借此機會,謹作此文,奉獻給在坐的各位宗親。這個學術論文,不妥之處,敬請專家學者及宗親指正。

  翻閲甄氏家族資料,查找各種史料記載,從中得出一條結論,南遷始祖舜河翁應爲血緣聖祖舜帝之107代裔孫。

  河北無極縣劉宗誠先生在《無極甄氏族譜簡編》一書中這樣寫到:“他們曾在唐、宋之際創修族譜,又在清際續寫家乘。”“但早已散失殆盡。”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令我們今天的甄氏子孫感到婉惜!但從《簡編》、廣東族譜、魚臺族譜上仍可理出一條清晰的綫索。《舜河僑刊》亦是不可缺少的資料來源。

  下面以唐代甄濟先祖爲界標論证如下:

  其一、我們先從年代上考察,唐代濟翁爲帝舜96世裔孫,約生於公元700年前後,卒於公元766年,而他的裔孫舜河翁生卒年代爲1195—1274年,卒年80歲,從公元766到公元1274共計508年。魚臺始遷祖俊民公約生於公元1130年,卒於1221年,33歲中進士,授中山縣令(今河北定州一帶)。舜河翁生活的年代比俊民翁晚75年左右,根據明嘉靖年間魚臺族譜記載俊民翁爲105世,舜河翁應爲107世,這樣推斷尚屬情理之中。

  其二、舜河翁南遷已過740年,根據廣東族譜記載傳世子孫31代,從舜祖到今日,嶺南甄族傳世138代,魚臺族人136世(山東金鄉縣已有136世親字)。廣東炳昌宗親對嶺南家族作了這樣的結論:舜河公率族南遷後,歷經元、明、清幾百年繁衍生息,至現在,其子孫在廣東四邑(臺山、開平、恩平、新會)及世界各地,已達十多萬之衆,乃當今天下甄姓聚居人口最多的地方。從這裏也可推論,廣東甄氏後裔比魚臺甄氏多兩代人,這亦是事實相符的。

  其三、甄舜河的遠太祖廷宣翁,爲甄濟之裔孫,甄廷宣的孫子善慶翁生卒年代詳實。以善慶翁生卒年代爲界標,上下排查善慶翁1193年中進士距太祖甄濟400多年,從甄廷宣翁到甄舜河的四代孫共8代人,時間約200年相隔,從廷宣翁至太祖甄濟中間相隔約400年,從濟翁到甄舜河共計11代,到甄舜河的曾孫素善,則爲14代人,那麽從甄濟之父到甄舜河的第四代孫,前後500年多一點,這就是從濟翁之父標起,到甄舜河的第四代孫共計16代人。從甄濟子甄逢中間約5代人,廷宣之子失名諱,爲此前後六代先祖大名待考。

  其四、甄氏家族,從聖祖虞舜算起,已有4100年的歷史,廣東甄氏傳世子孫138代,魚臺傳世子孫136世,從中可計算出每代平均相隔29.7年。中國聖人孔子,至今傳世子孫81代,有2550年之悠久歷史,孔氏家族每代平均相隔31.4年。

  其五、河北無極開祖邯公,其岳父孔光係孔子14代孫,那麽孔光的女兒,甄氏後裔的老祖母奶奶,係孔子15代孫女。孔氏現又傳世66代子孫。魚臺族譜記載:甄邯公爲72世,現已傳世子孫66代,72加66正好等於138世。

  綜上所述:南遷始祖舜河公應爲帝舜第107代裔孫。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