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華夏神醫數甄權



  甄天義 甄學儉(甄天義、甄學儉,嵩山甄氏文化研究會。)

  河南甄氏名門望族中有一位華夏神醫名叫甄權。爾今適逢權爺一千四百六十八年壽誕吉日,以拙筆撰文,來懷念這位濟世懸壺,拯救黎民的醫學泰鬥。

  權爺於東魏孝静帝興和三年(公元541年)生於嵩山東南麓的河南許昌扶溝,歷經東魏、北齊、北周、隋、唐五朝十五帝,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歷史征程,是與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等齊名且有獨特醫學建樹的華夏名醫。

  權爺生於中國歷史上分裂動盪的南北朝時代,自幼喪父,家境貧寒。老母常年疾病纏身,全傢生活拮據潦倒。然而權爺人窮志不短,與弟立言共約發誓,立志苦鑽醫學,苦練醫術,醫好老母頑疾,普救天下羸弱平民,廣濟四鄰八舍因病致貧之鄉親。然而權爺家窮買不起醫書,他就戴竹笠,穿短褐,踏草履四處拜訪名醫,先後赴許州、南陽、古蔡國等州府拜師求教。每到一處,他都躬身施禮,訴説夙願,求名醫指點迷津,望大師親授醫道。據傳權爺曾在許昌三裏橋的一位姓黄的老中醫門前伫立九天,懇求借閲黄老先生珍藏的古本《黄帝内經》、《足臂十一脈炙經》、《針經》、《扁鵲俞柎方》。黄老先生一向恪守“傳家男不傳家女”的祖訓,何况權爺乃族外之人。但權爺誠心所求,九天之後黄老先生方才准許他進書房一閲但立即封存。權爺在黄老先生家一呆又是九天,喫飯時到三裏橋慈善寺喝一碗稀粥,飯後立即回黄老先生家掃地擦桌,劈柴打雜,炮製藥料。一有空閒便恭立在黄老先生身旁,目不斜視,專注黄老先生爲病人看病醫疾。黄老先生看他心誠,方才准許他每天進書房閲讀醫學經典一個時辰。又是一個九天,權爺想起離家甚久,母病在床,不禁潸然泪下。黄老先生問清緣由,知道他是一個大孝子,便勸他回家探母再歸。可權爺抹泪抽泣,欲言又止。黄老先生已揣透他的心思,便轉了話題,提問權爺關於古醫學中的精華要點,權爺拭了一下眼泪,一一對答黄老先生的提問。黄老先生見他侃侃而談,句句辟入醫學機理,條條扣内經要文;又見他思路敏捷,深諳醫道且有獨到見解,爲找到傳人而欣喜,立即讓伙計設香案舉行收徒禮。就這樣,黄老先生收下甄權爲徒,並將古本醫典交付於甄權説:“老夫耄耋不得傳人,今得汝爲徒,老夫可安然闔目矣。”權爺拜别師傅,回家一邊孝敬老母,一邊與弟立言苦鑽經典,感悟醫學之玄妙。九九八十一天過後,黄老先生所授經典已全部爛熟於心,融通於神。當他回到三裏橋歸還醫典給黄老先生時,老先生已逝三日矣。黄老先生臨終有遺言:醫學寶典供於甄家,希望甄權精通醫書,精湛醫術,普救天下蒼生。權爺爲黄老先生守墓七天而歸,益發專志醫學,力争悟出真諦使醫術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權爺精於中醫而不守舊窠,他在望聞問切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尋求見效快、成本低,治頑疾、除病根的醫學之道。他博覽春秋戰國乃至兩漢的醫學專著並昇華出自己的獨到醫療藝術。他從脈理經絡是否暢通淤塞這一課題入手,專攻針炙理論,並在自己身上加以探試驗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數千逾萬次的實踐,終於掌握了人身四百多個穴位的確切位置及通絡、除疾之機理。老母親的病在他日夜治療護理下痊癒。四鄰八舍卧床不起的病人也在權爺的精心治療下次第枯木逢春,病除疾消。於是,權爺名聲蜚傳,求醫者絡繹不絶。

  權爺雖有很深的醫學造詣,但他醫術高超而彌加鑽研,醫德高尚而普救衆生,是位譽滿嵩山周邊乃至京城内外的德技雙馨的神醫聖醫。據傳權爺爲人治病有五不:官來不迎送,貴來不阿諛,貧者不收錢,弱者不收費,謝者不納禮。窮人來看病,一管茶、二管飯、三給路費。真個是有求必應,患者至上的救命菩薩。

  山東魯州刺史庫狄嵚苦於風患,手不能拉弓,求遍諸醫而不能治。因而遇盗賊猖獗而不能制,上司倒有罷黜之意。他聞聽權爺有回天之術而千裏赴扶溝求醫。權爺設一箭靶子,讓庫狄嵚持弓搭箭盯靶而立。權爺持銀針一根,捻入其“肩禺”一穴,行針三遍,庫狄嵚只覺脊骨上一股清爽之氣透凉至雙肩,震麻之餘,頓覺神清臂暢。權爺笑而示之道:“可射矣。”庫狄嵚雙臂加力運氣放箭,矢飛中的,連聲叫妙。權爺撫其臂説:“將軍可以此報國耳。”

  一日清晨,啓扉門之後但見一扇門板上躺一男子。其家人訴説蘇生昨夜在角門乘凉而卧,早晨即項强肢直不能動彈。權爺把脈觀色之餘道:“此乃風邪乘虚入中經絡,氣血癉阻而致。”隨取銀針五枚,捻入攢竹、極泉、郄門、合谷、風府。行針三遍,蘇生從門板上坐起,家人攙扶即能行走。權爺交待説:“風邪入侵應以活血祛風,散寒除濕爲妥。請找—舊秤砣,以桑木點火而烤,待砣燒紅而米醋激之,讓蘇生趁醋氣而吸之,待稍凉用秤砣熨脖項雙肩,三日後可全愈無虞。”果然蘇生三日後健步行走,即下田勞作。

  一日,夫婦二人引一小兒求權爺治其頑疾。權爺見小兒羸瘦,面色褐黄,把脈之後道:“此兒先天腎氣不足,膀胱虚冷不能治水道之竅。”夫婦驚答:“先生果神醫矣,此兒九歲尚且夜間遺尿,摇其不醒,尿溺滿床,百治無效,望先生救他。”權爺讓小兒解衣而卧,揉勞宫、小天心,摩丹田,按腎俞。又取銀針一枚捻入二人上馬穴。經過一旬治療之後,此童面色紅暈,體態胖乎,再不夜間遺尿矣。

  時河北深州刺史患頸腫,喉中閉塞,水米不下已三日,權爺勸慰家人不必驚慌,遂取銀針一枚,點入刺史右手食指之端的中冲穴,行針須臾,氣息即通。並囑刺史回去後自我按摩少商、合谷、天柱即可鞏固療效。果然刺史次日即頸腫消退,口能進食,自行按摩三日後,症狀全消。

  忽一日子夜時分,叩門聲甚急。權爺讓童子開門,進來一男子,自稱崔生,只見他神志慌恐,全身顫栗:“權公救我夫人!”原來其妻閔氏半夜發急病幾欲斃命。權爺立即備毛驢跟隨那崔生,經過兩個時辰方到崔家。只見閔氏痛得地上打滚,渾身沾滿血污,那婦人臉色蒼白,大汗淋漓。權爺令崔生秉燭,掏出銀針,先在閔氏脚拇指外大敦穴、腕間内關穴、膝間足三裏穴行下三針,那閔氏痛楚頓减。權爺再於閔氏臍下中極穴、内踝三陰交、上耳廓神門三穴行下三針,其下身出血鋭减。權爺鬆了一口氣説:“此乃婦科血崩症也。因冲任二脈不固,氣不攝血,下焦狂熱,迫血妄行,新血不能歸經而起。前三針止痛,後三針止血。我留一方,調理一旬即保無虞。”方曰六合湯:阿膠三錢,生龍骨四錢,生牡蠣四錢,鮮生地一兩,地榆炭五錢,龜板五錢。十天頭上,那崔生掂點心果匣來謝,告知權爺他妻子已完全康復。權爺收下禮品,接着又回身將櫃門打開取出一盒别人送來的禮品交付給崔生,讓他帶回家去爲閔氏滋補身體。原來權爺不好拒人謝禮,只得用一收一贈之法謝退人禮。因此,權爺被方圓百姓稱爲救世觀音,善心濟公。

  權爺攘除病魔,救人病痛,名聲大振。隋開皇初曾被隋文帝楊堅封爲秘書郎。然而權爺潜心醫學,不熱衷於官場。經過幾十年攻堅,終於在唐高祖武德年間,繪成《明堂人形圖》,成爲有史以來顯示“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之直觀圖册,爲中國針灸醫學的發展起到了奠基及集大成之作用。接着,權爺焚膏繼晷,完成了具有獨特醫學價值的醫學巨著《針方》、《脈經》,爲中國的針炙醫學及診斷學作出了傳赟萬世的貢獻。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東都嵩山洛陽聞知權爺之名,便御駕起程,過嵩山赴扶溝,親臨權爺之家,訪以飲食起居,問以藥物性理。因唐太宗常年征戰,加上過度操勞朝政,常患頭痛病。名醫御醫皆束手無策。因問權爺醫療之術。權爺道:“若陛下不嫌草民敝陋,願爲陛下除病解憂。只怕銀針驚了聖上。”唐太宗笑道:“朕一生南征北戰,兵鉞相加尚且不懼,憑卿行針便是。”時權爺已逾百歲,而目明耳聰,先起身至前揉太宗百會穴,推天庭穴,摩風池穴。一刻鐘後,回身打開針匣,取出銀針,再至太宗跟前,一針行入太宗風府穴,一針行入天柱穴,一針行入大椎穴。針行三遍,太宗初時只覺酸困沉麻,繼而只覺得,—股清氣由丹田運至心田,再由俞府昇至頸項,後由督脈散至天靈,只覺得渾身熱流涌動之間雙眸一亮,頓時飄飄欲仙,感到渾身上下一派輕鬆,顱間鬱氣盡消,頭痛之痼疾已全愈矣。太宗大喜:“卿敢在龍首上除掉魑魅,真乃神醫也。”隨即授權爺以朝散大夫。因其長壽百歲,特賜龍頭壽杖,以示榮耀;再賜黼黻朝服一套,金銀鏤鞶囊一只,金飾劍一把,水蒼玉珮一對,朱襪赤舄各一雙,以示尊貴。

  是年秋,權爺無疾而終,高壽一百零三歲。太宗聞之欷歔不止,輟朝一日以誌哀悼。

  權爺醫學專著甚豐。除了《針方》、《脈經》以及《明堂人形圖》外,尚有《脈訣賦》一捲,《針經鈔》三卷,《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翌方》、《外治秘要》等傳世之作。後來,藥王神醫孫思邈曾根據權爺明堂圖及專著而修訂自己的針灸穴圖。權爺的醫學寶貴遺産作爲祖國的醫學寶典代代相傳,光大於神州。爲此,河南醫科大學、河南中醫學院乃至全國各大中醫院都將權爺的醫學寶典列爲必修的教科書,使權爺的懿德醫風醫術青春常駐,造福四海。

  嵩山甄氏族人爲了紀念甄權這位醫聖,除了在道教藥王廟裏塑像供奉他,而且還撰堂聯一幅永遠敬仰懷念他。堂聯是:

  妙灸神針扁鵲在世,聖醫仙刀華佗再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